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燕
【摘 要】本文就“活動小人”的價值、制作方法及如何使用它幫助幼兒理解人物動態基本規律,從教學實際操作出發怎樣使用“活動小人”通過邊玩邊畫,掌握簡單人物動態繪畫方法,畫出“活”的人物進行介紹。
【關鍵詞】活動小人;人物動態;邊玩邊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美育方面的目標可以概括為“感受美、體驗美和表現美”,而如何表現生活中造型各異的人物動態美呢?在幼兒人物繪畫中經常發現幼兒畫出的都是兩手側平舉、直立著的“木頭人”,顯然“不美”。幼兒存在無法正確表現身體傾斜,不能理解動態中身體結構的變化,尚未找到將立體過渡到平面的表現方法等繪畫技能上的困難,從而不能支持其想象力的表現。針對這些問題,我思考既然幼兒的教玩具被認為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物質支柱,那有沒有一種可以幫助幼兒理解人物動態的教玩具呢?因此選擇了“動態小人”這一教玩具,這是一個模仿人體基本外形制作的各關節可以旋轉的小木人,我稱為“活動小人”。本文就“活動小人”的價值、如何自制及使用它幫助幼兒理解人物動態基本規律,掌握簡單人物動態繪畫方法,畫出“活”的人物進行介紹。
一、“動態小人”之閃光點
作為一個美術教玩具,“動態小人”有以下優點:
(1)“動”“靜”皆宜,它不但能隨心所欲的變換動作,還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
(2)“玩”“學”合一,即幼兒在玩“活動小人”的過程中,感受到動態動作,學習到變換人物動態的方法。
(3)“低”成“高”就,教師利用身邊觸手可得的鐵線、紙片等材料改造“活動小人”, 不但制作方便,價格低廉,還能完成許多“高難度”動作,如雙手倒立,單手倒立、高踢腿等。
二、“動態小人”之制作點
我將“活動小人”分為兩種:
(1)立體式:一種是商店購買的,美術專業課程中經常幫助進行人物動態繪畫的。一種是用電線、橡皮泥等制作的,只要是四肢或身體任意扭動的即可。
(2)平面式:可以分為“五關節式”“多關節式”等,是教師或者幼兒使用紙片、雙腳釘等材料,模仿人體關節分布。在關節處安放雙腳釘。
無論怎樣分類,它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身體、四肢等有關節的位置可以模仿人體動作擺動。這些有趣的“活動小人”可以是幼兒、家長一起參與制作。
三、“動態小人”之使用點
有了這樣一個“活動小人”并不是萬事ok了,現在我就重點講講我使用“活動小人”通過“玩—看—再玩—畫—再看”步步遞進,層層深入指導幼兒進行人物動態繪畫的幾點方法。
1.玩“活動小人”——激活興趣
通過玩玩“活動小人”,產生寬松適宜創作的心理環境,從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再則由于“動態人物”繪畫對很多幼兒來說有難度,而幼兒對不自信的活動往往缺乏興趣,此時,“玩”是幼兒釋放壓力,消除負面情緒,從而達到增加自信的有效方法。
如美術活動《會動的電線人》活動前,教師讓幼兒玩玩電線人,并幫它跟著早操音樂舞動。當音樂響起,幼兒手中的小人興奮的動起來,有的彎手,有的抬腳,有的彎腰,造型多樣。有的幼兒說:“我的電線人雙手朝上了,它是跳新疆舞!”有的說:“我的電線人腳可以踢到頭上,它是李小龍!”活動中盡是歡聲笑語,此時幼兒全身心的放松,不但對美術活動就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還調動了幼兒對動態動作的知識經驗。
2.看“活動小人”——引導觀察
觀察是繪畫的基礎,通過看“活動小人”的身體動作與身體結構變化的關系,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的順序和方法。教師需要幫助幼兒關注動態動作與肢體的關系。在談話中我要求幼兒能根據“活動小人”的動作進行大膽猜測,并說出理由,幼兒紛紛各抒己見,“小人在刷墻,因為它一邊手朝上伸直好像拿著刷子在刷,一邊手向下彎曲好像提著桶”;“小人在跳街舞,因為它左手彎曲放在頭上,另一邊手彎曲放在腰上,兩邊腳朝左踮起來,好像街舞的動作”而另個幼兒不同意,覺得是這個人頭暈所以才把手放在頭上,等等,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對動作的觀察,猜測,描述感知了四肢、身體、頭部的扭動與人物動作的聯系。
也可,利用一個“活動小人”組織談話,幫助幼兒感受動態繪畫的方法。首先將“活動小人”擺好一個姿勢,組織幼兒觀察這個動態,“你覺得它在干什么?為什么?”“身體往那邊傾斜?頭呢?”“左手手臂從哪兒伸出?怎樣彎曲?……”這一系列具體、層層遞進的提問,讓幼兒的觀察不是盲目、混亂無序的。在這樣的觀察中幼兒就不難明白肢體的變化形成了特定的動作。
3.再玩“活動小人”——再現動態
理解了動態動作與肢體變化的關系后,幼兒到底能再現出哪些動態姿勢呢?這就需要調動幼兒前期的經驗積累,然后通過為“活動小人”設計動作,拼擺、扭曲“活動小人”來再現這些動態。正如在我在《小人小人真愛玩》游戲活動中,用兒歌“小人小人真愛玩,小人今天想玩啥?變個小人彎彎腰,變個小人跑步走”引導幼兒為小人編出不同動作。幼兒的小人紛紛開始了為“活動小人”做運動的游戲,將“活動小人”彎曲成各種不同的運動狀態。將幼兒對動態人物的理解活化,可操作化,可視化。這樣的活動后,幼兒也有意識的關注生活中各種不同的人物動態,然后利用“活動小人”進行再現。例如在美術活動《跳舞的小人》中,幼兒在觀看舞蹈表演后,利用小人將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進行再現,動作多種多樣,而隨后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小人的動作也多種多樣。
4.畫“活動小人”——表現動態
這時期的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所以給幼兒一個直觀可視的范例對引導幼兒畫“活”人物尤為重要。這里說的范例就是“活動小人”。在使用“活動小人”作為范例時,教師可以是讓幼兒操作自己的“小人”擺出動作,然后依據范例動作繪畫。如《運動項目小人》需要幼兒通過身體做動作到拼擺出不同運動項目的小人動作,接著幼兒根據這些大家總結拼擺出的12個范例選擇繪畫。此時我引導幼兒用替換法,畫活人物。替換法就是在繪畫時,幼兒將自己拼擺的人物一一畫出,這時畫的是同一個人物,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為“小人”換換發型,換換表情,換換服裝畫出不同人的同一動態,如同一個拍球的動作,可以畫成老爺爺拍球,女孩拍球,媽媽拍球。同一的人的拍球動作,可以換表情,畫成高興、不高興等。
5.再看“活動小人”——評價共享
在評價共享時,將幼兒的優秀作品與“動態小人”模特放在一起,讓大家通過對比再現動作,交流共享經驗。如在《跳舞的人》繪畫中,每個幼兒一個“活動小人”進行操作,幼兒邊擺邊說邊畫,畫出屬于自己的優美動作的各種不同動作的人,一個范例是如何畫出各種各樣的人物,在評價時,我就請幼兒上來擺擺“活動小人”再現動作,讓幼兒對比與作品的不同,作者進行了哪些改造,從而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活用“活動小人”。
“活動小人”在激“活”人物動態起到重要的作用,當然掌握“動態人物”的繪畫方法不是只有這種方法,教師可以綜合各種不同的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幼兒熟練掌握動態人物后,就可以拋棄模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了。這樣一個“活動小人”不僅在掌握正面人物動態時可以使用,在側面人物動態中使用。當然除了“活動小人”還可以有“活動小狗”“活動馬”“活動挖土機”等等,用于各種動態繪畫教學,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創造力,創作出更多“活”的展示童真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
[2]邱秀君,王兵.促進幼兒原創性繪畫能力發展的指導策略[J].學教教育研究,2007,(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