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慧 陶生鵬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當今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教育者就應高度重視和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訓教師隊伍,讓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建立心理檔案,把心理咨詢中心工作作為學生工作的重要參考;走進課堂,全方位地開展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生態環境,給學生健康成長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推進學校工作的全面開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學生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所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促進其健全人格的發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們應該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成長導航把舵。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良好環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由于不良的社會生活環境造成的。目前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過分溺愛型。有些家庭條件好的獨生子女,在家里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這種學生,在學校自理能力差,對學生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強,但自信心差;喜歡表揚,但對批評卻接受不了,甚至產生嚴重的挫折心理,厭倦學習,厭倦學校。二是功利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壓力日益增大,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功利主義。學校以分數和升學衡量學生;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學生除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加眾多的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外語班等學習,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心理疲憊,壓力很大。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對各種學習,對家長、對學校都有逆反和仇視的心理。三是缺愛型。主要發生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小孩遭受父母離異,心理受到打擊,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會使孩子覺得不如別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傷,產生妒忌、不滿、不公平等心理。
針對這些情況,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通過在班上開展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讓學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氣,對困難挫折都能勇敢面對,對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二是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啟發式和快樂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我運用質疑導讀法,通過學生的“讀—問—思—議”,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克服困難,達到突破難點、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的目的。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相互協作、共同探討的精神。三是創設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寓教于樂。利用主題隊會活動,組織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影視片,講故事,談理想,說未來,選取一些社會角色作模擬表演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遠大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起來,達到了自己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個性的目的。
二、關注差異和用愛施教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與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問題,有問題的主要是極個別的,由于多種原因長期造成的。作為班主任,從開學的一第一天起,就必須認真全面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有關情況,通過日常的觀察,初步確定出重點的教育對象,在作進一步深入了解后,要制定出教育計劃、方案和措施,循序漸進地進行和輔導。
對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問題多數與關愛、理解、信任等缺乏有關。因此,要搞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師必須用平等的態度、關愛的精神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說教或者心理衛生知識的講解。我曾帶過一個身體有殘疾的學生,小時候因摔傷致使走路一顛一跛,還有口吃的毛病,學生都叫他“跛子”和“尾巴”。嘲笑他的人多,和他玩的人少;他自己也感到很失望,學習成績差,孤僻,老拿發怒的眼睛瞪人。我從接手后,經過深入了解,發現這個孩子頭腦很聰明,就是缺乏自信心。我給他講了美國羅斯福坐輪椅當總統的故事和古羅馬演說家克服口吃的故事,幫助其正確對待自己的身體缺陷,樹立自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之后,在班上的一些活動中,點名讓他去做,一些方面讓他當主角,充分發揮他的優點,對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鼓勵。一年之后,這位學生不僅不再口吃,而且對自己的跛腿也不再苦惱了。有人叫他“跛子”,他也不再覺得是有意嘲笑,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同學們都愿意跟他玩,樂意幫助他,他也樂意接受別人的幫助了。
三、班主任工作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小學,班主任大多數是學生的科任老師,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對學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班主任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與過去的一些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對班主任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班主任老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從過去當“紀律監督”、“政治說教”、“活動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改變高高在上的說教作風,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學生,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人格力量去影響他們,用平等寬容的方法去教育他們,用友好真誠的言語去激勵他們。第二,班主任老師要加強現代教育和心理科學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要了解掌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征及規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正確的幫助和輔導學生,積極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班主任老師要把各項教育、教學和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機的統一起來,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統一的人格。第四,班主任老師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觀察和記錄,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做好個案分析,采取多種方法,對癥下藥,切實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越來越重要,教育的專業性、科學性要求越來越高,只有班主任老師及廣大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不斷加強學習,積極總結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個性發展、心理預防和康復治療等各個層次進行,促進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