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靈芝

[摘要] 目的 分析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該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腦血管病復發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有27例,滿意有12例,基本滿意有5例,不滿意有1例,總滿意度為97.8%;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有8例,滿意有14例,基本滿意有16例,不滿意有7例,總滿意度為84.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中無一例有腦血管病復發情況,對照組中有1例患者腦血管病復發。結論 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避免患者腦血管并發癥的再次復發。
[關鍵詞] 護理對策;生活方式指導;糖尿病;腦血管疾病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123-02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我國糖尿病發展迅速,且越來越年輕化[1]。糖尿病是腦血管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2]。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患者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對患者控制糖尿病和并發癥有積極作用。該文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該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分析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該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5例, 女20例, 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為(56.2±2.7)歲;對照組男23例, 女22例, 年齡39~68歲,平均年齡為(53.6±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
1.2.1 住院基本情況介紹 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主管醫生、科室情況、疾病性質、治療方案等,讓患者熟悉住院環境和病情,從而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
1.2.2 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 通常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甚微,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再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當患者自身疾病有了一定認識后, 易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 ,這時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向患者傳達正向觀念,樹立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讓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和病情的惡化[3-4]。
1.2.3 心理指導 對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 ,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在平時,護理人員應多多傾聽患者的想法,積極進行換位思考,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另外,可鼓勵患者積極參加戶外活動,保持放松、舒暢的心情。
1.2.4 藥物指導 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要進行腦血管疾病藥物治療,但最主要進行糖尿病的治療, 控制血糖[6]。而糖尿病的治療,除口服給藥外,還有胰島素注射治療。胰島素一般選擇純度較高、不良反應較小、方便注射的人工胰島素,一般在早餐前 30 min和晚餐前 30 min進行注射,使用劑量根據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進行適當調整。患者至少每周應測量 1 次血糖 ,若發現有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另行治療指導[7]。
1.2.5 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日常飲食最好為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多吃清淡食物、蔬菜、豆制品等,適量吃些含糖量低的水果, 糖類、糕點、冰淇淋等絕對禁止食用[8]。指導患者規律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過分饑餓;對于吸煙、喝酒的患者應讓他們了解吸煙、喝酒對疾病的危害,勸告患者戒煙戒酒;鼓勵患者平時多喝水, 有利于減少血液黏稠度 ,促進血液循環[9]。
1.2.6 運動指導 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糖的利用 ,改善血液循環。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讓患者每天進行散步、廣播體操、太極拳等運動。其中運動一般在餐后 1 h左右進行,運動30~60 min即可[10]。注意告知患者不能進行劇烈運動,運動強度最好從少到多、逐漸增加,以不疲勞為度。
1.2.7 出院后指導 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保持愉悅的心情,控制飲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每天堅持適當運動;定期到醫院檢測血糖、血脂、血壓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1年后腦血管病復發情況。患者采用科室自制量表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評分,非常滿意≥90分,90>滿意≥80,80>基本滿意≥70,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有27例,滿意有12例,基本滿意有5例,不滿意有1例,總滿意度為97.8%;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有8例,滿意有14例,基本滿意有16例,不滿意有7例,總滿意度為84.4%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腦血管病復發情況
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中無一例有腦血管病復發情況,對照組中有1例患者腦血管病復發。
3 討論
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應注意糖尿病的治療,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和疾病的惡化。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通過藥物治療與飲食、運動治療相結合。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目前已成為一種多發病, 且病死率和致殘率高,因此,如何防治這一疾病已成為醫護人員的重要研究內容[11]。護理人員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控制疾病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是糖尿病性腦血管病患者治療的一個重要步驟。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是一種較全面的護理方法,主要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的護理,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愉悅的心情和相對健康的狀態,從而避免患者疾病的加劇。
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有27例,滿意有12例,基本滿意有5例,不滿意有1例,總滿意度為97.8%;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有8例,滿意有14例,基本滿意有16例,不滿意有7例,總滿意度為84.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中無一例有腦血管病復發情況,對照組中有1例患者腦血管病復發。在葛平霞[12]學者《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影響》一文中,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88%,對照組患護理滿意度75.6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避免患者腦血管并發癥的再次復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小荔.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的觀察與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5):45-46.
[2] 謝小培.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病變的臨床護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54-155.
[3] 梁玫.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病變62例的臨床護理措施[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6):155.
[4] 王倩,陳延娥,趙田田,等.糖尿病性腦血管病發生情緒障礙的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179-181.
[5] 鄧莉梅.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病變的臨床護理和處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172-173.
[6] 張惠.糖尿病高齡患者的健康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1):470.
[7] 方英,戴莉敏,劉媛,等.2型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疾病病人足部危險因素篩查及護理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5):560-563.
[8] 隋永紅,周香紅.糖尿病并發腦血管病變的護理[J].民營科技,2014(8):7.
[9] 于敏,刁永艷.28例糖尿病并發急性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北方藥學,2014(1):167-168.
[10] 陰瑩.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變護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義[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11):292.
[11] 孫慶華,張祖平.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護理[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4(7):337.
[12] 葛平霞.護理對策及生活方式指導對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3):222-223.
(收稿日期: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