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林,林潔,謝雨林,何曉,王小農,陳斌
(1.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江西贛州341000;2.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西贛州341000)
腹腔穿刺引流療法治療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
曾繁林1,林潔2,謝雨林1,何曉1,王小農1,陳斌1
(1.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江西贛州341000;2.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觀察分析腹腔穿刺引流療法治療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76例在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76例患者分為常規治療組和穿刺引流組,各38例,常規治療組采取內科保守治療,穿刺引流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腹腔穿刺引流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穿刺引流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多功能不全發生率、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體積聚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穿刺引流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8.42%,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腹腔穿刺引流療法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腹腔穿刺引流療法;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療效
急腹癥屬于比較常見的疾病,而重癥急性胰腺炎屬于急腹癥中非常嚴重的疾病,具有發病急和死亡率高等特征,因此必須加強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1]。傳統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為手術灌洗,但存在手術創傷大、預后差等問題[2]。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明顯的效果[3]。本次研究將7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腹腔穿刺引流療法的治療效果,詳細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76例于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間來本院接受治療的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臨床診斷為重癥急性胰腺炎,且影像學顯示腹腔內有大量積液[4]。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8例。其中常規治療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5.13±6.98)歲;穿刺引流組中女17例,男21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5.26±6.77)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常規治療組患者采用內科保守治療方法,首先給予患者重癥監測,利用大量晶體和羥乙基淀粉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做好患者腸胃減壓,起到解痙止痛的效果。隨后利用甘露醇、開塞露等進行腸道通暢治療。做好抑制胰腺分泌、抑酸及抗感染治療。通過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腸外營養支持。
穿刺引流組在內科保守治療的基礎上實行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方法。首先經B超引導確保患者病變位置,即患者取平臥位,利用便攜式床邊超聲診斷儀進行腹腔積液掃描,明確積液位置,做好局部麻醉后,選擇穿刺點切口,長度為0.2~0.4 cm,在進行穿刺和進針是需要避開結腸和較大的血管,沿腋中線或腋后線進行穿刺,抽取積液30~50 mL。隨后利用導管進行引流,做好引流量記錄工作,并避免導管阻塞。所有患者均實行一次性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每周需要進行B超檢查,了解患者積液消失情況。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多器官功能不全發生率、腹內壓改善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療效進行比較。腸道功能恢復判斷標準為患者腸道腹脹完全消失。多器官功能不全判斷標準為炎癥基礎上出現至少2個器官功能不全。并發癥包含腹腔感染、出血、器官衰竭、急性液體積聚、胰腺壞死等。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腹腔積液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腹腔積液范圍減小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腹腔積液均無明顯改善為無效[5]。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穿刺引流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P值<0.05<0.05<0.05項目住院時間(d)腹脹腹痛減輕時間(h)腸道功能恢復時間(d)穿刺引流組(n=38)22.35±6.23 20.98±3.55 3.32±1.05常規治療組(n=38)42.19±7.84 36.27±4.06 6.53±1.67 t值12.21 17.47 10.03
2.2 兩組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穿刺引流組多功能不全發生率為13.15%,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多功能不全發生率為34.21%,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穿刺引流組腹腔感染(26.32%)、器官衰竭(15.79%)、急性液體積聚(10.53%)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57.89%、36.84%、31.5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穿刺引流組出血(5.26%)、胰腺壞死(36.84%)與常規治療組出血(10.53%)、胰腺壞死(42.10%)等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以后,穿刺引流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8.42%。穿刺引流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傳統治療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后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致使患者多臟器功能受到損害,其主要是在急性胰腺炎的基礎上發生的器官能夠衰竭癥狀[6]。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辦法腹腔積液,會導致胰腺周圍組織壞死,如果不及時進行引流,很容易出現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7-8]。目前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式為內科保守治療,即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治療、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持續腸胃減壓,控制患者引水,做好抗感染治療等,避免出現全身多臟器功能不全等癥狀[8]。雖然及時對患者內科保守治療能夠起到一定的病情控制作用,但很容易出現腹腔感染、器官衰竭等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進步的危害[9]。而在內科保守治療的基礎上實施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手術,則能夠進一步控制并發癥的發生,且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勢,不僅治療效果顯著,還能夠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10-11]。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手術可以顯著降低患者胰源性腹水的腹腔占位效應,降低患者腹腔內壓力,充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改善患者的一線功能,實現保護器官能夠的目的[12]。本次研究對腹腔穿刺引流療法治療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穿刺引流組患者住院時間、腹脹腹痛減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多功能不全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穿刺引流組患者恢復效果更好,且明顯住院時間較短,患者恢復速度更快;穿刺引流組腹腔感染(26.32%)、器官衰竭(15.79%)、急性液體積聚(10.53%)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治療組57.89%、36.84%、31.5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穿刺引流療法能夠有效降低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體積聚等并發癥發生情況。穿刺引流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8.42%。穿刺引流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傳統治療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穿刺引流療法治療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療效顯著,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伴有腹腔積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腹腔穿刺引流療法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春友,楊明.《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解讀——急性胰腺炎外科診治現狀與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1(34):8-10.
[2]王學軍,曾憲濤,田鈺,等.國內奧曲肽與烏司他丁聯用治療急性胰腺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0):1302-1312.
[3]竹林,趙健蕾,彭小航,等.大黃中游離蒽醌類化合物在實驗性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組織藥理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 2(59):304-308.
[4]張華虹,李曉霞,李冬英.生大黃聯合芒硝外敷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腹脹效果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6(26): 532-533.
[5]郭小燕,萬榮,徐萍,等.BISAP評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度及預后評估價值的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2,12(20):1097-1101,1104.
[6]樓文暉.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新的分級——基于重要臨床影響因素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1(32):4-5.
[7]Tzu-LinYang,Mei-ChiouShen,Ming-LungYu,etal. Acute pancreatit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with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J].JournalofFoodandDrugAnalysis,2016,24 (2):450-454.
[8]OnderLimon,ErkanSahin,FundaUgurKantar,etal.A rare entity in ED:normal lipase level in acute pancreatitis[J].Turkish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4,16(1):32-34.
[9]Jianli Chen,Junmao Chen,Xiaotao Wang,et al.Ligustrazine alleviates acute pancreatitis by accelerating acinar cell apoptosis at early phase via the suppressionofp38andErkMAPKpathways[J].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2016,82:1.
[10]EbisaBekele,BethelShiferaw,AlexandraSokolova,et al.Refractory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followingacutepancreatitis[J].JournalofAcute Disease,2016,5(5):434-436.
[11]TamasakiAkiko,NishimuraYoko,KondoNoriko,etal. Riskfactorsforacutepancreatitisinpatients with severe motor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 Pediatric Society,2014,56(2):240-243.
[12]Lee Ho-Su,Lee Sung Koo,Park Do Hyun,,et al.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t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2014,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