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楊仁波
【摘 要】本文分析了茂名水果出口產業現狀,并展示了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狀況,筆者進一步探討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如果抓住新時代的發展契機,不斷革新和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地方經濟;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與發展要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度契合。由此可見,[1]“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院校的使命。而針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革新和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則是高等職業教育努力的重心和方向。筆者通過調查茂名水果出口產業現狀及合作意愿,制定出一個依托茂名地方水果出口產業的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
一、茂名水果出口產業現狀
茂名水果歷史悠久,為荔枝、龍眼、香蕉的原產地,白糖罌荔枝、儲良廣眼、高腳遁地蕾香蕉獲國家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茂名水果早熟優質,飲譽海內外。在歷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和北京首屆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茂名水果的六大種類中十五個品種獲得"金、銀、銅"牌獎、名牌產品和中華名果稱號,其中儲良廣眼、鑒江紅糯獲“金牌獎”,遁地蕾香蕉、大果白臘荔枝獲“銀牌獎”,雙孖木龍眼獲“銅牌獎”,白糖罌荔枝、黑葉干果、桂圓肉、新世紀番石榴、紅陽牌紅楊桃和無核黃皮獲名牌產品稱號,新世紀番石榴、紅陽牌紅楊桃獲中華名果稱號。有一批企業的水果產品獲得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認證。每年4月下旬三月紅荔枝開始上市,5月上中旬白糖罌、妃子笑荔枝成熟上市,5月下旬黑葉、白臘荔枝成熟上市,石硤龍眼7上中旬成熟上市,儲良龍眼7中旬成熟上市,比廣西、廣州荔枝、龍眼早熟15 ~20天。茂名水果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歐盟、美國、印尼、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尼、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二、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我院國際貿易專業自2006年成立,通過十年的發展與沉淀,有了較好的積累和發展,2016年就業率達到100%,但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從2016年麥可思數據來看,2013屆、2014屆、2015屆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逐年降低(69%、67%、60%),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58%、38%、67%),而這兩項數據幾乎均低于廣東省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院國際貿易人才未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要求,課程設置未能與企業國際貿易人才的素質要求緊密對接,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未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等。2016年麥可思數據顯示,2013-2015屆商務英語職業期待吻合度為57%、46%、45%,學生在調查時選擇的原因為“不符合我的職業發展規劃”(60%)、“不符合我的興趣愛好”(40%),其根本原因是國際貿易專業由我國加入WTO興起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泛”的專業,學生在就業時無法明確方向;客觀原因是我院處于經濟欠發達的粵西地區,學生在校時能接觸到的外貿企業極少;主觀原因是我院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在校學習和出外就業時信心不足。因此,本文立足于學生的素質能力特點,基于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理念著重研究和實踐適合我院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學生實現“專業與崗位無縫對接”打下基礎。
三、依托茂名水果出口產業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
(一)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要立足于地方經濟,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2]具體到國際貿易專業,則是要將該專業教育融入產業及產業鏈,培養具備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和外語語言能力、強大就業競爭能力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本培養目標將以特色產業為依托,基于地方經濟特點,致力發展地方產業,為加快茂名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二)更新國際貿易課程體系
國際貿易課程體系建設是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構成因素。我院經濟管理系的國際貿易教研室老師通過走訪企業、整理畢業生的反饋信息,以此為依據對課程進行定位,設計課程體系。例如:根據地方經濟需求,組織教師編寫與地方特色產業有關的《茂名特色水果出口貿易》等針對性較強的教材,力求將地方經濟需求和專業發展結合起來。
(三)建立“雙師型”教學團隊
近年來,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關鍵是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我院國際貿易專業專兼職教師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主要有三種方式:①鼓勵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兼職,提高其職業工作過程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②啟動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每年暑假派遣一些優秀的專職教師參加“雙師型”教師研修班。③聘請一批來自企業并且掌握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通過這三種途徑,專兼職教師共同參與到專業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學業評價等活動中來,充分發揮了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各自的優勢,雙方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為學生培養工作出謀劃策,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業務能力, 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完善校企合作評價機制
完善的評價機制有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評價指標應當多元化, 既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又要對專業指導教師以及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的企業進行評價。[3]可借鑒以下評價方式:學生方面,將學生在企業的表現細化, 根據學生對任務的完成情況算入學分;專業指導教師方面, 根據學生的反饋, 將專業指導教師的下企業指導展開量化考核; 企業方面,院系通過評估企業對校企合作的配合程度來確定是否繼續與其的合作。
四、結語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教育服務地方經濟,是高等職業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高等職業院校要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李太志:商務英語教學與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9(7).
[3]彭向萍,凌微: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