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愛玲
【摘 要】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增強了信息汲取和資源共享的時效性,網絡信息作為重要的學習源而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睞。為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的選擇網絡信息,本文通過對網絡信息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出大學生在網絡信息選擇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以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信息選擇;問題
大學階段是形成學生個體觀念意識和價值體系的關鍵時期,學生在接收并消化課堂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當今社會,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擴寬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大學生的學習資源既豐富也繁雜,能否正確選擇網絡信息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至關重要。結合當前大學生在網絡信息選擇上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別從學生主體、網絡信息客體、信息傳輸媒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幫助同學們認清網絡信息選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其在網絡信息時代汲取有利信息,更好的發展自我。
1 學生主體價值觀弱化
1.1 從眾性
當前大學生在接收網絡信息時,容易跟隨大眾觀點,易于接收“第一眼”信息,一方面盲目肯定了網絡信息的神圣,堅持并傳播其所聞所見。另一方面,一旦學生構建其與之相關的思想體系,會捍衛自己的觀念并很難改變。當身邊同學進一步強調該觀點時,更加堅定自我的思想理念。
1.2 隨意性
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和開放共享的特點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發言的平臺和機會,但另一方面也對學生接收信息時的選擇提出了挑戰,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在構建時期,知識建構體系還未完整,無法明確區別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容易導致其全盤接收,隨意內化。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同學們社交平臺上的轉發和分享。
1.3 片面性
當代大學生個性突出,標新立異是其典型的時代標簽,但在信息接收時往往因為個人偏好影響了積極信息的傳輸,很難做到全面均衡的吸收和揚棄。
1.4 依賴性
網絡信息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還表現在其一方面吸收了大量的學生客體,而另一方面也導致其學生客體在選擇信息源時對網絡的依賴性。眾所周知的網絡媒介如電腦、平板、手機等實體外,學生不僅分配了大量的時間在網絡媒介上,同時照搬照抄網絡資源的情況數不勝數。
2 信息客體的有效性降低
2.1 碎片化
由于網絡信息的輸入途徑廣,信息來源多元化,各種網絡媒體呈現出不同的信息資源,很難在一個信息源上有完善的信息體系。大多數信息呈現方式較零碎,所以學生們在接收時很難自己內化成合理揚棄,只能碎片式接收,很容易曲解信息內容,不利于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
2.2 被動化
受當前網絡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輸入關鍵詞后,容易被動接收網絡信息,特別是各網絡平臺的信息推送。以當前大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很難對信息客體有一個辯證的認識吸收,往往跟隨信息客體的引導,降低了其對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
2.3 表面化
由于網絡資源的多樣化,各類網絡信息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點擊量,出現了許多我們熟知的“標題黨”,文章標題立意新穎,但內容卻華而不實的信息隨處可見。此種現象不僅不利于學生信息的獲取,而且很容易導致學生觀念轉移,不利于其利用網絡信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 傳輸媒介的辨析度缺失
3.1 注重形式
網絡媒介作為網絡信息傳播的重要中介,是學生們在接收網絡信息時的重要渠道,但是當前學生們面臨的不僅有搜索引擎,門戶網站,還有各種互動平臺,可謂是五花八門,眼花繚亂。學生在搜索網絡資源時,很難從眾多的媒介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且目前網絡信息的傳輸媒介更新換代快,形式類別多,增加了學生在選擇網絡信息時的不穩定性。
3.2 管理散亂
當前各種新媒體崛起,出現了種類繁多的網絡軟件,大學生能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參與到網絡社會中來。但在參與的過程中,面多諸多的信息源,相關的管理措施趨于完善前,學生面對眼花繚亂的傳輸媒介,很難客觀理性的理清思路。且目前網絡社會相對較虛擬,網絡資源良莠不齊,整個網絡環境呈現出散亂之勢,增加了學生辨析網絡信息的難度,不利于其利用網絡資源。
4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網絡信息
4.1 鍛煉學生信息選擇的能力
一是從學生自身來看,加強自我約束力,能有規劃、有選擇的進行網絡信息選擇,不一味盲從。二是提升對網絡媒介的認知力,甄別信息的真假,不隨意轉發,不妄自發言,做到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三是從個人認知能力結構看,當前大學生處于人格鍛煉的關鍵時期,個人品格、道德、知識都將在這個階段成熟,個人情商、智商和體商的鍛煉亦非常重要,不要甘做“宅男宅女”,不要習慣式復制粘貼,合理利用自己的大學時間,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網絡作為自己學習的補充劑,做到利用網絡而不依賴網絡,逐步完善自己成為心智成熟的合格大學生。四是加強學校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通過學校公共課滲透網絡道德,規范學生媒介素養,在正確的引導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
4.2 提升網絡信息質量
網絡信息量大且紛繁復雜,大部分信息呈現碎片式分布,所以學生接收的信息也較零碎,很難系統化的接收知識點,學生容易以偏概全。同時,當前網絡信息容易迎合學生需求,增加商業性,大大降低了網絡信息的質量。綜合多方面因素,學生在提升自己媒介素養的同時,相應的網絡信息提供者更應該增強網絡素養,真正服務于廣大網民,更好的幫助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4.3 加強網絡環境監管
優化網絡環境,提升網絡質量是當前網絡環境治理的重要目標,也是國家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一是注重對網絡信息發布源的監管,隨著網絡交互平臺的發展,人人參與,信息多元,更多的信息散播在網絡平臺上,不僅僅需要網絡信息提供者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更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對網絡信息源頭進行管理,純凈信息源才能更好的保證信息的良好傳播。二是規范網絡信息傳播途徑,當前網絡傳播途徑較多,傳播面廣,加強對各種網絡平臺和軟件的有效控制,保證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去商業化,去娛樂化,保證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接收。
【參考文獻】
[1]魏倩倩.大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現狀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3).
[2]王微.當代大學生網絡信息選擇的引導研究[C].東北師范大學,2016.
[3]李曉韻.論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C].遼寧大學,201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