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英
【摘 要】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代表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事關國家的持續發展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因此,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永遠都應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關鍵詞】愛國;教育;中小學生;中國夢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強調了少年的重要性,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每個時期,青少年都是國家富強、民族團結和諧發展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主要階段,同時也是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立志成才,把中小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對推動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德育教學中,作為老師,向學生傳遞“愛國”信息和樹立“愛國”意識意義重大。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論述我如何開展中小學生愛國主義道德教育工作的。
一、組織“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
每年9月,“開學第一課”已成全國中小學生的特殊“儀式”,我組織學生共同收看“開學第一課”也已成常規,也是我作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從2008年第一屆起,開學第一課圍繞不同的主題,如 “《我愛你,中國》、《我的夢,中國夢》、《英雄不朽》”等主題,無不強調中小學生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無不強調中小學生要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勤奮向上,為實踐中國夢而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無不強調著“開學第一課”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去年,主題為“先輩的旗幟”,更是旨在幫助中小學生理解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教育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中,走好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二、重視升旗儀式
國旗是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象征,人人都要養成對國旗的崇敬和熱愛,而學校所進行的升旗儀式正是養成這種心理的重要形式。因此,我經常教育學生要熱愛國旗,重視升旗儀式,積極配合學校利用每周一次大升旗儀式,每天一次小升旗儀式,讓國旗時時飄揚在學生心中。當國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時,師生們都心潮澎湃,仿佛看到我們正在崛起祖國,正如國旗一樣飄揚在世界的東方,強烈感受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旗下的講話更是把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推向高潮。升旗后,我們會組織講話,“神七飛天”、“北斗衛星”、“量子計算機”等話題讓學生們感受中國驕傲;“汶川地震”、“云南、廣西洪澇災害”等話題讓學生感受祖國風雨洗禮的陣痛,與祖國同命運,共呼吸。愛國不是一句空話,愛國不只是熱愛祖國山河,不只是是關心民族歷史,更多的是關心祖國命運。今天我們更應該把“愛國”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升旗等重要儀式活動中得以感悟,去形成愛國意識,懂得愛國的價值意義。
三、學習英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
清明節,我組織學生到潮州西湖公園向烈士陵墓敬獻花圈,并請來老革命家張炯輝等同志為學生講述潮州“七日紅”等革命史,讓學生了解英雄們如何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忱。看到學生們眼中都泛著淚花,我知道這種教育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國主義專題講座上,我們講:紅軍過草地最極端時一天口糧僅一顆黃豆的百折不撓精神;紅軍通信兵艱苦條件下提煉豬油發電的信念不移精神;航天員王亞平不忘初心、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新長征精神。通過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深刻認識歷史中懂得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的來之不易,懂得祖國的強大離不開英雄們的默默付出,清楚我們的民族精神之源,激發愛國熱情,傳承好我們的愛國價值理念。
四、注重自身愛國主義師德修養
愛國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師德的基礎。高尚的師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終生的。只教書而忽視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師是不合格的,因此我非常重視提升自身的愛國師德修養。如:參加每周的教師會,和老師們一同外出聽愛國主義講座等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操,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
我知道,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支柱,是一種動力源泉。一個教師只有把對祖國的愛與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才能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存在和發展是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祖國,沒有社會主義,教師的個人價值就無法實現,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自覺把祖國的利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業看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并為“中國夢”此奮斗一生。
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代表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事關國家的持續發展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因此,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永遠都應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只有這樣,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才能獲得勃勃生機和深入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