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做出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其中我黨把“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之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因此本文針對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首先本文闡明了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的內容。其次本文表明了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最后本文說明了解決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一、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的內容
(一)依法行政的內涵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依法行政,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權限,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管理的活動。
依法行政要求行使行政權力的機關和組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地位、資格和組織條件,如果進行行政活動的主體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那么,其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做到權力和責任統一。
赤峰市松山區政府實行依法行政必須符合以上兩個基本要求,使得依法行政的行政主體符合法律規定,行政執法活動具有法律效力,做到權力和責任相統一,在享有權力的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與責任,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行依法行政,保證依法活動有效進行。
(二)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的背景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赤峰市松山區政府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進行依法行政,對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依法治國方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特別對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依法行政進行了強調,要求政府依法進行行政執法活動,約束政府工作人員,避免出現違法行政的問題,以免損害了人民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爭取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依法行政,保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赤峰市松山區政府要以法律為依據管理各種事物,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能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或者不能履行自己的義務,赤峰市松山區政府要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同時赤峰市松山區政府的工作人員在進行行政管理活動時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行使自己權力,正確處理各種事物,絕對不能越權,這樣才能保證赤峰市松山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促進赤峰市松山區發展和長治久安。
(三)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的內容
1.行政主體合法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行政主體必須是合法的并且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格和條件,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包括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委員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商標評審委員會、自治組織、公安派出所等,它們都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地位,如果行政主體不是依法成立的,那么它的行為將不具有法律效力。
2.行政權力的取得和行使合法
行政權的取得必須有法律依據,行政權力的取得來源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機關,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是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賦予的。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行政活動必須有法律的依據,否則無效。行政活動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發生,越權無效。
3.行政管理意識的法制化
行政管理意識的法制化是指建立與實行依法行政相適應的活動環境和風氣,一個良好的環境和風氣有利于行政主體行政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政府實行依法行政,行政管理活動是由行政主體實施的,行政主體是否具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意識,是行政主體是否能夠依法行政的關鍵,行政主體的思想與行為意識是在行政工作中形成的,同時也受到所在部門環境與風氣的制約與影響,因此赤峰市松山區政府要形成良好的行政工作環境和行政組織風氣,實行依法行政,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政管理法治意識,促進赤峰市松山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4.程序的法定化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機關與行政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進行行政管理工作中所遵守的一系列方式、步驟的集合,行政工作人員在行政工作中必須遵守一定的程序,為確保赤峰市松山區政府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學性,避免行政權力的濫用,赤峰市松山區政府在依法行政中要遵守法定的程序,對行政程序予以規范化、制度化,保證赤峰市松山區政府行政行為的公開性與透明度。
二、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
(一)依法行政工作體制不順暢
1.“倒三角”的工作體制影響了基層依法行政工作的開展
從機構設置看,赤峰市政府法制機構的設置只有赤峰市、松山區兩級,鄉鎮一級政府未設置專門的機構。從人員分配來看,赤峰市政府法制機構一般為10~20人,松山區法制機構一般4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人,多數還是兼職人員。由此可以看出,赤峰市依法行政工作體制呈現出上強下弱的“倒三角”態勢,這種狀況勢必會影響基層依法行政工作的開展。
2.政府法制機構內部人員結構不合理
從知識結構看,目前,政府法制機構的大部分工作人員是從行政工作崗位轉行而來的,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法律教育培訓,在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識等方面還不能完全符合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從年齡結構看,沒有在總體上形成梯次的年齡結構。從個人狀況看,政府法制機構工作專業性較強,個人發展受到限制,一些長期從事政府法制工作的工作人員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不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不強
1.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的活動數量較少、范圍較小
有些地方甚至每年只開展1到2次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有的甚至幾年未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活動,此外政府將主要精力放在城管、規劃、公安、建設等大的執法單位,未形成系統化、科學化、經常化和全面化的執法監督格局,造成依法行政發展水平的不平衡。
2.行政執法監督滯后
政府認為監督就是查錯糾偏,忽視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這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重視事后監督,導致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預防和控制。
3.行政執法監督缺少威嚴
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對于違法行政行為,對事處理的多,對人處理的少,雖然違法行為得到了糾正,而違法執法者卻很少受相應的處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違法行政問題突出
1.行政執法主體混亂
表現為:行政執法隊伍過多,執法權分散,執法主體不合格;機構重疊,職能不清,重復執法,多頭執法現象嚴重。
2.行政執法“利益化”
目前,多數基層執法隊伍經費的主要來源是罰款和收費,而且罰得越多,收的越多,返還的也就越多,使行政執法與執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掛鉤,造成執法行為與執法目的嚴重背離。執法就是罰款,執法就是收費已經成為個別執法人員的工作原則。甚至有些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給每個執法人員下達罰款任務,開展罰款競賽。有的對于違法行為不是及時制止,而是任其發展,事后收拾“殘局”,有的故意設置“圈套”,引誘行政執法相對人違法,然而施以重罰,陷民于不義。
3.執法程序“隨意性”
有的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義務,剝奪了行政執法相對人的申辯權;有的不告知行政執法相對人獲得法律救濟的途徑,剝奪了行政執法相對人的法律權利;有的顛倒程序,先罰款后定性;有的該適用普通程序的,卻適用了簡易程序,該適用簡易程序的,卻適用了普通程序;
4.基層執法人員素質偏低
從文化素質看,基層執法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僅占10%,大多數為高中學歷,甚至是初中、小學學歷。從法律素質看,目前,大多數執法人員沒有受過法律專業教育培訓,缺乏行政執法所必備的法律素質,執法不懂法,隨意執法,濫施處罰現象嚴重。從道德素質看,目前,部分行政執法人員原屬社會無業人員,甚至是違法違紀人員,這些人在執法中“霸氣”十足、“匪氣”十足,違法執法、野蠻執法嚴重。
三、解決赤峰市松山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行政法制宣傳教育
(1)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行政機關領導干部的行政法制宣傳教育,使得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行政機關是領導干部轉變思想意識,避免官本位封建專制思想的影響,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權力與法律的關系,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法律大于權力、權力服從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只有這樣依法行政才會有堅實的基礎。
(2)加強人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使人民群眾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了解法律,增強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要變過去的“以教”為中心的“靜態”普法為“動態”普法,把普法的單向灌輸關系變為雙向互動關系。③將普法有機地融入群眾的生活之中,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學法”逐步轉變為“我要學法”,公眾才會在接納法律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法治思維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漸地擁有法治精神,改善社會的法治文化氛圍。
(二)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1)要嚴把“入口”,要明確規定進入行政執法隊伍的條件,并且要逐步提高門檻,在目前的情況下,進入行政執法隊伍的人員應至少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并可根據情況的發展,要求進入行政執法隊伍的人員中須具有全日制大專學歷。堅持逢進必考的原則,由人事、法制部門共同組織考試,對新錄用的人員采用試用期的方式進行考查,經考查合格的人員,再發給其執法證件,方可從事行政執法活動。
(2)要疏通“出口”,對于嚴重違法執法人員,要堅決將其清除出行政執法隊伍,從整體上確保行政執法隊伍素質。
(3)抓好對現有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意識,通過開展“文明執法”競賽,評選“文明執法單位”和“人民滿意的執法者”等活動,形成競爭激勵機制,弘揚正氣,樹立行政執法隊伍良好的形象,推進依法行政向縱深發展。
(4)所有行政執法隊伍的工作經費由各級財政統一予以保障,其罰沒收入也不再返還,使行政機關行使職權與部門經濟利益徹底脫鉤,從源頭克服利益“驅動”。
(三)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
(1)開展經常性行政執法監督,擴展監督范圍,加強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防患于未然。
(2)積極開展行政執法爭議和矛盾的協調,明確執法權限和責任,化解執法矛盾,杜絕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和執法打架情況的發生。
(3)將行政執法監督的對“事”權,擴大到既對“事”又對“人”,將對“人”的“建議權”轉變到“直接處理權”,以提高行政執法監督的權威。
參考文獻:
[1][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梁治平譯,三聯書店1991年版.
[2]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王書敏(1993.3~),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