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紅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宿遷223800)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1例臨床分析
范愛紅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宿遷223800)
目的探討胰島相關抗體在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診斷中的意義。方法對住院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相關抗體檢測,并對診斷為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1例患者及同期住院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臨床分析。結果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臨床發病表現與2型糖尿病類似,但C肽水平偏低,胰島素治療啟動早。結論胰島相關抗體在鑒別診斷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及指導治療中有重要意義。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又稱LADA(Latent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s),是免疫介導性T1DM,但因其特點為成年發病,初期不需胰島素治療,早期無酮癥發生,因而易于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本科2016年6月~2017年2月,通過胰島相關抗體檢測,診斷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1例,并與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臨床分析比較。
1.1 臨床資料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本科住院糖尿病患者中進行胰島相關抗體篩查(GADAb,ICA,IAA),結合患者病史及胰島功能,診斷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11例。年齡36~77歲,平均(48.2±29)歲,病程8個月~5年,其中GADAb陽性7例,GADAb和ICA陽性4例(胰島相關抗體抽血送南京金域醫學檢驗所檢驗)。選取同期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進行臨床分析比較。2型糖尿病組入選標準:符合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入院時無酮癥,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有效,胰島相關抗體陰性,無嚴重心腎并發癥。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46.4±1.6)歲,病程2~19年。
1.2 診斷標準LADA的診斷標準[1]:①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b)或胰島細胞抗(ICA)或胰島素自身抗體(IAA)陽性;②年齡≥18歲;③診斷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賴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①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③無糖尿病癥狀者另日重新復查明確診斷。
1.3 研究方法患者入組后檢測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指數(BMI)。抽血查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分析。胰島素控制血糖FBG<7.0 mmol/L,2 hPG 8~10 mmol/L后,予75 g葡萄糖口服行胰島素釋放實驗,查空腹血糖,2 h血糖,空腹C肽及2 hC肽。FPG、2 h PG、TC、TG、HDL-C、LDL-C由本院生化室檢測,采用貝克曼生化儀AU5821完成測定。C肽測定采用電化學發光法,HbA1c測定采用離子交換色譜法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數據比較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FBG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BMI及2 hPG方面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BMI明顯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2 hPG方面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則顯著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LADA組與2型糖尿病組臨床數據比較
2.2 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分析比較經研究可知,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水平均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同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其中HbAc及HDL-C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剩余空腹C肽,2 h后C肽、TG、TC以及LDL-C水平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012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診療共識:中國成人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中18歲以上LADA患病率為6.1%[2],30歲以上為5.9%,我國LADA患病率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LADA是由免疫因素介導的T1DM,早期因存有一定的胰島功能,可不需胰島素治療,無酮癥發生,臨床常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但隨病情進展最終依賴胰島素治療,并有酮癥傾向[3]。
表2 LADA組與2型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分析比較

表2 LADA組與2型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分析比較
注:本院空腹C肽參考值0.37~1.47 nmol/L;與2型糖尿病組比較,aP<0.05
T2DM(n=30)9.3±1.77 0.46±0.23 1.87±0.44 2.2±1.4 5.5±1.32 1.30±0.33 3.54±1.21項目HbA1c(%)空腹C肽(nmol/L)2 hC肽(nmol/L)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LADA(n=11)11.4±1.98a0.21±0.11a0.68±0.24a1.8±0.66a4.6±0.81a1.34±0.22a2.98±0.69a
胰島素促泌劑的使用可加速LADA患者的胰島功能衰竭,故臨床上應盡早鑒別兩者,制定合理降糖方案。GADAb對于LADA患者的早期識別和胰島β細胞功能的預測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ICA是針對破壞胰島β細胞成分的特異性抗體,可以早期預測1型糖尿病,其陽性預示著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但隨著病程的延長陽性率有所減低[5]。IAA不是糖尿病特異抗體,在甲狀腺疾病和正常人群中均具有一定的陽性率,因而單純IAA陽性不能作為T1DM的標志[6]。
本研究中,LADA患者與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年齡上無明顯差異,但LADA組患者BMI較2型糖尿病患者組偏輕。血糖控制平穩后,胰島素釋放試驗顯示LADA組患者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更高,胰島功能測定C肽較2型糖尿病組基礎值偏低,餐后反應較差,提示胰島功能較2型糖尿病組差。2型糖尿病患者組血脂分析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均較LADA組偏高,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謝差。
LADA患者早期不依賴胰島素,發病初期臨床表現類似T2DM,半年內可無酮癥發生,但因自身免疫破壞,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下降,最終依賴胰島素治療。故對LADA早期診斷較為重要[7]。對臨床診斷糖尿病患者,尤其初發成年糖尿病患者或口服降糖藥物控制不佳,繼發性失效者,以及胰島功能衰竭較快者,應篩查胰島自身抗體明確診斷。如患者胰島功能尚好,可考慮使用非胰島素促泌劑口服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吡格列酮等。對于胰島自身抗體陽性者應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8-9],保護患者胰島功能,延緩胰島功能衰竭,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HernandezM,MolloA,MarsalJR,etalInsulinsecretioninpatientswithlatentautoimmunediabetes(LADA):half way betwee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action LADA 9[J].BMC Endocr Disord,2015,15(1):1.
[2]Zhou Z,Xiang Y,Ji L,et al.Frequency,immunogenetics,and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china(lada china study):a nationwide, multicenter,clinic-basedcross-sectional study[J]. Diabetes,2013,62(2):543-550.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Report of the ExpertCommittee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Care,1997,20(4):1183-1197.
[4]楊林,周智廣,黃干,等.四種胰島自身抗體診斷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臨床意義[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 21(4):327-330.
[5]周淑杰,李輝,高申,等.胰島素自身抗體的聯合檢測在糖尿病分型中的診斷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1):146-147.
[6]楊瑋,張寅飛,湯明明,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篩查成年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臨床線索[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86-6587.
[7]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ADA)診療的共識[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11):641-647.
[8]肖劍鋒.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6,22(11):33-34.
[9]馬玉紅,白福瑞,蘇利國.不同胰島素用藥方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5,21(13):81-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