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為楚雄師院校級科研課題“高師院校師范生三筆字教學訓練模式的構建——以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為例”的項目研究成果。]
摘要:本研究以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為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及研究,逐漸探究并完善了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技能訓練為補充和延伸、以特長活動為拓展提升的“三位一體”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并取得了顯著實效,望能給高師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的教學訓練以有益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高校師范生:三位一體;三筆字;模式
一、“三位一體”三筆字教學訓練模式的改革背景
當前,“轉型”已經成為了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熱點,在保證本科層次和水準的前提下,如何培養學生過硬的職業技術能力以直接服務社會和地方,已然成為了改革的重點。
“三筆字”——即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的簡稱,曾經是中小學教師走上講臺必備的職業基本功。在中師時代,因為重視,培養了大量書寫技能扎實過硬的中小學教師。隨著中師教育的解體或升級轉型,此項優良傳統也逐漸被打入了“冷宮”,導致如今的中小學教師漢字書寫水平越來越差,無論從書法文化傳承角度還是對孩子的榜樣示范角度,負面影響越來越顯露無疑。君不見如今的孩子,從小學至大學,有幾人能寫出一手規范流利美觀的漢字?所以,地方院校尤其是師范類學校的“轉型”發展中,如何在借鑒中師時代成果基礎上,結合本科培養的轉型要求,讓“三筆字”的教學訓練傳統更上一層樓,將是地方師范院校轉型發展中培養師范生過硬扎實技能的重要方面。筆者認為,“三筆字”訓練的主要目標是能讓大部分師范生在職前能寫一手美觀、規范、流利的漢字,是書法教育中相對偏向實用性的應用性書法。根據師范生的培養定位和職業要求,該技能應屬于類似于英語考級的“達標”教學訓練。
但在具體教學中卻困難重重:其一,高校擴招背景下,學生人數眾多,在師資有限情況下,無論教師多厲害,要使成百上千學生確保其“達標”,難度可想而知。其二,學生基礎差,多年教學實踐證明,由于中小學書寫教育的諸多問題,導致大部分學生基本是“零起點”,這對“達標”教學無疑雪上加霜。其三,課時有限,學業任務繁重。三筆字雖然是偏向實用性的應用性書法,但“字無百日功”,仍需要足夠學時來保障,但因本科師范生的師范性特點,其課程形態異常復雜且任務繁重,讓三筆字教學訓練極難保證基本效果。
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多年來一直秉承了中師時代的這一傳統并使之發揚光大,面對上述困難,通過上下齊心的共識和努力,依據本科師范的特點和實際,逐漸探索出了一套融課堂教學、課外訓練、特長培養為一體且行之有效的“三位一體”漢字書寫(即三筆字)教學訓練模式。筆者曾在另一篇文章里專門深入探討過該模式:“所謂‘三位一體訓練模式:即以書法課堂教學為基礎,以課外教學訓練為補充和延伸,以書法特長培養為拔高和拓展的教學訓練模式。簡言之即“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特長活動”的教學訓練思路。這是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經過多年探索最具特色并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此模式充分體現了學院“綜合培養,學有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培養精神和辦學理念。其中,漢字書寫教學訓練便是貫徹該模式最為徹底、成效最大的課程之一。”關于這一模式的具體思路和特色,筆者已經在上述提到的文章中有過專論,在此不再贅述,以下筆者主要談談所取得的顯著實效,以期給同仁們更進一步的啟示和借鑒。
二、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三位一體”三筆字教學訓練模式的改革實效
(一)確保整體學生“合格”,部分學生“學有專長”
通過“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特長活動)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的探索實踐,從顯性成果角度看,最突出的實效就體現在讓更大范圍學生達到了教學訓練的“合格”水平,即達到了作為一個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最低水平線。從實用層面而言,作為一個中小學教師,最能體現其書寫技能水平的首先是板書,其次是鋼筆,最后才是毛筆。基于此,我們在教學訓練中,在“三筆”教學中有所側重和形成梯度。在課堂教學中,側重“三筆”的共通性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目的在于讓學生真正建立“三筆”貫通意識,舉一反三。在兩年的技能訓練中,側重于板書,目的在于強化未來職業技能的針對性,介于板書和鋼筆都屬于硬筆范疇,本身就有很強共通性,在訓練中便確定了以“板書為主、兼顧鋼筆、二者貫通”的指導思路。通過1+2的教學訓練(一年課堂教學+兩年技能訓練),基本上能做到大部分學生達到訓練目標中的“合格”線,這在歷年的板書大賽中可以得到充分體現,該大賽要求一二年級學生全員參與,以此全面檢閱板書訓練效果。同時,平時我們還通過學院的“書法空間”定期展示鋼筆和毛筆的訓練成果,讓所有參訓同學都有機會看到自己努力得以展示。
在確保大面積的學生提高的同時,我們也注重部分在書法方面有潛質學生的發現和培養,到面向所有學生的課堂教學及技能訓練結束后,從中結合兩年來的綜合表現,以雙向選擇的方式,優選一部分同學至三年級時進入書法特長班(即特長活動),通過偏向藝術創作型的另一套書法教學訓練思路,每周一課時,進行為期兩年的“特長”提升訓練,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教學改革成效,有大量學生及作品在較高級別的展賽中成績驕人,碩果累累,在下會有詳述。
(二)完善優化了“三位一體”、“1+2”的三筆字教學訓練模式,使之更為科學、有效,更具創新性、應用性、拓展性
通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另一顯著成果還體現在完善并優化了我們多年來探索創新的特色培養模式,即“三位一體”和“1+2”教學訓練模式,形成了一個特色鮮明、注重實效的教學訓練系統,創建了一個過程與結果并重、師生協作監查指導的教學訓練機制。從學院層面的總方案到漢字書寫課程的教學大綱(課堂教學、訓練、活動課都有不同的指導綱要),再到相應的考核標準、訓練要求和細則,分學期的訓練方案、進度計劃……等,既注重作為一個模式和系統各部件的完備性,也注重系統部件不同的維度和層次性,既有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也有偏向中觀層面的針對性指導方案,還有注重操作和實效的微觀設計。方向和理念清晰,目標和要求具體明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操作性,正是這樣的系統設計,才保證了該教學訓練模式能取得了預期的成效,并具有很高的原創度和鮮明的特色。在歷次全國小學教育年會中的交流中,來自全國小學教育的院系專家們多次都對此模式表示了很高的贊許和認同,在本校,歷年我院學生在各類書法展賽中的優異表現,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很多單位的肯定和認可。endprint
值得進一步說明的是,該模式雖立足于小學教育專業展開實踐探索,但對其他師范院校和專業也有較大的應用推廣拓展價值,直接明證便是在我院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專業的拓展實踐。近年來,我們對這幾個專業從整體上借鑒了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訓練模式,在確定基本共性基礎上,根據各專業不同實際和特點,在某些訓練內容和環節上做了針對性的設計和調整,同樣取得了不同凡響的實績,學生不但整體書寫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歷年板書大賽和各類展賽中,也有不少佳作出自這些專業學生之手。
(三)創造各種形式展賽平臺,使教學訓練成果得到充分展現,充分激發學生訓練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在本研究的實踐探索中,我們既注重大面積學生實際書寫效果的提升,也注重通過搭建不同層次和形式的展示平臺,讓學生的訓練成果得以最大化展現,提升他們訓練的積極性。近幾年中,大致如下:
1.板書大賽,全員參與,全面檢閱教學訓練實效
板書大賽每年一屆,目前已經進行到十一屆,是我們最具特色的品牌性活動之一。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初賽中廣泛動員,要求一二年級學生全員參與,一般都在500-600人左右,從中優選50-60名左右優秀選手進入決賽,通過一段時間的特別集訓后,到學校人群密集地方現場限時公開展示。2012年全國小學教育年會在我院召開,來自全國小學教育兄弟系院的同仁們觀看了其中一次展示活動,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贊許,認為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縱向來看,14、15屆學生整體上比之前有了較大提升,反映了該模式和系統的改革優化實效顯著,其中,“三位一體”大系統中的子系統——“1+2”模式是改革關鍵,因為這是確保大面積學生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
2.積極組織參與較高級別的各類展賽,力爭專業認可,成效突出
前面說過,除了面對所有學生的常規性展賽外,我們還給在書法方面潛質好的學生搭建了很多更高級別的展示平臺。以書法特長班學生為主,以書畫社團和其他有一定實力學生為輔,多年來組織多次較高級別的比賽活動,并取得了優異成績。近年來共在州、省、部級等不同類型書法比賽中獲獎近400項(國家及部級196項、省廳級154項、州級48項),其中,在歷屆全省規范漢字書寫大賽和“全國小學教育專業大學生兒童詩畫創作、書法作品邀請展”中,成績驕人,名列前茅。
在上述展賽中,水平最高的莫過于每年一屆小學教育年會中的“全國小學教育專業大學生兒童詩畫創作、書法作品邀請展”,目前共舉辦了六屆,基本上涵蓋了全國主要小學教育專業的兄弟單位院校,是該專業最高級別的賽事之一,我院學生歷年來都在該比賽中成績突出,在同行中得到較高的認可。在最近一次大賽即第六屆比賽中,每校限推10—15件優秀作品參賽,我院學生書法作品獲得了一個特等獎、三個一等獎、五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三位一體”尤其是“特長活動”的培養實績。
充分利用學院“特色園地”和公眾號等平臺,定期讓學生的常規訓練成果得以更豐富的展示,及時對學生的訓練給予激勵,進而對其他學生起到示范效應。每學期我們都會在學院“特色園地欄目—書法空間”里,安排3-4期不同類型的書法作品展示,有來自技能訓練的階段性作業(以鋼筆、毛筆為主),也有來自書法特長活動的階段作品,還有來自書畫社團的優秀作品等,不一而足。
綜上所述,通過板書大賽、較高級別的各類展賽及常規化的作業展示等多維度分層次的展示活動,不但充分展現了教學訓練的成果,還提升了學院辦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也給學生的訓練形成了較好的激勵機制,全面提升三筆字教學訓練的質量和水平。
(四)結合師范生專業特點,編修書法教材,使之內容更豐富,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
科學而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教材是教學訓練取得成功的保障因素之一。我們在老版自編教材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修訂,主要的特點是:一是使整體內容能真正貫通“三筆”,更加全面和合理。為使學生入門選擇空間更大,毛筆部分在原柳、顏體基礎上增加了歐體,在硬筆部分對原教材中比較單薄的板書部分進行了大幅增補。二是做到步驟方法清晰簡明,既要明理,還可做“三筆”字帖臨習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結語
在筆者指導畢業論文中,一位學生隨機針對60位不同年級畢業生在職后的漢字書寫技能應用情況作了較廣泛調查,在小學教師應用度最高的板書一項調查中,針對“平時課堂上的板書示范或語文課上的正字書寫,您對自己的書寫滿意嗎?”70%的學生選擇了“還可以”和“滿意”,撇開自評中的各種主觀因素不論,總體說明這些學生自我評價還是整體持肯定態度的。另外,從對畢業生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我院畢業生漢字書寫技能總體是得到用人單位首肯的,很多學生還因此成為基礎教育單位中漢字書寫教學的負責人或成為了書法教師。
盡管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創新實績,但該模式仍有較大的改革和提升空間。如在如何能讓更多學生“達標”、讓更多學生提高訓練主動性、讓模式對不同專業有更強的普適性和橫向拓展性等方面,仍有太多課題需要深入,還需進一步對我們的教學訓練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使之更為科學、合理、有效,更具向同行推介的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趙天培(1976-),現于楚雄師院教育學院教授美術、書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非專業學生美術教育、少兒美術教育、書法藝術、書法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