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摘 要】當今時代的孩子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里,接觸的是電腦和一些較先進的電子玩具和游戲,戶外體育游戲在孩子們和家長的眼里是常被忽視的活動,特別是民俗民間游戲更是被遺忘與不屑,因此孩子們的大肌肉發展、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同伴間的合作交往能力明顯落后。而戶外民俗民間游戲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戶外活動;民俗民間游戲;大肌肉的發展;身心健康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綱要》健康領域“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于是我們便圍繞《綱要》精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間戶外游戲活動。
民間傳統游戲是我們的民族瑰寶,蘊含著豐富教育智慧,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本甜美寧靜的田園生活逐漸遠離了許多人的生活;隨著時光的流逝,原本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逐漸成為了許多成人的美好回憶!當今社會,各種游樂設施越來越多,而屬于孩子的童年卻越來越少!這個信息互聯的時代給了孩子很多,卻也剝奪了很多!這個時代的孩子很少經歷瘋狂的、肆意的、深刻的、悠長的真正的快樂!跳房子、捉迷藏、丟沙包、挑竹棒、彈彈珠、跳繩、踢毽子、滾鐵環、老鷹捉小雞、田間地頭的捉螞蚱、夏日里捉蟬……這些耳熟能詳的游戲名稱,曾是我們幾代人的快樂童年的主旋律。沒錯,我們歡暢的童年就是來自這些游戲,它讓我們擁有了快樂的權利,收獲了源源不斷的生長的動力……是這些經典的兒童民間游戲,建構了我們的美好童年!播下了一顆快樂的種子!我們教育者將民間傳統兒童游戲巧妙地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孩子收獲一份寶貴的財富,是意義深遠的一件大事!
為了讓幼兒園的孩子玩適合她們的民間游戲,我們經過多次地認真研討,選取了適合我們幼兒園孩子的民間游戲,如:“踩高蹺”、“舞龍舞獅”、“推鐵環”、“跳房子”、“炒黃豆”、“老狼老狼幾點了”、“摸瞎子”等,并加以創新和改良,在制定好詳細的計劃后,我們老師利用空余時間進行了情境的創設,并在孩子們一次次的游戲中不斷調整。我們所設計的民間游戲形式多樣,玩法不一,而且簡單易學,趣味性強,契合孩子的天性,給無數孩子帶來了童年的歡樂。下面就談談我園在組織開展民間游戲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充分利用民間傳統游戲充實幼兒園戶外活動
民間傳統游戲在戶外活動中開展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由班級組織開展的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1.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增強了體質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小孩子本身體質比大人弱,易感冒,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他們的體質。在民間游戲中就融入了一些體育鍛煉,例如“跳房子”、“狡猾的狐貍是你嗎?”、“跳竹竿”等游戲中,都加強了孩子們的手,腳的動作,這些動作促進了孩子的骨骼肌肉的發育,鍛煉了孩子們的技能和技巧,更有利于機體健康發展,從而也增強了孩子們的體質。
2.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提高了語言表達力
很多民間游戲都帶有好聽的口令,如這學期開展的“老狼老狼幾點了”以及上學期玩的“狡猾的狐貍是你嗎”等。孩子對兒歌都有極大的興趣,而民間游戲中的口令恰好極具有節奏性,趣味性,這樣孩子們在玩的同時,不僅使他們心情愉快,同時在不經意間也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了他們的思維和記憶。
另一種是由全園組織的、打破班級界限的混齡活動。即根據全園場地情況以及不同年齡兒童運動發展的需求,合理規劃攀爬、平衡、投擲、鉆爬、跑跳、雙(單)腳跳等多個游戲區域,將“跳竹竿”、“跳皮筋”、“跳繩”、“打地鼠”、“踩高蹺”、“丟沙包”、“揪尾巴”、“滾鐵環”、“穿大鞋”等不同類型的民間傳統游戲納入進來,往往是同一游戲,在難度的設置上至少有三個梯度,以滿足小、中、大各年齡班兒童的能力和水平,全園兒童可根據自身的能力自由選擇,自主探索,促進其最近發展區發展。在游戲中,孩子們打破年齡界限和班級界限,無疑可擴大孩子們之間的交往面,增加同伴互助學習的機會。年幼孩子在模仿大年齡孩子的行為中學會玩多種民間游戲,挑戰自己的動作和意志;大年齡孩子則會自然流露出自信、對弟弟妹妹的關心以及初步的自律意識。
民間游戲的開展是輕松愉快的,良好的游戲形式能萌發他們做游戲的愿望。現代孩子游戲的空間和時間的減少,伙伴關系的生疏,都不利于孩子群體意識的形成。而民間游戲的開展方式決定了幼兒之間必須有一種合作交往意識。游戲的規則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每個游戲的規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則,從而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系。
真正的合作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種一味服從和忍讓,而是在彼此獨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了共同的目標進行相互協商,相互溝通的過程,但怎樣讓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充分合作呢?教師要鼓勵孩子到群體間去交往、游戲,幫助幼兒學會發現同伴間的優點,從而接納同伴,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這就說明民間游戲的規則性比較強,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幼兒就能知道游戲怎樣玩,怎樣玩才能玩得開心、有趣。教師只要教會孩子游戲的玩法,對幼兒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去,讓幼兒自己去組織游戲的開展,充分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自主性。如舞龍舞獅、跳皮筋等游戲,無疑是對孩子的交往能力是有益的。
二、將民間傳統游戲有機融入在六一活動之中
幼兒園每年都要開展六一的慶祝活動,今年我們幼兒園一改往年表演節目的傳統形式,上午開展“快樂游戲,玩轉六一”民間游戲展示活動,下午開展游戲闖關活動。將戶外民俗民間游戲貫穿于整個慶祝活動的全過程。
在親子游戲大闖關中,兒童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展示他們的特長,每一個活動中都巧妙的融入跑、跳、鉆、爬、抬、拉等基本動作,孩子們積極參與,在快樂中鍛煉自己,展示自我。小班組,將“穿越封鎖線”、“跑方奪旗”、“運輸小達人”、“小袋鼠大闖關”等游戲融入在比賽活動之中,可較好地鍛煉孩子們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協調性,讓家長和孩子在親密接觸中體驗親子之樂;中班組,孩子們和家長參與的運動項目難度增大,親子合作的默契度要求更高。可將 “攻占堡壘”、“我是特種兵”、“打地鼠”、“冒險島之旅”、“走迷宮”、“無以輪比”等游戲植入其中。大班組,可將“跳竹竿”、“踩高蹺”、“體能大循環”、“滾鐵環”、“葫蘆島”等挑戰孩子們運動能力、體力、智力、合作能力以及勇敢品質的游戲合理安排在其中,讓孩子們挑戰困難,獲得成功與自信。
我認為,民間游戲對幼兒是一種“快樂的教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教師應帶著一顆游戲的心去參與幼兒的民間游戲,在組織民間游戲中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適時適地點適宜的轉換角色,才能充分發揮良好有效地教育作用,才能識別幼兒的情感并接受他們的情感,營造起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心理氛圍。民間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愿我們充分挖掘民間游戲的精華為培養幼兒所用,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民俗民間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