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晟南 圖董 欣
為地災群眾撐起一片新天地
——遼寧省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側記
文張晟南 圖董 欣

正在建設中的大甸子鎮新墳村新址工地
6月的遼寧,烈日如炙,是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日氣溫最高的月份。但在鐵嶺縣新墳村大官地,30多名建筑工人正頭頂烈日,熱火朝天地建著一棟棟三居室大瓦房,一排排新磚房面朝綠油油的山坡,背靠交通便利的大馬路,未來這里還將是鐵嶺水系旅游、花海觀賞、農家樂的一個新去處。這里即將要搬來的58戶居民,正是多年來受滑坡威脅的大甸子鎮新墳村的村民。
在新墳村舊址,腰已彎成近90度的75歲老人李春立聽說記者是來采訪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工作的,感慨地說“真的是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新房子?!庇浾咴诶先爽F在的家中看到,裸露的山體與房屋只有1米之隔,就是刮個大風都能掉下幾塊石頭,更何況是每年汛期的狂風暴雨。十幾年來,由于山體風化日趨嚴重,臨山居民所受地質災害影響也越來越危險。由于財政緊張,受滑坡威脅隱患戶搬遷避讓問題一直沒有及時解決,鐵嶺縣國土資源局與鐵嶺縣大甸子鎮領導和機關干部一直將受滑坡威脅的58戶隱患戶的生命財產安全時刻掛在心上,每到汛期、臺風時期,鎮村兩級工作人員不僅對處于該處房屋的住戶進行全員安全轉移、安置并保證日常物資供應,還要對危險地段進行實時動態監測。
2016年末,鐵嶺縣委、縣政府及鐵嶺縣國土資源局為有效避開地質災害威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市、縣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工作統一部署,調動1200萬元資金決定對新墳村受滑坡威脅居民實施整體搬遷避險工程。經有關專家實地勘察論證,確定大甸子鎮新墳村受地質災害威脅58戶,共計189口人。鐵嶺縣政府及縣國土資源局決定將58戶受滑坡威脅的人民群眾全部進行搬遷避讓,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的地質災害隱患。工程取名大官地新村。新村工程總占地面積約75畝,安置搬遷戶每宗用地面積300平方米,每戶建筑面積70平方米。新村建成后,房屋外水泥路、自來水、集中污水排放、綠化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屋內地面鋪設瓷磚,內墻大白、炕、灶臺配備齊全,交房后農戶可直接入住。同時為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新村內還建設文化廣場2100平方米,村民活動室180平方米。

大甸子鎮新墳村新址工地

大甸子鎮新墳村原址

昌圖縣東明村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現場
這樣的治理工作現正在全省全面鋪開。在昌圖鎮東明村,有一特大型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常年威脅當地7、8個村近2500人的出行問題,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為永久性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出資750萬元治理17000平隱患區,通過削坡整形、種草種樹、植被恢復等措施,使當地居民能夠安全暢通出行。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蔡洪春副處長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介紹,遼寧省利用前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及勘查查證的成果,對新發現的規模較大、危險性大、危害嚴重或難以實施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依據輕重緩急實施工程治理。對重點防治區和次重點防治區內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到2020年預計治理工程10項,投資4億元。國土資源廳堅持保護人民群眾安全為最高價值準則,將地質災害防治業務鏈的重心前移,按照“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有效避險”的要求,建立完善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充分發揮專業監測機構作用,緊緊依靠廣大基層群眾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調查評價、監測預警工作為基礎,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分散的居民點,特別是對生態環境惡化的貧困山地丘陵區的居民點實行搬遷,實現避災、脫貧和改善生態環境三結合。在充分尊重受威脅群眾的意愿,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選擇搬遷新建居民點。對危害程度高、威脅人員多、潛在經濟損失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措施,實現合理避讓和重要隱患點和重點地區治理相結合。全省要全面查清地質災害隱患的基本情況,顯著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建立健全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顯著增強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全面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最大程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實現同等致災強度下因災傷亡人數明顯減少,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生產總值的比例逐步降低,地質災害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顯著減輕,為構建幸福遼寧和諧遼寧,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遼寧省現已進入主汛期,根據遼寧省國土資源廳日前發布的《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2017年度)》預測,每年的6-8月份遼寧省降水量高度集中,由區域強降雨、局地暴雨和臺風帶來的強降雨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據查明,遼寧省現有地災隱患點2946個,威脅人口23.4萬人,潛在經濟損失68.8億元。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46個,大型376個,中型1037個,小型1487個。全省各市現均已建立“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全省共建立群測群防地質災害點1585處,群測群防專職監測員1018名,至今遼寧省已有38個縣(市)達到國家“十有縣”建設標準,遼寧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聯合氣象部門在汛期能夠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現已在全省啟動2017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巡查和排查工作,堅持根據不同地區地質災害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規劃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工程治理、應急能力建設和科學技術支撐工作,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將防治重點部署在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直接或潛在威脅的區域,在未來將有針對性地逐步開展搬遷避讓、工程治理、應急能力建設和科學技術支撐工作。 近年來,遼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