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摘 要】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講,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對學生好習慣的培養。為此,在文中主要就家長日常如何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家長
巴金曾經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要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我們必須認識到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把好的行為堅持下來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就可以改變孩子的態度和性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此類推,如果沒有好的習慣,就會是相反的效果。我認為要想使孩子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最關鍵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會使孩子變被動為主動,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那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相信好習慣才有好狀態,好狀態才會有好的效果。文中就家長日常如何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在思想上樹立學習的責任意識
首先在思想上讓孩子明確學生每天首要任務是學習,任何事情都沒有學習重要,當天的學習任務(包括課上課下)必須完成,學到的知識要掌握。其次,不要因為其他事項影響學習,必須保證完成學習任務才做其它的事。不要輕易請假,除非身體原因,即使請假也要及時把落下的課程補上,跟上班級的進度,不能拖欠,時時處處做對學習負責的人。
二、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平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我這里說的好環境不是指多好物質條件,最好的房間或是課桌等等;而是指人文環境,是家長們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時盡量不要在一旁大聲說話、玩手機、看電視,這些無形中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可以在一旁安安靜靜地看看書、寫寫字等等,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的影響對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養成特別重要。
三、激發興趣,主動學習
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有求知欲望很重要,它會轉化為學習動力。家長可以把孩子學習的知識有意識地融入到生活中,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成語的時候,可以和孩子玩成語接龍的游戲,進行比賽看最后誰接不上,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孩子接不上的就鼓勵他自己查找成語,利用網絡、字典等及培養了孩子自學能力又拓展了知識面。再比如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我們帶孩子買東西時,可以有意識地讓他算算,把課堂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適當的鼓勵,就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四、堅持關注孩子在校的學習的情況
一是關注效果,心中有數。作為家長每天對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效果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每天的練習冊、習字本、每天課堂練習小卷、等等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效果,很容易發現問題 ,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起到督促作用。二是善于反思,查找不足。老師講的新知識是不是都會了,當堂的錯題,錯在哪,指導孩子改錯等等。家長還要進行認真地分析,找出原因進行反思,查找不足,明確原因。三是要溝通交流,相互配合。還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情況,積極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克服不足,及時改正。四是制定方案,及時改進。結合出現的問題和原因的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訓練。
五、關注細節,培養認真學習的態度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一要培養認真計算的態度,細心計算,檢查作業的環節必須讓孩子自己完成。二要培養認真寫字的態度,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三要養成遇到問題自己主動解決的習慣,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查字典,提高自學的能力。四要養成認真閱讀、審題的習慣,這些習慣對低年級學生真得很重要。
六、要做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
一要認真做好明天學習的準備情況,包括整理、預習作業等等。二要養成當日事當日畢的習慣,堅持學習不怕苦和累,當天的學習任務必須當天完成。三要懂得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進行有效地學習。四要培養自律意識,學會自我管理。孩子有了自我管理和約束的意識,那么他無論身處什么環境,有沒有別人看著,都能自覺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
綜上所訴,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和家長都會越來越輕松,而效果也會越來越好。還有一點家長提醒家長們必須做到,對待孩子要多一份耐心和鼓勵,少一份批評和指責。出現問題家長不能盲目的批評指責孩子,反思一下在哪出現的問題,我們家長在哪些方面引導的不夠,要以鼓勵為主,要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的興趣,幫助樹立信心效果才好。
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送給他們的最好禮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快樂,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張澤敏.淺議小學生如何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J].中國校外教育,(12):1-6.
[2]張鴿.小學階段學生應養成的幾種良好學習習慣[J].科教導刊(下旬),2015(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