薛海玲 楊 磊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體育與非體育專業學生前庭功能的穩定性測試分析
——以福建師范大學為例
薛海玲 楊 磊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采用運動生理學的實驗測試方法,對福師大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前庭功能穩定性的測試,根據測試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學生前庭器官功能的穩定性、降低前庭-植物性神經功能反應、軀體運動性功能反應,提高機體應對高速運動的適應性。
前庭功能;體育專業學生;實驗研究法
人體的姿勢平衡依賴于中樞系統對視覺、本體感覺和前庭覺信息的協調和對運動效應器的控制,其中前庭器官的作用最為明顯[1]。前庭器官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體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當人體的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時,會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的緊張性改變、眼震顫(指人體做旋轉運動時,引起眼球不隨意的顫動)和植物性功能改變,出現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惡心嘔吐、眩暈出冷汗等現象,統稱前庭反應[2]。過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機體各種前庭反應的程度,稱為前庭功能穩定性[3]。前庭器官功能的穩定性越差,接受變速運動的刺激時,出現反應的程度就越重;反之則越輕。前庭器官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人體站立、行走以及協調地完成各種動作的能力。
1.1 研究對象
根據運動生理學前庭功能穩定性的測定方法,測定了福建師范大學2012級120名學生;體育專業60人,其中本科階段專修田、體、武、籃、排、羽等專項的各10人;非體育專業60人,其中本科階段體育選修田、體、武、籃、排、羽等專項的各1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閱圖書、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以“前庭功能實驗”、“平衡感”等關鍵字檢索文獻資料,為論文實驗提供文獻資料的參考。
1.2.2 數理統計法
歸納整理實驗前后的各項數據,為后期實驗結果的分析給與支持。
1.2.3 實驗測試法
以福建師范大學120名同學為實驗樣本,實驗時讓每個受試對象依次坐在產生角速度變化的轉椅上,頭前傾30°,閉上雙眼,使水平半規管處于完全水平位置,轉動轉椅,使受試對象被動接受加速度的刺激。根據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程度來判斷其功能穩定性水平。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每個樣本都要在旋轉椅上完成3次為期10周每周2s的單方向的旋轉刺激。
1.2.4 指標選取
1.2.4.1 植物性功能反應的測試
根據受試對象旋轉前后收縮壓的變化值以及第1個10s內脈搏的差值,查柏欽柯與陸查諾夫制定的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的評分表來判定受試對象前庭功能的穩定性。
1.2.4.2 軀體運動性反應的測試
根據受試對象在實驗停止后,沿6m直線行走偏離正中線的情況。
1.2.4.3 眼震顫的測試
根據受試對象旋轉前后眼震顫持續的時間來判定其前庭功能的穩定性。
2.1 植物性功能反應的測試
前庭植物性功能反應是指,當前庭器官功能受到長時間大強度的刺激時,而導致前庭器官功能過敏的現象,常伴隨暈眩、臉色蒼白、惡心反胃、嘔吐等癥狀。若受試對象在實驗前的收縮壓、脈搏頻率與實驗后的收縮壓、脈搏頻率兩者的差值越小,則表明該對象前庭器官功能的穩定性越好,所查的分值就越高。反之,若實驗前后的收縮壓與脈搏頻率兩者的差值越大,則表明該對象前庭器官功能的穩定性越差,所查的分值就越低。所查的分值大于或等于4分的則為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強,小于或等于3分則為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弱(見表1、2)。

表1 體育專業植物神經功能反應觀察(分)
由表1可得,得分值X=5.0有5人,男生3人,女生2人,占總人數的8.33%;得分值4.0≤X≤4.75有48人,男生25人,女生3人,占總人數的80%;得分值3.25≤X≤3.75有5人,男生2人,女生3人,占總人數的8.33%;得分值X≤3.0有2人,男生0人,女生2人,占總人數的3.33%。

表2 非體育專業觀察植物性神經功能反應觀察(分)
由表2可得,得分值X=5.0有2人,男生1人,女生1人,占總人數的3.33%;得分值4.0≤X≤4.75有41人,男生22人,女生19人,占總人數的68.33%;得分值3.25≤X≤3.75有8人,男生4人,女生4人,占總人數的13.33%;得分值X≤3.0有9人,男生3人,女生6人,占總人數的15%。

表3 體育與非體育專業植物神經功能反應的比較
由表3可得,非體育專業學生的平均值小于體育專業學生的平均值,這表明體育專業學生的前庭器官穩定性普遍優于非體育專業學生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非體育專業學生的標準差高于體育專業學生的標準差,這說明非體育專業學生的前庭器官穩定性差異更大,體育專業的學生前庭器官穩定性差異更小,且該數據的穩定性差異在專業與非專業內的性別上也有體現。不論是體育專業內的男女還是非體育專業內的男女,前庭功能穩定性均呈現男性要好于女性的現象。
但是從專業與非專業的各專項項目上,筆者尚未發現本批次的受試對象的前庭功能在不同專項上存在明顯差異。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實驗有未盡完善之處,由實驗時的誤差造成的;第二,受受試對象樣本容量的影響,樣本容量較小,還不足以發現規律;第三,也可能是由于各專項項目本身就不具備差異性,或者差異性不明顯導致本次實驗無法顯現出來。
2.2 軀體運動性反應的測試
本次實驗是根據受試對象在實驗停止后,立即站立并沿著6m直線行走,觀察其行走路徑偏離直線正中線的情況。
旋轉停止后,若能沿直線正常行走,且偏離正中線不超過0.25m者,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好,得5分;若能沿直線行走且偏離正中線不超過0.5m者,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較好,得4分;若能沿直線行走且偏離直線不超過1m者,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一般,得3分;若2s內無法站立、或行走時偏離正中線1m以上者,屬于前庭功能穩定性差,得2分,為不及格[4](見表4、5)。

表4 體育專業軀體運動功能反應觀察(分)
由表4可得,絕大多數受試對象在測試軀體運動性反應中的得分值都是5分,且在旋轉停止后,受試對象都能立即站立起來并沿直線正中線走完6m,且偏離直線正中線范圍不超過0.25m,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好,占總人數的83.33%;共有9人偏離直線正中線;其中5人偏離直線正中線0.25m但不超過0.5m,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較好,占總人數的8.33%;4人偏離直線正中線0.5m但不超過1m,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一般,占總人數的6.67%;1人在2s內無法站立起來,屬于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差,占總人數的1.67%。在這一測試中,大部分受試對象均能沿直線正中線走完6m,但有部分受試對象在旋轉停止后出現了較輕程度的眩暈現象,其中有1個受試對象感到較嚴重的眩暈并且伴有惡心嘔吐等征兆。

表5 非體育專業軀體運動功能反應觀察(分)
由表5可得,大多數受試對象在測試軀體運動性反應中的得分值都是5分,且在旋轉停止后,受試對象都能即刻站立并沿著6m直線正中線行走完,且偏離正中線范圍都在0.25m內,屬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好,占總人數的70%;共有15人偏離正中線其中,9人偏離正中線0.25m但不超過0.5m,屬于前庭功能穩定性較好,占總人數的15%;6人偏離正中線0.5m但不超過1m,屬于前庭功能穩定性一般,占總人數的10%;3人在2s內無法站立起來,屬于前庭功能穩定性差,占總人數的5%。在這一測試中,多數受試者均能沿正中線走完6m,但在旋轉停止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眩暈現象,其中有3個受試對象感到嚴重的眩暈并且出現惡心嘔吐。

表6 體育與非體育專業軀體運動功能反應的比較
在軀體運動性反應的測試過程中,數據的分布呈現與第一項試驗測試數據分布相一致的情況。
2.3 眼震顫的測試
當軀體做旋轉運動時,伴隨著眼球出現的特殊性運動,稱之為眼震顫,可作為判定前庭器官功能是否穩定的指標之一。閉眼狀態下頭部向前傾斜30°,沿著身體垂直軸做旋轉運動,刺激半規管壺嵴毛細胞而導致眼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平性眼震顫,且快動相方向與旋轉方向相反。在相同條件下眼震顫持續時間過短或過長,則表明前庭器官功能減退或亢進(見表7、8)。

表7 體育專業學生眼震顫持續時間觀察(s)
由表7可得,在旋轉停止后,眼震顫持續時間15≤X≤40的有46人,男生24人,女生22人,占總人數的76.67%;眼震顫持續時間X<15的有5人,男生2人,女生3人,占總人數的8.33%;眼震顫持續時間X>40的有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占總數的10%;在測試過程中,眼球無明顯震顫的有3人,男生1人,女生2人,占總人數的5%。同時,本次測試為該實驗的第三次旋轉測試,筆者在該測試中還觀察到大多數受試對象的眩暈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凡是在第二次測試中有眩暈征兆的受試對象在該次測試后征兆均加重。

表8 非體育專業學生眼震顫持續時間觀察(s)
由表8可得,在旋轉停止后,眼震顫持續時間15≤X≤40的有39人,男生21人,女生18人,占總人數的65%;眼震顫持續時間X<15的有9人,男生4人,女生5人,占總人數的15%;眼震顫持續時間X>40的有7人,男生3人,女生4人,占總數的11.67%;在測試過程中,眼球無明顯震顫的有5人,男生2人,女生3人,占總人數的8.33%。同時,本次測試為該實驗的第三次旋轉測試,筆者在該測試中還觀察到大多數受試對象的眩暈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凡是在第二次測試中有眩暈征兆的受試對象在該次測試后征兆均加重,其中有一位女受試對象不能參加第三次的實驗測試。
在眼震顫的測試過程中,大部分體育與非體育專業學生在旋轉停止后,均出現了中等強度的水平性眼震顫,眼震顫的持續時間在正常值內。但在測試過程中,非體育專業學生在旋轉停止后眼震顫消退或消弱,或繼續過程過短,或眼震顫繼續過程延長,并伴有眩暈或惡心嘔吐等現象的總人數較大于體育專業的學生,這表明非體育專業學生前庭器官功能減退者及功能亢進者較體育專業人數多,但總體比例不大。與此同時筆者還發現,在這3次旋轉實驗的刺激過程中,第一次旋轉測試后,基本沒有受試對象出現暈眩等現象;但在第二次旋轉測試后,有少部分受試對象出現輕微的暈?,F象;在第三次的旋轉測試后,原本出現暈?,F象的受試對象癥狀均加重,嚴重者還伴有惡心嘔吐。這表明,受試對象的前庭反應隨著實驗的深入越來越強烈。該現象在專業與非專業的同學之間均呈現,但在人數上有所差異。
綜合3項測試的結果來看,體育專業學生的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普遍高于非體育專業學生,這表明經常性的、系統性的體育鍛煉,如體操、武術、投擲以及各種球類項目,有助于提高人體前庭器官功能穩定性。
[1] 劉漢良等.正常人動態平衡能力測試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4,26(3),152-155.
[2] 王步標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6-67.
[3] 鄧樹勛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10-211.
[4] 喬德才等.運動生理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92-94.
Analysis on the stability of vestibular function in sports and non Sports Majors --Tak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E Hailing,et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0,Fujian,China)
薛海玲(1993-),福建福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