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會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不斷變革,而我們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逐漸把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以加快現代化教育的進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評價與教育是同時存在的,其在網絡環境下改變了原有的評價方式,會采用定性、定量的評價方式,讓其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評價理念;評價模式
一、引言
現在,計算機網絡在社會中的應用更加深入,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對于中職語文教學評價的影響是,不再把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從多方面完成評價工作,用組織協調各個部分的關系,并讓接受評價的人員自我反思,使評價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任務與特點
1.任務
不論是中職學校哪個專業,都會開設語文這門課程,一共需要一年的學習時間。其教學目標是:以初中語文學習的知識為基礎,了解更多的基礎知識,并讓其形成正確的辯證觀,展開愛國教育,同時,進行讀寫的訓練,以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此外,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讓其有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想法。
2.特點
中職語文教學是一個完善的體系,有豐富的教學內容,但授課時間有限。其教學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二是選修知識,學生必需掌握的是基礎模塊,并根據專業要求,選擇選修部分的幾個內容,且對于不同的知識點有不同的要求[1]。
三、網絡對中職語文教學評價的影響
基于上述的任務與特點,決定了即便改變了評價方式,但仍需要體現出語文學科應用的特點,并把重點內容突出出來。
1.改變了評價的角度
(1)樹立新的評價理念。對中職語文教學做出評價,是為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為學生學習提供動力,并創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即通過評價,可以看到學生的進步,讓其克服學習的困難,對自己有全面、客觀的認識,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由此,應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采用多種方法評價。
(2)確立新的評價指標。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同時,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新的評價指標。其評價指標涉及的方面是課堂上的情意、學生的認知、教師是否因材施教,從這三方面提出的指標,可以涵蓋整個課堂,包含所有的教學過程,對教學有全面的評價。
(3)建立成績評價體系。首先,需注重中職生的學習過程,不要把成績的高低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以減輕學生的壓力。其次,明確評價主體,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即保證可以從教師、家長與學生自身三方面得到評價,實現評價的多面性。最后,對于評價結果,需實現定性和定量的融合,用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以鼓勵,得到公正、客觀的結果。
2.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模式
(1)發展性督導。當下,基礎教育的重心已逐漸轉移,若依然使用鑒定式的評價方式,中職學校將很難適應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故為促進學校與學生的發展,管理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意識,調整內部運行機制,注重內涵的發展,從而提高學校的競爭力。
發展性督導的評價方式是由四個體系組成,分別是學校發展目標、能力、保障與成效體系,并幫助學校建立評審和協調機制,對自我進行評價。該評價模式的確立,具有建設性、個別性的特點,并優化了各個關系的處理,比如學校的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把學校內的自我評價作為主導,校外評價作為輔助。這一評價模式建立的成效是,建立了一個新的指標體系,加強教育督導功能的作用,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更新辦學理念。
(2)以基本學法為主的“自主發展”模式。語文教學只有把發展作為前提,才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調整學生的語言結構,為其未來發展打好基礎。其包括三方面:
首先,用知識與授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作為自主學習的起點。即學生在學習中,應掌握正確的方法,學會聽說讀寫四種方式,可以利用工具書和網絡完成學習,增加語言的積累。其次,運用知識,并把知識拓展,幫助學生加速自主學習的實現。把知識在實踐中應用,訓練實際應用的技能,是讓學生把知識遷移,在學習中靈活使用,對此,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方法的教授,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最后,把知識融合,這可以讓自主學習有一個質的飛躍,既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又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
(3)以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發展”模式。信息技術已經與語文教育融合,呈現出一體化的特點,加快了語文教育的變革,而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如何加強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這是教師需要解答的問題。因此,其可以建立一個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模式,以促進學生發展。
即把計算機作為對象,讓其成為資料搜集、學科中介、溝通交流的媒介。首先,用計算機搜集資料,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學生可利用網絡分析,查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內容,豐富了授課內容,其次,用計算機可以把多個學科聯系在一起,把不同的科目綜合,呈現出綜合性的特點,提高學生的素養,最后,用計算機溝通,是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交互,及時交流信息,討論學習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善于交際[2]。
(4)以文化底蘊為前提,建立創造人格的模式。語文教材內包含大量的文化,體現出文化內涵與文化積淀,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由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真善美,讓其有自己的理想,敢于應對未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學生受文化影響后,可以形成不同的意識,包括民族、國際、發展、生態、創新等,這些意識中,有很多意識是對等的,就像是發展與生態意識,發展意識是由可持續發展戰略衍生而來,而生態意識包含合理使用資源、保護環境等,這兩種意識的整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展意識,同時又形成了資源與環保意識,而民族意識與國際意識的融合,是充分了解我國文化,同時又關注國際的發展,既有本國的文化精神,又有國際的交流互動。
四、結語
綜合上述內容,分析得出在網絡的影響下,可以根據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與任務,改變評價理念,建立多個不同的評價方式,全方面為學生提供評價,保證評價的全面、客觀,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沙鳳林.網絡多媒體教室條件下中學語文整合課的教學張力[J].中國電化教育,2012,02:101-104.
[2]盧方.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新農村,2016,08:54-55.
作者簡介:
伏亞勤(1992.4~),女,江蘇宜興人,本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