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慧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血尿酸及血糖血脂水平關系。方法 以該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取同期50例非糖尿病患者。兩組均進行血尿酸、血糖、血脂檢測,并對比兩組檢測結果,分析觀察組中正常尿酸及高尿酸血癥各項指標。結果 觀察組血尿酸(423.51±8.94)μmol/L、空腹血糖(11.47±2.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2.05±0.41)mmol/L,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正常尿酸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別為(7.81±0.47)、(2.60±0.34)、(1.78±0.46)mmol/L,相比高尿酸血癥組更低(P<0.05);兩組其他指標不具高度對比性(P>0.05)。 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可能是危險因素,其水平升高可能會造成血糖、血脂增高,臨床應注意高尿酸血癥的防治。
[關鍵詞] 血糖;血脂;血尿酸;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074-02
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均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2型糖尿病發生概率逐漸增高,嚴重威脅著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高血糖為特征表現[1],與此同時還會出現嘌呤以及脂質代謝紊亂,血糖、血脂與血尿酸存在一定關系[2-3],但目前尚無統一定論。尿酸作為嘌呤代謝最終產物,可反映核酸分解速度,與腎臟排泄有關,尿酸水平的增高不僅能夠引起腎結石、痛風性關節炎等疾病,還預示糖尿病相關慢性并發癥的發生。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腎近曲小管發生高尿糖、高血糖競爭,可對尿酸重吸收產生抑制,血尿酸水平并無明顯增高,隨著病情不斷發展,蛋白質、糖類等代謝紊亂加重,致使糖類有氧氧化無法正常進行,脂肪進一步分解成酮體,并與尿酸產生競爭排泄,直接造成血尿酸增高。臨床證實,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正常人群,血清尿酸水平更高,與冠心病的發生具有一定關聯性。2015年6月—2016年10月該文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血尿酸與血糖血脂水平的關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2例進行此次研究,均經實驗室檢查確診,另取50例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并同意納入該研究。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22,平均年齡(57.73±3.59)歲,最大71歲,最小49歲;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9例,大學及以上11例;體重指數(26.86±1.79)kg/m2。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3:29,平均年齡(58.05±3.23)歲,最大72歲,最小50歲;病程(4.57±1.69)年;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23例,大學及以上15例;體重指數(27.11±1.98)kg/m2。納入標準:空腹血糖超過6 mmol/L或餐后2 h血糖超過7.8 mmol/L;年齡≥49歲;未使用影響尿酸藥物或調脂、利尿等可影響血脂藥物。排除標準:型糖尿病及應激性血糖增高;意識不清或精神異常者;肝腎功能低下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嚴重創傷及感染;兩周內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資料相比而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可以比對。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血糖、血脂、血尿酸測定,使用全自動分析儀,取清晨空腹靜脈血,空腹血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測定,血尿酸利用尿酸酶-過氧化物酶測定,血脂指標利用直接酶法測定。血尿酸以123~430 μmol/L為正常值,甘油三酯以0.4~1.8 mmol/L為正常值,總膽固醇以3.6~6.7 mmol/L為正常值。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尿酸、血糖及血脂水平,對比觀察組中高尿酸血癥、正常尿酸患者血糖及血脂。
1.4 統計方法
將兩組研究對象的血尿酸、血糖及血脂指標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驗室檢查指標對比
結果可知,觀察組血尿酸、空腹血糖分別為(423.51±8.94)μmol/L、(11.47±2.03)mmol/L,較對照組更高,低密度脂蛋白為(2.05±0.41)mmol/L,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其他指標對比性不強(P>0.05),具體結果見表1所示。
2.2 觀察組中高尿酸血癥、正常尿酸實驗室檢查指標對比
研究發現,正常尿酸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別為(7.81±0.47)、(2.60±0.34)、(1.78±0.46)mmol/L,較高尿酸血癥組均更低(P<0.05);兩組其他指標不具高度對比性(P>0.05),具體結果見表2所示。
3 討論
尿酸作為嘌呤代謝過程中的最終產物,大部分由腎臟排泄,另外腎小球可直接濾過游離尿酸鹽,但絕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吸收[3],血液尿酸則主要是源于遠端小管分泌。此物質的排泄減少或者生成增加會直接造成高尿酸血癥,其標準為男性>420 μmol/L、女性>357 μmol/L。糖尿病諸多并發癥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嚴重的一種[4],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約占致死原因的70%,微血管病變、動脈硬化是基本病變。血糖水平的增高會加重腎臟進一步病變,造成尿酸清除能力下降,另外,脂質代謝的紊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腎病進程,高尿酸血癥發生風險更高,同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動脈壁,也會導致動脈損傷,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次研究中,觀察組血尿酸、空腹血糖分別為(423.51±8.94)μmol/L、(11.47±2.03)mmol/L,較對照組更高,低密度脂蛋白為(2.05±0.41)mmol/L,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其他指標對比性不強(P>0.05)。2型糖尿病尿酸的增高可能是因機體黃嘌呤氧化酶活化,導致次黃嘌呤轉為尿酸過程加速[5-6],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所致。
該文結果中,觀察組中,正常尿酸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別為(7.81±0.47)、(2.60±0.34)、(1.78±0.46)mmol/L,較高尿酸血癥組均更低(P<0.05);兩組其他指標不具高度對比性(P>0.05)。這進一步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的增高可能會導致血脂、血糖水平升高,作為疾病危險因素[7],臨床應注意加強防治,對高血壓、高血脂等病史加以詢問、了解,定期監測血壓,合理使用調脂、降壓、降糖藥物,避免高尿酸血癥的發生,預防心腦血管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可能是危險因素,其水平升高可能會造成血糖、血脂增高,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高,臨床在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外,還應注意高尿酸血癥的防治。
[參考文獻]
[1] 孫小蒙,王瑩瑩,劉暢,等.2型糖尿病血尿酸濃度與未來出現腎病終點的非干預性觀察性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4,35(1):67-72.
[2] 陳瑩,李靜,王楚媛,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清性激素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9):808-811,815.
[3] 柯俊.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影響[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5.
[4] 王南楠,魏東,黃斌,等.短期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5):103-106.
[5] 李鴻燕,張麗敏,王永和,等.血小板參數、血糖及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防治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9):2152-2154.
[6] 張艷敏,常延河,蔣曉忠,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險因素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3):440-442.
[7] 胡浩,湯冰倩,俞淑琴,等.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島素泵療效的影響因素[J].江蘇醫藥,2014,40(5):526-528.
(收稿日期: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