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輝
建設書香校園是每一個學校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也應該是學校奮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這也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說:“學校的頗具危險性的通病是缺乏讀書氣氛,書籍沒有進入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日常的精神需要。圖書館的書架上書籍可能不少,可它們卻在那里沉睡。”“如果在青年人中間出現許多迷戀書本的怪人,他們把書本看做是高于一切的東西,那么,用任何強硬的手段都無濟于事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樣的一番話,我們必須認識到書籍有著一個重要的使命——承載一系列的文化知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書籍就是一種知識一種文化一種資源,而這種資源在很多學校是稀缺的,這些沒有書籍,也就談不上閱讀文化了;當然也有很多學校具有一定數量的書籍,但是這些學校卻將學習資源埋藏在圖書館中,在一定意義上也使書籍成了一種不容易獲取的資源。資源的獲取的難度,信息的不對等就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化,因為學生獲取資源的難度加大,學生的求知欲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滿足,這樣使得學生的探索欲一次次的遭到打壓,一次次的習得性無助就使得學生不在探索不再思考,甚至放棄深層的探究,簡單的進行淺層閱讀,也就是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學習的興趣,圖書館掌握資源,但是圖書館沒有生命,它沒有能力讓知識鮮活起來,只有讓我們的學生與書籍緊密結合起來,書籍才會鮮活起來。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所以書籍還有一個使命——承載孩子自我成長自我教育的使命。閱讀文化書香氛圍的形成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解決學習中生活中心靈上的一系列的問題,也讓每一個孩子在閱讀中尋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生活態度、價值理想。
作為一所為了學生長遠發展的一所學校,就必須打破資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學校必須是促進孩子成長的一系列資源走到學生的身邊。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如何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書香校園。
一、把握閱讀的關鍵期
教育心理學家勞倫茲提出關鍵期理論,他研究認為閱讀的關鍵期是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使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和動力,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根據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中國教育升學考試制度,一個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知識基礎、閱讀興趣的大量閱讀,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不到五年的時間。由于教育條件和個體條件的不同,這個時間有的人長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為四年級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進行文字書籍的閱讀;而到了初二下學期,各學校又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師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
因此,在10~14歲四年多的時間里,如果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就為他今后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分數而分數,又為孩子們帶來了什么呢?閱讀的貧乏,帶來了明顯的后勁不足。結果,孩子越學越吃力,越到高年級,負面影響越大。最終的表現是,許多大、中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許多學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無策,不僅直接影響了語文成績,同時也影響了英語的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的成績。雖然結果表現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卻在于小學出走的閱讀缺陷。
總之,閱讀關鍵期中閱讀習慣養成在此就變得非常重要,根據我們學校的特色給孩子提供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
二、閱讀內容建設
(1)學科知識閱讀內容建設;我們學校將閱讀在實際操作中顯得較為狹隘,把閱讀下降到語文閱讀,讀書節就簡單的成了語文老師推薦讀書節。實際上,每一個學科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與文化,都有著本學科的較為通俗的名家大作。故而每個學科,每個老師參與到書籍的推薦上來。
(2)個人成長系列閱讀內容建設;學生成長會遇到大量的疑惑,需要大量的指引,人生需要積極的方向來指引自己成長。讓孩子有自己的規劃,有自己的目標。
(3)學習指導思維訓練閱讀內容建設;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已經不再是知識,而在是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習知識的方法又離不開思維的訓練,這方面的內容也必須根據現階段的研究讓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
三、閱讀指導課程建設
(1)進行閱讀指導課程;學生在很長的時期沒有養成閱讀學習的良好習慣,就連基本的不動筆墨不看書的意識也是非常薄弱的。故而閱讀指導課程就有必要建立起來。
(2)閱讀指導課程的監督執行;關于課程所提出的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必須應該全體師生共同監督執行,爭取做到只要看書就動筆圈劃批注。
(3)閱讀指導課程集中訓練化;在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訓練學生的動筆意識,從寫軍訓日記開始。接下來正式上課階段語文課堂應該利用語文課時間進行閱讀習慣養成及強化訓練。
(4)閱讀課程內容與課本的結合;閱讀教學很大程度上要和課本結合起來才更加富有生命力,才可能讓學生已知帶動未知,用未知讓學生去探索知識文化的海洋。
以課本為基礎編撰校本閱讀課程內容。閱讀教材編撰的基本思路:整合教材,以作者為核心進行整合,講文章作者相同的篇目整合在一起進行集中教學,同時編撰作者自傳或者他傳,加上作者其他能體現作者風格的經典文章,再加上與相關課文相似主題的他人所作文章,有可能話加上與本篇文章相似寫作手法的其他文章。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以作者課本為核心,自傳他傳,經典文章,主題類似文章,寫法相似文章為閱讀外延的閱讀體系。
四、書香校園硬件改進與整合與軟體宣傳
(1)建設書香校園離不開班級的閱讀硬件建設;書柜應該是對內也是對外的,也應該是開放的。可以在課室外用一長條書柜,放置書籍內容。宣傳海報,圍繞閱讀意義,閱讀書目,閱讀方法設計思維導圖進行宣傳。
(2)年級宣傳欄改進途徑;年級宣傳規劃設計成為閱讀達人宣傳欄評選出班級閱讀達人,讓愛讀書、讀好書、好的讀書習慣方法在學生心中形成較好的氛圍及影響。
(3)學校閱讀硬件建設;學生最基本的生活學習環境一個是課室另一個就是宿舍,宿舍每層可以在可以設計閱讀間,這樣的閱讀間可以賦予更多的作用,學生與老師的溝通交流間,學生與學生研討間。
總之,書香校園必須在硬件上進行構建,讓優秀適合的書籍資源在學生手邊,適合的書籍加上適合的環境再加上合適宣傳,將硬件與軟件相結合構建書香校園。讓學生在書香環境下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