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
是真隱士自風流
趙 陽

《幽谷鳴禽》洪 森/作
認識洪森是因為小城有個紅森公司。那時候剛調進小城,因為工作,隔三岔五的,需要弄個項目策劃書什么的。這些報到上面立項的東西,封面設計排版裝訂很關鍵。同事知我“新來乍到,摸不到鍋灶”,推薦我找這家公司。一打聽,都說紅森是小城里的行業龍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從老州署的涵洞穿過去,沿著筆直的照壁巷前行,很容易找到了目的地。吉人天相,一順百順,老板洪森正在店內。談了合作意向,洪總一口答應。我不放心,想就具體事項提提要求,畢竟初次見面,“先小人,后君子”為妥。洪總是誰?生意場上閱人無數,一眼看穿我的心思,手一揮,爽快地說:“你放心,文本做得不滿意分文不取,還認損失!”
看著店里忙忙碌碌的熱鬧景象,再望一眼旁邊幾家廣告公司的門可羅雀,我不得不承認“店大欺客”的現實。
從那時起,我的工作幾次變動,單位換了又換,但所有需要合作的相關項目,基本上都找這家公司。不圖別的,就為省心、放心、安心。
如果與洪森的交集只限于工作上的往來,也不至于今天心血來潮,萌動為他寫上一筆的念頭。因為愛好文藝,我到小城工作不久,就成了各種文化活動的熱心參與者。一日,書畫家舉辦筆會,我也過去看熱鬧。這樣的場合,真正的大家基本上是不動筆的,應景的都是些入門不久的青瓜嫩棗,老師輩的在旁指點一二,然后涂上兩筆,簽上名算合作的作品,交給埋單的一方完事。當然,這里面也有濫竽充數的,沒有達到師字輩卻愣裝人物,端著個架子三請五邀也不愿開筆。那天我到得較遲,筆會已近尾聲,該動筆的基本上已經結束,坐在旁邊的沙發上喝茶聊天。案幾上,只有洪森一個人在默默地作畫:先是畫上一對眼睛,然后是鼻子、嘴巴、耳朵,再就是頭顱、體廓、尾巴——一只貓咪憨態可掬呼之欲出!原來洪總不光生意做得好,還會畫畫!
旁邊的人說:“你不知道,洪總是先當美術家,后成企業家的。‘壽州貓王’,說的就是他!”
這讓我對洪森刮目相看。
令我敬佩的是洪森作畫的一絲不茍。別人已張羅著到餐廳就餐,洪森還伏在案上繼續貓與景的搭配。有人貌似不耐煩了,說:“好了好了,簽上名就行了!”洪森頭也不抬,邊畫邊說:“不能糊弄!不能糊弄!”一邊說,一邊抬起身子,端詳了一番畫作,又在貓的旁邊補上兩只蹁躚飛舞的蝴蝶,畫面一下活了起來,旁邊的人紛紛叫好。洪森這才在畫上題名“戲蝶”,并落上自己的藝名“三木”,蓋了印,拱手對眾人說:“獻丑!耽誤大家時間了!”
主辦方欣然接過作品,連連道謝。
事后我問:“很多畫家圖懶省事,都是寫上幾個字應付了事,為什么你要那么認真?”洪森則很嚴肅地說:“畫畫,跟做人一樣,馬虎不得。守不住底線,傷的是自己名聲。名聲壞了,什么都就沒了?!?/p>
從那時起,我對洪森的畫藝關注起來。原來,洪森自幼受母親影響,酷愛繪畫、書法,勤學不輟,無論是年青務農時的閑暇,還是經商時繁忙中的偷閑,總是不忘自己所愛好的畫藝。雖無師可投無資料可借鑒,從小人書到各種書刊,凡能依樣照畫的,都成了他筆下創作的源泉。進城創辦公司后,雖奔波于客戶與業務之間,但他仍不舍丟下手中的筆。僅半年時間,小城的書畫名家朱寶善、張君法等先生先后發現了他,常授筆墨技藝,在繪畫上給予悉心點撥和扶佑。這就是小城的魅力,販夫走卒、家庭主婦說不定就是飽學鴻儒,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畫之鄉”的金字招牌,不是一朝兩代就能沉淀擦亮的。數十年來,洪森耐住心神,廣涉山水、人物和花鳥,博采眾長,逐顯氣候,形成自己的畫風。他的畫,講究意蘊和情趣,追求精神和內涵。圈內戲稱為“壽州貓王”,筆下的動物以畫貓見長。畫畫最怕“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貓最怕把貓眼畫成了虎眼。貓眼溫和,虎眼威嚴。洪森筆下的貓,活潑精靈,人見人愛。它們或觀花、或捕蝶、或嬉耍、或逗樂,眼中滿是新鮮、好奇、驚喜、猶疑,生動傳神,稚氣頑淘,既充滿童趣又耐人尋味。他筆下的荷花、金魚、雛雞、小鳥、野兔等,也都是意趣萬千,頗具特色。他以小城民俗民風為基礎的民俗畫,畫面溫暖動人,意趣橫生,如詩如夢。洪森的作品,構圖簡潔,動靜益彰,氣韻生動,充滿詩情。觀洪森的畫,總讓我想起兒時的天真無邪,嗅到鄉野泥土的芳香,體會到古拙渾樸的風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諧。

《日暮歸禽》洪 森/作
對于品畫我是門外漢,只能是“外行看熱鬧”。但我一貫堅信“字如其人”“畫品即人品”。洪森在圈內通稱“貓哥”,凡遇到他能幫忙辦的事情找他,總是能夠有求必應。小城文人的林子雖然不大,但鳥類齊全,恃才傲物者有之,眼高手低者有之,只當評論家不當運動員的更多。洪森雖為公司經理,但對文化界的事情,總是親力親為,從胸牌席卡制作到會場布置,文件袋裝投,洪森自始至終,從不放手。他總是說,這是他自己的事情,別人代替不了。人手不夠,就讓公司員工把其他事情放下,隨時派來協助;車輛不夠,就把公司的車輛開來。只要是圈內的正事,從來沒見過洪森提什么條件,說什么價錢,樂此不疲。這樣的人,每個地方、每個集團都有,他們才是地方或集團的脊梁。古道熱腸、熱愛文化事業發展的人,人品自然不會差到哪里。
但人品好也不能說畫品就好。畫品需要畫家對社會充分實踐、對生活深刻感悟,從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凝入筆端,轉化為人畫合一、具有獨特審美情趣的作品。做不到這一點,只能算一個“畫匠”。小城寫字作畫的人很多,但能懂這個道理的人卻無幾人,熱衷于“回”字幾種寫法不能自拔。文人歷來清高,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但如果讓其經商做買賣,很多人肯定是一臉的不屑和嗤之以鼻,覺得俗了自己的品位和理想。洪森卻在憨實中有自己的想法,老老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認認真真作畫,從做事中修煉做人的品格,積攢作畫的功力,功到自然成,身上多了樸實沉靜,畫上多了雅致精細。了解洪森的人品后,再來看他的畫,就能理解為什么里面絕無浮躁之氣,感受到的是心靈的寧靜和灑脫了。

《暖陽》(右圖)洪 森 /作
然而,洪森沒有滿足,他常說,鐘愛一生的繪畫如同自己的愛人,共同經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金錢、地位永遠是身外之物,唯有追求自己的藝術品格才是終生所愿。近期,洪森請人管理公司,自己獨身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進修,這在小城又產生了不小的震動,褒者有之,譏諷者有之,疑惑者有之。近年來,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和高研班進修的人很多,但兩三年回來后,仍是故人依然。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到外面進修只不過是鍍鍍金而已,不會有什么收獲的。洪森,在北京進修半年時間,腳踏實地,虛心求學,結業后就被聘為助教班主任了。洪森,是個務實的人,在哪生活處事都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在北京的一年多時間里,畫藝提高很快,作品屢屢由中國美協舉辦的國展中入選獲獎?,F在不但在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當助教,授藝于清華,還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聘為講師。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北京這個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他能夠立穩腳跟,更上一層樓,相信他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古城壽縣南端有座名叫隱賢的古鎮,因唐代賢士董召南來此隱居而得名。 “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睔w隱山林與山水融為一體,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莫不動心。在紙醉金迷百綠千紅的當今世界,世事內外變化多端,觀念出入繁雜無比,還有何地能像古隱賢一樣提供一處精神上的避難所,幫助我們遠離世俗,去過一種出世的生活?不能“出世”,那就順其自然地“入世”, 大隱于市,既擁有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散淡,做一個個性舒展的“精神貴族”;又不被世事摒棄,具備足夠的社交能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使自己能在感興趣的領域中縱橫捭闔,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才算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我覺得,洪森就是這樣一個人。

洪 森簡介:
洪森,別署三木、壽州三木、藝田耕夫。安徽省壽縣人。自幼酷愛繪畫,曾受教于安徽黃山書畫院,于張建中、郭公達、周彬、鄭若泉諸先生學習山水、花鳥。數十載商海之余,勤學不輟,博學諸家,山水、人物、花鳥、小動物畫、書法皆有建樹,作品數十余次參加全國各類書畫展并被收藏。
2014年研修于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李志向主題性花鳥專項研修班。
現為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李志向專項研修班助教班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講師;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助教。中國花鳥畫主題性創作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