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廷仁,賀菲,梁明華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廣西桂林54100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對超前鎮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蔣廷仁,賀菲,梁明華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廣西桂林541001)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對超前鎮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8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病歷資料,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切皮之前行0.1 mg/kg地佐辛靜注,對比分析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1)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VAS評分降低幅度和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治療有著超前鎮痛的效果,患者鎮痛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地佐辛;超前鎮痛;不良反應;臨床效果
隨著現代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于手術微創、無痛及術后并發癥重視日益增加。超前鎮痛作為一種新的鎮痛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地佐辛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超前鎮痛效果的影響始終是臨床醫學關注的一個焦點[1]。本院通過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對超前鎮痛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有男23例,女17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3.6±2.6)歲。觀察組中,有男22例,女18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3.6±2.6)歲。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在麻醉之前進行50 mg的哌替啶、25 mg的異丙嗪和0.3 mg的東莨菪堿進行肌肉注射,結合多功能檢測儀以及心電圖監測,做好脈搏氧飽和度的監測工作,確定平均動脈壓和麻醉深度監護儀,做好常規開放外周靜脈處理,麻醉誘導前輸入200 mL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麻醉誘導后,行氣管插管,使用麻醉機行機械通氣。監測患者動脈血血氣分析及電解質檢測,結合患者的血氣結果對電氣參數進行調整。觀察組在手術切皮之前行0.1 mg/kg地佐辛靜注,對比分析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
1.3 評價標準患者鎮痛效果的評分在術后1 h(T1)、4 h(T2)、12 h(T3)和14 h(T4)進行鎮痛程度的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其中無痛為0分,難以忍受的疼痛為10分。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鎮痛效果比較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VAS評分降低幅度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鎮痛效果比較(x±s)
2.2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觀察組比較,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超前鎮痛是一種通過阻止外周損傷沖動向中樞的傳遞及傳導建立,降低中樞神經痛覺的敏化,減輕患者創傷后的疼痛程度,并減少術后鎮痛的藥物用量,是疼痛發生前的一種鎮痛方式。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在臨床中被廣泛的應用。但是在二氧化碳氣腹作用下,患者術后常伴有腹部脹痛以及肩部酸痛以及各種局部性的炎癥反應,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相對緩慢,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增加。如果患者單純的使用阿片類藥物鎮痛治療,患者的容易出現呼吸抑制,同時常伴有過度的鎮靜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導致患者的膽道內壓較大[2],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運用超前鎮痛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阿片類藥物常伴有呼吸抑制以及惡心嘔吐等并發癥,有著較大的藥物依賴性和成癮性,臨床上使用存在一定的顧慮[3]。地佐辛作為一種苯嗎啡烷類衍生物,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主要通過分布于大腦、腦干和脊髓的K受體阻止中樞神經的沖動傳導有害刺激或在之前先降低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從而降低或消除組織損傷導致的中樞敏化,達到超前鎮痛的效果。激動к受體產生鎮痛作用,鎮痛效果強,在人體吸收后,有著較快的分布速度,同時也有著較長的半衰期以及較慢的消除效果[4],起效時間10~15分鐘,分布容積大、半衰期長達2.4小時,約8小時后所用劑量2/3由尿排泄,其中1%為原形藥,剩余的是葡萄糖苷酸的共軛物。地佐辛對υ受體具有激動和拮抗雙重作用,使得呼吸抑制和成癮的發生率降低,且δ阿片受體活性極弱,不產生煩躁焦慮感。因此地佐辛有著較好的鎮痛效果,同時患者也不存在煩躁和焦慮的感覺[5]。
本院通過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對超前鎮痛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各時間點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不良反應率也低于對照組。因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治療有著超前鎮痛的效果,患者鎮痛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臨床療效顯著。這一研究結果和相關文獻[6]有著大致相同。本研究結合自身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同時分析本院的實際情況,研究中的不足還望指正。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地佐辛治療有著超前鎮痛的效果,患者鎮痛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竇林彬,劉冰,李江偉,等.地佐辛超前鎮痛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38):60-61.
[2]李小靜,吉曉麗,錢濤,等.不同劑量地佐辛超前鎮痛對老年患者全麻蘇醒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 20(7):75-78.
[3]李濱.鹽酸羥考酮與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3):39-41.
[4]李鳳英,唐興祥,龍紹祥.地佐辛與曲馬多超前鎮痛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13):88-89.
[5]楊帥.地佐辛與芬太尼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超前鎮痛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5):21-22.
[6]溫超,吳濤.地佐辛超前鎮痛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醫學信息,2014(23):2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