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瓊

[摘要] 目的 討論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48例臨床分析。 方法 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病例均選自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間。實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結果 根據研究發現,發生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患者的年齡大都具有慢性綜合征,隨機檢測的血糖大于11.1mmol/L,糖尿病的并發癥以及在長期的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出現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應當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對于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出現予以重視。
[關鍵詞] 糖尿病;消化道真菌感染;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066-02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身體中的胰島素分泌較少或者身體中的受體不能接受胰島素造成身體中血糖含量提高,導致出現尿糖的疾病[1]。糖尿病會造成很多并發癥,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的免疫能力降低,很容易出現感染。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糖尿病的患者出現真菌感染的情況逐漸增多[2]。其中出現的消化道的真菌感染最多。為了研究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臨床分析,該文中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病例均選自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間。實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實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病例均選自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間。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18例,年齡在26~6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6.3±3.5)歲。同期中出現的糖尿病的患者具有1 257例,出現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具有130例,其中為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具有48例。排除標準:①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嚴重腎衰竭等。②患者年齡過大,超過80歲以上。③患者患有精神類的疾病,不能配合實驗實行。④患者病癥嚴重,無法溝通。⑤患者患有嚴重的腫瘤的情況。⑥患者不同意進行實驗。
1.2 方法
使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選取的48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分析患者易感的原因,發病時的臨床表現,對于病原菌的檢測,醫治的方法以及實行預后的分析。
1.3 觀察標準
消化道的真菌感染的判斷標準,使用口腔、食道粘膜及糞便的涂片經過檢測發現陽性結果,并具有相應的消化道的感染的癥狀。糖尿病的慢性病并發癥是指患者出現糖尿病合并慢性的神經病變或者慢性的血管病變等一種或者一種以上的疾病。痊愈:指患者的病癥消失并且真菌培養后顯示為陰性;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并且實行真菌培養后顯示為陰性。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數據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發生率的情況
同期中有1 257例患者出現糖尿病,其中有48例出現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發生率為3.8%(48/1 257)。經過實驗室檢測發現48例患者為陽性。檢測出的真菌主要為念珠菌屬,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最多。
2.2 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的情況
其中,有慢性的合并癥的有38例,沒有急慢性的合并癥有10例;出現隨機的血糖的濃度大于等于11.1 mmol/L的有43例,隨機的血糖的濃度小于11.1 mmol/L有5例;抗生素的時間在3~7 d的有24例,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小于3 d的有10例,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大于7 d的有14例;住院時間大于7 d的有40例,住院時間小于7 d的有8例,住院時間大于14 d的有26例。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住院時間,隨機血糖的濃度,慢性并發癥的情況均為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3 糖尿病的合并消化道的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患者在發生消化道的感染后會出現吞咽不適,腹瀉,大便為水樣,具有黃色的粘液便或者白色蛋花湯樣便。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者逐漸增多,由于糖尿病的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因此,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患者身體的代謝出現紊亂,內環境的穩態受到破壞,為真菌的感染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3]。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過少或者無法接收胰島素導致的疾病,體內出現糖代謝的紊亂,體內的血糖濃度過高,適宜真菌的感染和繁殖。現在抗生素的大量普及使用,導致出現菌群的失調,導致容易出現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尤其容易出現腸道真菌感染[4]。在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中易感的因素中并發癥中出現的越多,患者的身體的抵抗力越弱,更容易出現菌群的失調,越容易出現消化道真菌感染。血糖的濃度越高越容易出現感染。高濃度的血糖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抗生素使用的時間越長,聯合用藥越多,越容易出現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5]。住院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出現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體內高血糖的環境減少了真菌的生存難度,免疫系統的缺陷導致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減少,導致患者不能阻止真菌的感染。患者的血管、微血管、神經的并發癥導致患者對于真菌的感染的注意變得緩慢。當患者出現糖尿病的酮癥時,白細胞的化學的毒素能夠調節由于菌絲的作用受到的傷害,導致患者的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從而身體的防御的功能出現損傷。在醫治中需要做到,控制血糖的濃度,積極的治療原發的疾病,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時補充適量的益生菌,保持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平衡。另外,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劑維持消化道的平衡,消除真菌感染。張華章等[6]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的研究結果與該文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該文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該文中選取該院發生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病例均選自2014年6月—2017年4月期間。實行回顧性的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結果,同期中有1 257例患者出現糖尿病,其中有48例出現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發生率為3.8%(48/1 257)。經過實驗室檢測發現48例患者為陽性。檢測出的真菌主要為念珠菌屬,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最多。根據研究發現,發生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患者的年齡大都具有慢性綜合征,隨機檢測的血糖大于11.1 mmol/L,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住院時間,隨機血糖的濃度,慢性并發癥的情況均為糖尿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應當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對于糖尿病合并消化道真菌感染的出現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石磊,徐斌,于法濤,等.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21):4900-4902.
[2] 黃曉明,趙桂秋,林靜,等.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臨床特征、病原學特點及預后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4,32(7):621-626.
[3] 朱鋮鋮,趙桂秋,劉園園,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穿透角膜移植術治療臨床效果的對照研究[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6,34(6):522-526.
[4] 吳定國,周金桃,張春霞,等.卡泊芬凈治療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2):5533-5534,5574.
[5] 廖建豐,黃若新,謝其華,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學及易感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3):152-153.
[6] 張華章,屠志琴,張曉華,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4):5713-5715.
(收稿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