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歐,趙世偉,趙維彥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手足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減少遠端蒂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靜脈回流不足的手術技巧探討
張海歐,趙世偉,趙維彥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手足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目的探討遠端蒂穿支皮瓣靜脈回流障礙時,防止靜脈并發癥、皮瓣壞死的方法。方法對于下肢大面積遠端蒂穿支皮瓣,為防止皮瓣近心端壞死采取皮瓣預制、淺靜脈干逐漸閉合或間斷放血等方法,使皮瓣血運逐漸建立并趨于平衡。結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面積最小為6 cm×8 cm,最大面積為8 cm×20 cm。皮瓣尖端(即近心端)無壞死,皮瓣后期腫脹情況較輕。結論為防止皮瓣近心端發生部分壞死,采取皮瓣預制、淺靜脈干逐漸閉合或間斷放血等方法,可使皮瓣存活質量提高。
足踝;遠端蒂穿支皮瓣;靜脈回流;移植;顯微外科手術
隨著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提高,小腿外傷,特別是足、踝部的惡劣外傷也逐漸增多,因足、踝部特殊的血供特點,外傷后極易發生皮膚壞死、缺損,導致局部骨外露、肌腱組織外露。臨床上已有多種皮瓣移植方法進行覆蓋創面,如Masquelet[1]等詳細報告了腓腸神經營養皮瓣的解剖學特點及臨床應用,是目前用來修復足、踝部皮膚缺損一個較為理想的術式選擇[2-4]。但皮瓣仍存在皮瓣遠端因靜脈回流不暢而出現壞死的并發癥,特別是在皮瓣的切取范圍過大時。我們在臨床的手術中,對于皮瓣切取較大的病例,為更有效的減少皮瓣壞死幾率,綜合運用了多種處理方式來順利完成手術,現將幾種處理方法進行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在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間選取患者14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42±6)歲。分別為農用機器絞傷下肢,以足踝部水平為主,占10例;皮膚潰瘍不愈合者4例。其中男9例,女5例。此次收集的病例都是需要進行大面積遠端蒂神經營養皮瓣移植的病例。
1.2 術中處理方法
1.2.1 淺靜脈干瓣膜刺破[5]或球囊擴張致失活在逆行島狀皮瓣手術過程中,以硬脊膜外麻醉導管刺破靜脈干內靜脈瓣膜造成瓣膜關閉不全,或用球囊擴張的手術方式使瓣膜失活,使皮瓣內靜脈逆流的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而減輕皮瓣的腫脹,提高皮瓣的存活質量。但此種處理方法,多是在動脈供血相對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而且刺破或擴張瓣膜時,易損傷局部血管內膜造成局部血腫、或血栓形成,不確定的影響因素略多,尚未廣泛應用。其中刺破的病例1例,球囊擴張1例。
1.2.2 皮瓣預制、延遲轉移術[6]術中按術前設計的遠端蒂皮瓣切取皮瓣、松開止血帶后,發現皮瓣近心端皮瓣血供不可靠,主要表現為皮瓣翻轉后,尖端血運發生變化,不排除為血供有限所致,但多數的情況是將皮瓣翻轉回供區后,皮瓣血運又逐漸恢復較好。因為皮瓣尖端的血供本就十分有限,一旦蒂部組織翻轉后存在一定壓迫,這種有限的血供便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時候的明智選擇是將皮瓣重新簡單縫回至原供區,保持皮瓣的覆蓋面積,防止后期覆蓋面積縮小。待皮瓣血運觀察并穩定3天左右,再次手術旋轉皮瓣覆蓋創面。此時皮瓣尖端的血運多能維持良好。其中以預制、延遲的皮瓣例數為6例。
1.2.3 皮瓣近心端的淺靜脈干逐漸結扎在切取大型皮瓣時[7],如果術中在切取皮瓣時即發現:皮瓣尖端血供有很大可能會出現問題。此時,在切取皮瓣時,需將淺靜脈干完整保留,蒂部進行結扎,消除淺靜脈干的不良影響;并在近心端處暫不切斷、結扎,以血管夾阻斷后,松開止血帶觀察皮瓣血運,如果皮瓣尖端血運出現欠佳表現,松開血管夾觀察血運變化。通常情況下,皮瓣的血運會逐漸恢復,這就相當于在皮瓣翻轉后與受區的靜脈進行了對接,更加理想的重建了皮瓣的靜脈回流。此時將蒂部淺靜脈干進行結扎,減少逆向血流對皮瓣的不利灌注;同時對皮瓣進行預制的,在淺靜脈干區預留一個略粗的縫合線,每天將縫合線逐漸結扎,以減少其靜脈回流。待術后3天左右將淺靜脈干完全結扎,這時皮瓣血運已逐漸重新分布,皮瓣尖端血運恢復良好。其中以此種方式進行手術的例數為2例。
1.3 術后處理術后給予石膏托固定患肢,前3天每天換藥1次觀察皮瓣血運,張力較大處拆除局部縫合線。給予常規抗感染、改善循環用藥。
1.4 皮瓣術后存活質量分析術中切取皮瓣最大面積達8 cm×20 cm,無一例發生尖端大面積壞死。按遠端蒂皮瓣的愈合評分表對其恢復結果進行分析。主要分為5點:(1)腫脹消退時間;(2)愈合時間;(3)水泡出現情況;(4)皮瓣邊緣發黑情況;(5)是否需要再次手術。
2.1 針對皮瓣存活質量分析的5點,14例患者進行單向總結,患者皮瓣腫脹期短,基本按正常時間愈合,無一例出現皮瓣血泡,有2例出現皮瓣尖端小塊變黑,經對癥處置后,好轉;除預制皮瓣的病例,無一例需要再次手術,預制皮瓣翻轉后,無再次手術患者。2.2典型病例患者高XX,女,46歲,因右足潰爛20余年在本科室住院行系統手術治療,診斷為右足部分缺損合并潰瘍,腰骶隱性裂。經一期清創手術后,足跟處形成大面積皮膚缺損創面,面積約7 cm×9 cm,在感染控制情況良好后,設計腓腸神經遠端蒂皮瓣,面積約8 cm×10 cm;因下肢血管等條件限制,采取皮瓣預制,同時用兩根縫合線分別標記于小隱靜脈的近心端(皮瓣遠端)及遠心端(皮瓣蒂部)。先行結扎遠心端小隱靜脈,術后逐漸結扎近心端,于術后第5天、皮瓣血運穩定后再次行皮瓣轉移覆蓋足跟皮膚缺損創面。皮瓣存活情況良好。見圖1~圖4。

圖1 足部缺損情況Figure 1 Foot defect

圖2 皮瓣設計Figure 2 Flap design

圖3 皮瓣進行預制Figure 3 Flap precut

圖4 皮瓣存活情況Figure 4 Flap survival
遠端蒂皮瓣是指供養皮瓣成活的蒂部血管僅從遠離心臟的一端或僅從正常血供方向的遠側進入的皮瓣[8]。在四肢,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的血流方向,基本都是動脈血供由近及遠、靜脈回流由遠至近的運行。因此,如果皮瓣蒂部位于病變區近側的任何皮瓣,均屬于遠端蒂皮瓣。因為在四肢的損傷,多以遠心端為主,所以可將肢體近側相對健康的組織采用遠端蒂皮瓣的手術方式轉移至遠側覆蓋復合組織缺損。
遠端蒂穿支皮瓣對機體損傷相對較輕,無需利用主要的下肢動脈,術后皮瓣存活幾率也較高。但當皮瓣近側緣切取至小腿上段水平,甚至達到腘窩近側橫紋水平的極限皮瓣,后期出現皮瓣血運障礙的病例十分常見。如果將皮瓣的淺靜脈干與受區的靜脈斷端進行吻合[9],術后皮瓣的腫脹、存活情況均較未吻合的病例要好。但對于受區沒有靜脈可供吻合時,我們對于淺靜脈干的處理則多是以蒂部淺靜脈干結扎的手術方式為主。這兩種方法都是促進皮瓣存活很好的方法[10]。如果患者同時合并有其他不利因素時,例如: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壓,或合并有周圍血管病變等情況,對于這些病例,出現皮瓣壞死的幾率更是明顯增加。所以我們希望對于特殊的病例選擇更加穩妥的方法以減少對患者的生理打擊。
4.1 淺靜脈干的解剖特點及作用由于遠端蒂皮瓣近端的皮下淺靜脈干已被切斷結扎,淺靜脈干中靜脈血由遠及近的順向回流出口不復存在。因此由蒂部導入皮瓣的遠側肢體的靜脈血在淺靜脈中聚集,壓力升高,致淺靜脈干怒張,成一粗壯條索,加重皮瓣中由淺入深的靜脈回流負荷。而淺靜脈干中的靜脈血欲達到逆瓣膜方向逆向回流,必須同時滿足3個條件:(1)瓣膜失活;(2)瓣膜兩端有血液充盈;(3)瓣膜近端壓力高于遠端。其中最關鍵的瓣膜失活一項卻難以實現。因為在治療下肢靜脈倒流性疾病時,即使作游離靜脈節段移植,其中的靜脈瓣膜仍有良好的防逆流作用。在遠端蒂皮瓣掀起時,其中的淺靜脈干并未完全解剖分離,瓣膜失活更難以實現。因此,在遠端蒂皮瓣的蒂部保留較大的淺靜脈干,對皮瓣成活不僅無益,反而有害[11]。
結合下肢小隱靜脈的解剖特點[12],在臨床應用中,我們也發現小腿的淺靜脈干內有一個十分強韌的靜脈瓣膜,大致位于小腿中上1/3交界處。如果切取皮瓣的范圍在此瓣膜以下,靜脈逆流易于形成,通過常規的手術方式,皮瓣很少發生壞死。但如果我們所切取的皮瓣范圍均超過此瓣膜的高度,即皮瓣內包含此瓣膜組織,皮瓣的遠端則容易形成壞死,雖然此時將淺靜脈干于蒂部結扎可以減少淺靜脈干的靜脈壓力,但皮瓣的遠端仍會因為靜脈回流受阻而出現血運障礙。有些學者曾利用淺靜脈干的定時放血、緩解靜脈干內的高壓力靜脈血以達到促進循環穩定的效果[13]。
4.2 預制皮瓣的重要性臨床上,下肢車禍傷、機器絞傷的部分患者,在嚴重創傷過程中,會將脛前或脛后動脈系統進行不同程度的破壞,下肢的皮膚也同時會出現壞死、缺損改變,肌腱外露、骨外露等情況時有發生。而此時進行皮瓣手術方式的選擇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殘留皮膚上、利用有限的血供進行皮瓣覆蓋。即使進行了皮瓣設計、切取,在遠端蒂皮瓣切取后,皮瓣的遠端會出現供血不足或靜脈回流不暢的表現,特別在旋轉皮瓣后,皮瓣遠端血供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Erdmann等人通過兩種不同的皮瓣延遲手術方法[14],為逆向血流的再建立提供有效的時間。術中將淺靜脈干近端暫不結扎,待血運穩定后(約2周時間)再進行一次皮瓣轉位手術,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皮瓣壞死的幾率。但皮瓣預制2周后,蒂部組織順應性差,皮瓣不易翻轉,而且病程時間較長。為盡量縮短患者的治療周期,我們通過此文中預制方法,術中逐漸將淺靜脈干近端結扎,觀察3天左右,待皮瓣血運基本穩定,側支循環建立完成后,此時再進行皮瓣轉移。皮瓣血運多數已經平穩,遠端血運欠佳區也不會發生壞死改變,而且大大縮短了再次手術的間隔。而且在準備閉創手術的前一次手術,就將后期需要進行旋轉的皮瓣預制好,這樣就不會增加一次手術次數,臨床上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
遠端蒂腓腸神經營養皮瓣已經在修復足、踝部皮膚缺損的病例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內外學者對其解剖特點及手術技巧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進及提升,從多個層面提升了皮瓣的存活幾率及臨床效果。但皮瓣血供對遠側端的灌注不足,靜脈回流相對不足,皮瓣仍會發生部分壞死。
對于下肢遠端的組織缺損,有很多種修復的手術方式,不是所有的手術都需要極限的完成,但對于特殊病例的特殊要求,臨床醫生可依情考慮應用多種或聯合處理的方式將手術順利完成。特別是小腿皮瓣供區條件欠佳,或者患者存在合并癥時,這些皮瓣處理方式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加了皮瓣存活的幾率。
[1]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theleg[J].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 1992,89(6):1115-1121.
[2]Lu S,Chai Y,Wang C,et al.Complex heel reconstructionwithasuralfasciomyocutaneousperforator flap[J].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14, 30(2):83-90.
[3]石波,王軍,唐詩天,等.遠端蒂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修復足踝部軟組織缺損[J].當代醫學,2012,18(32):1009-4393.
[4]AyyappanT,ChadhaA.Supersuralneurofasciocutaneousflapsinacutetraumaticheelreconstructions[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2,109 (7):2307.
[5]張海歐.瓣膜失活對逆行島狀皮瓣靜脈回流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1):50-52.
[6]閆飛虎,卞承玲,辛磊,等.腓腸神經營養血管皮瓣延遲轉移術的臨床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14,9(3):49-52.
[7]KE Follmar,A Baccarani,SP Baumeister,et al.The distally based sural flap[J].Plastic&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7,119(6):138-148.
[8]侯春林,顧玉東.皮瓣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8-129.
[9]高曉光.遠端蒂皮瓣的血液循環特征及臨床意義[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2):90-91.
[10]張世民.淺靜脈干不同處理方法對遠端帶蒂皮瓣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3,19(1):36-38.
[11]張世民.淺靜脈干對四肢遠端蒂皮瓣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1,19(2):175-176.
[12]岳少英,董望華,張巧德,等.小隱靜脈的應用解剖[J].四川解剖學雜志,1984(3):16-17.
[13]劉秉銳,馬洪光,馬玉林.遠端蒂筋膜皮瓣內淺靜脈干定時放血的臨床應用[J].中國矩形外科雜志,2008,16(16):1275-1276.
[14]Erdmann D,Gottlieb N,Humphrey JS,et al.Sural flapdelayprocedure:Apreliminaryreport[J].Ann Plast Surg,2005,54:562-565.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venous insufficiency of distally-based saphenous neurovascular flap
Zhang Hai-ou,Zhao Shi-wei,Zhao Wei-yan
(The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Hand and Foot Surgery Department,Jilin,Jilin,13201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preventing venous complications and flap necrosis in circumstance of venous-return disturbance of distal-pedicled perforator flap.Methods The methods of flap precut,superficial venous stem closure step-by-step,or intermittent bloodletting were used to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balance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flap and to prevent the proximal necrosis of flap in the cases of Large distalpedicled perforator flap of lower limb.Results All of the flaps were survived in 11 cases.The minimum size of flap area was 6 cm×8 cm,and the maximum area was 8 cm×20 cm.There is no necrosis at the tip of the flap(the proximal end),and minor swelling of the flap in later stage.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partial necrosis of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flap,methods of flap precut,superficial venous closure step-by-step,or intermittent bloodletting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rate of flap survival in the end.
Ankle;Distal-pedicled perforator flap;Venous return;Transplant;Microsurgery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