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水云,蔡燕婷,王真真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江西南昌330000)
預見性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
帥水云,蔡燕婷,王真真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江西南昌330000)
目的探究預見性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方法根據美國風濕學會制定的膝關節OA診斷標準,選取診斷為膝關節炎、預行膝關節置換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護理組,各25例。常規護理組按照骨科常規護理,進行入院評估、圍手術期護理、術后功能康復指導。實驗組由受過培訓的護理小組成員在骨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用預見性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后1天、出院1個月后HSS膝關節功能評分。結果兩組入院時、術后1天HSS膝關節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出院1個月后實驗組HSS膝關節功能評分比常規護理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大,可有效改善出院后膝關節功能,值得推廣。
預見性護理;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影響
膝關節置換術是各種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有效治療手術,可減輕患者痛苦,促進關節功能的改善和恢復,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但在膝關節置換術實施中若護理不當容易出現并發癥,導致術后康復時間延長和生活質量下降,需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1-2]。預見性護理是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前以及實施過程中運用醫學護理知識全面評估患者,對患者具體病情和發病先兆或潛在誘發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預測并分析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確定護理重點,及早采取有效預防性護理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痛苦和意外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近些年來,我國行膝關節置換的患者越來越多,關節置換手術越來越成熟,但是其術后漫長的功能康復發展卻相對薄弱,本研究旨在用預見性護理的思想,制定相關的膝關節置換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研究其對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情況,希望對臨床工作有所幫助。本研究根據美國風濕學會制定的膝關節OA診斷標準,抽取診斷為膝關節炎、預行膝關節置換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護理組,探討了預見性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根據美國風濕學會制定的膝關節OA診斷標準,抽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南昌某三甲醫院診斷為膝關節炎、預行膝關節置換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護理組,各25例。常規護理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53~75歲,平均(60.73±5.14)歲。實驗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4~74歲,平均(61.58±5.24)歲。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規護理組按照骨科常規護理,進行入院評估、圍手術期護理、術后功能康復指導,并在入院時、術后1天和患者出院1個月時用HSS膝關節評估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
實驗組由受過培訓的護理小組成員在骨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用預見性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具體措施是:入院,患者入院后,預見性護理小組成員對其進行入院評估,包括營養狀況、基礎疾病、皮膚情況、關節活動、過敏史、心理狀況等,做好記錄,預測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并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術前,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介紹手術方法、流程和目的,通過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手術信心。對手術期望值較高的患者需如實告知手術風險和成功率,避免引起術后糾紛。和患者家屬一起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其不良情緒。另外,介紹術后并發癥和康復鍛煉方法,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備皮、禁食禁水、床上排尿排便訓練等。術后,術后患者回病房后,主動了解患者術中情況,給予去枕平臥6 h,加強心電監測和生命體征監測,維持血氧飽和度高于95%。及時評估患者情況,并預測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給予預見性處理。康復訓練,術后根據患者情況開展功能鍛煉,一般術后1~2 d可開始訓練,注意循序漸進。術后1~3 d囑咐患者抬高患肢,主動進行踝關節伸屈訓練,同時給予按摩,促進靜脈回流,預防深靜脈血栓;術后4~14 d可在床上強化膝關節屈伸訓練和床邊膝關節屈伸訓練,下床站立和下蹲訓練。術后2~6周可主動屈膝、訓練站立位、利用拐杖練習走路,注意糾正步態[3-4]。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后1天、出院1個月后HSS膝關節功能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入院時、術后1 d HSS膝關節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出院1個月后實驗組HSS膝關節功能評分比常規護理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入院時、術后1天、出院1個月后HSS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表1 入院時、術后1天、出院1個月后HSS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項目入院時術后1 d出院1個月實驗組(n=25)45.18±5.34 82.53±6.44 96.73±8.13常規護理組(n=25)45.72±5.95 81.46±6.25 82.67±7.82 t值0.746 0.259 10.735 P值0.240 0.640 0.000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是通過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和處理,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的一種護理方式[5-6]。預見性護理用于膝關節置換術中可通過術前充分準備、術后康復指導和細致護理,傳授正確功能鍛煉方法,確保手術成功,有效減少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加速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的護理價值,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和減輕住院負擔均有重要意義[7-8]。
本研究中,常規護理組按照骨科常規護理,進行入院評估、圍手術期護理、術后功能康復指導。實驗組由受過培訓的護理小組成員在骨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用預見性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兩組入院時、術后1 d HSS膝關節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出院1個月后實驗組HSS膝關節功能評分比常規護理組高(P<0.05)。可見,經預見性護理措施的實施,有效改善了患者出院后膝關節功能,這和預見性護理措施的實施優勢相關,預見性護理從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全身狀況、心理狀態等的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和措施,可有效預測護理風險并進行防范性護理;從術前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可有效消除患者思想和心理顧慮,減輕其不良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對確保手術成功,減少并發癥和加速術后功能康復有重要作用。另外,術后通過預見性防范并發癥的發生,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大,可有效改善出院后膝關節功能,值得推廣。通過制定膝關節置換的預見性護理的干預措施,觀察研究其對此類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促進患者康復,為臨床骨科醫療護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推動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應用,提高了醫療業務水平,促進醫院發展。同時,調動護士學習的積極性,使護理工作更具獨立性和科學性,提升了護士的自身價值,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
[1]韋微光.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見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68-69.
[2]劉俠.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中重度靜息痛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26):258.
[3]Alice,Bonnefoy-Mazure,Stephane,etal.Evolutionof knee kinematics three months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J].Gait&posture,2015,41(2):624-629.
[4]梁曉燕,雒玉.自制膝關節固定帶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704.
[5]Menzies,RobertD,Hawkins,etal.AnalgesiaandImproved Performance in a Patient Treated by Cooled Radiofrequency for Pain and Dysfunction Postb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J].Pain practice:the officialjournalofWorldInstituteofPain,2015,15 (6):54-58.
[6]喬繼紅,張玉.防水冰袋護理套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4):489-490.
[7]陳瓊,王文,王麗,等.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8):70-71,80.
[8]OliveDJ,BarringtonMJ,SaidSA,etal.A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ree analgesia regimens following tot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intrathecal morphine or both[J].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2015,43(4):454-460.
[9]顧銀燕.定制型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遠端腫瘤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31-133.
[10]余婕,周陽,李小燕,等.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疼痛軌跡的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4):2264-22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73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2017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