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要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利用圖書來增加閱讀量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放養式”閱讀可以解決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以教師創設問題和學生發現問題相結合為前提,生動活潑的組織教學,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尋答案、在答案中拓理解、在理解中練能力,就是“放養式”閱讀教學。
【關鍵詞】增加閱讀量;話題指導;自主閱讀
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利用話題巧妙地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思考、質疑,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究、分析、解答,教師肯定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文本完成閱讀。這樣,學生閱讀的能動性能充分發揮,理解鑒賞能力得到真正的訓練和提高。傳統的閱讀教學特點是“圈養式”,教學內容被控制在一定的篇目里,學生視野狹窄閱讀面不廣。盡管有課外的語文讀本,但是認真讀的學生并不多,很難提高閱讀能力。教師要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利用圖書來增加閱讀量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放養式”閱讀可以解決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什么是“放養式”閱讀?我以為,以教師創設問題和學生發現問題相結合為前提,生動活潑的組織教學,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尋答案、在答案中拓理解、在理解中練能力,就是“放養式”閱讀教學。“放養式”閱讀教學法應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那怎樣組織這樣的閱讀教學呢?
一、初讀文本,夯實基礎
首先,利用教材設計精彩的單元話題導讀及圍繞文本或作者鏈接的相關內容,通過自由閱讀手段,使學生關注而有興趣。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誦讀相關優美文段,掌握與文本相關的詩詞、文學文化常識。其次,學生查工具書理解字、詞義,積累重要字詞的音、形、義等基礎知識,能理解和運用;文言文則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語言現象,通過反復誦讀,加強文言知識的積累。再次,要讓學生自由發揮地朗讀,讓學生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并隨時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再設置一些相關的思考題,讓學生通讀文本,進行初步的整體把握,作出批注,說出自己的讀后感,并適量拓展閱讀,達到初步解讀文本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引導并檢查,多鼓勵啟發,各個環節逐一落實,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課文找資料,通過動手提高能力。
二、交流成果,提升能力
預習成果展示是鞏固已得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能力的過程,也是必要的知識反饋過程。依據學情和課標的要求,預習成果展示不僅僅是學生互相交流,更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渠道。第一步,檢查基礎知識。葉圣陶先生認為“考查必須認真”。這一環節先由小組檢查,再班級集體檢查,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學生積累的范圍,讓他們充分享受積累成功的喜悅。第二步,交流閱讀體驗。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和感悟用讀寫講演多種形式與同學分享,互相啟發,互為補充,以求解決問題,不求統一不設標準答案。在此期間,還要特別強調讓學生邊想、邊說、邊聽、邊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個交流活動中,老師要參與,互動、點撥;并掌握學生在交流中出現的問題,以形成新的教學資源,做好解答的準備。
三、質疑問難,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經過以上環節,解決了文本中一些基本問題;再經過互相啟發,引發其對文本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例如在預習《荷花淀》時,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本文描寫女人們時重對話描寫而略相關的動作和神態?寫戰爭不寫男人金戈鐵馬,卻選擇一群女人作為描寫對象?文中女人為何都無名無姓?這反映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思考已經很認真深入了,單個閱讀很難有這樣的發現的。我在肯定學生的發現同時,順利地開始課程教學。這樣逐漸讓學生養成“閱讀文本多思考,解決問題多討論”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并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避免了學習文本的“千人一面”現象,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四、遷移延伸,比較總結
用常態性的閱讀教會學生漸漸養成自己讀書習慣。不斷的引導他們去學習、思考和獨立處理問題,在閱讀時比較不同文本,發現不同的內容、結構和寫法,理解文章表達需求和創作目的,從而理解文本提高語文能力。這要教師通過啟發誘導,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用最佳的讀法,總結閱讀方法和經驗,只有在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才能推動學生的閱讀數量、質量和習慣不斷優化,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通過指導給學生提供無限閱讀空間,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的指導和調控;既重視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整合,又重視對文本的拓展和創新性的理解。使學生在閱讀中真正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最后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李斌.《“放養”式教學,讓課堂活動起來》.《素教教師》,2011年14期.
作者簡介:
周怡順(1973.7~ ),男,漢族,安徽省岳西縣人,任教于安徽省岳西縣安慶大別山科技學校,本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