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帆+崔瑩
[摘要] 目的 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產后護理措施和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方法 選取118例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間在該院內分沁科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59例,對分別應用常規護理和整體護理的效果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就產后并發癥發生率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參照組(8.47% vs 28.81%);新生兒中巨大兒和低血糖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參照組(5.08%、3.39% vs 25.42%、23.73%);就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就護理總滿意度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參照組(93.22% vs 71.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產后護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產后護理;整體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148-02
妊娠糖尿病這種與不良生育史、肥年齡、糖尿病家族史等密切相關的妊娠期常見合并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這種高危妊娠疾病的存在有可能導致產后尿路感染、流產、酮癥酸中毒以及新生兒低血糖等諸多嚴重情況,嚴重影響著產婦產后以及新生兒的生存質量[1]。該院將整體護理應用于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間住院分娩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8例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間在該院內分沁科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中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19歲和46歲,中位年齡:(27.96±2.42)歲;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8.62±0.33)周;初產婦和經產婦的患者人數分別為63例和55例;分娩方式:順產、臀牽引助產、側切加胎吸助產、剖宮產的人數分別為64例、12例、13例和29例。根據平行對照、臨床開放的設計方法將以上患者按照分娩日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59例,其中分娩日期尾數為奇數的患者納入參照組,尾數為偶數的患者納入實驗組,上述年齡、孕周、分娩方式、孕產次等一般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2組患者間沒有較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在產后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對產婦陰道出血情況、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等給予密切監測,保持病房內的濕度、溫度適宜以及舒適、整潔,采用口頭宣教的方式告知產婦產后注意事項等[2];實驗組患者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應用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血糖監測 大部分患者產后的耐糖量會逐漸恢復,但是也仍然有部分患者存在著持續高血糖情況,如果控制或干預不當則有可能轉為真正的糖尿病。產后患者的全身內分泌激素逐漸恢復,因此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來對胰島素的使用量進行適當調整,并加強血糖監測工作;對患者的末梢血糖進行及時的測量,對末梢血糖及尿糖每隔 2~4 h測量 1 次[3]。
1.2.2 心理護理 產褥期產婦的心理狀況會對糖耐量的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護理人員要保持治療氛圍溫馨、愉悅以及健康,通過交流、溝通等措施來對產婦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來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通過勸導、安慰、鼓勵等措施來使產婦的緊張、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有效疏導,并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
1.2.3 飲食指導 有效控制飲食總量在125 kJ/kg之內,并遵循 1/7、2/7、2/7、2/7 的原則進行分餐處理,可以適當增加熱量,但是注意在控制在總熱量的20%以內[4];嚴格控制糖類以及動物脂肪的攝入量;多給予產婦含糖偏低的產品,例如蕎麥和玉米粉等;保持鈣、鐵、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攝入量。
1.2.4 健康宣教 通過隨機宣傳、“一對一”床邊教育、座談教育、示范宣傳教育、集體授課、互聯網教育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產婦的健康宣教,內容主要包括妊娠糖尿病的病因、臨床癥狀、影響因素以及治療方法等,告知產婦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提高依從性。
1.2.5 運動指導 根據產婦的病情、體制等實際情況來對運動方案進行制定,對產婦強調早期運動的重要性,對產婦運動的強度、時間以及項目等情況進行合理的制定;如果產婦不宜下床運動,護理人員則需要指導產婦進行床上運動[5],通過適當的運動,以調節患者的內分沁水平,從而促進患者各項激素水平的穩定與平衡。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實驗數據,采用(x±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2組采用t檢驗來進行組間比較;用[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來進行計數資料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新生兒情況對比
參照組中發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酮癥酸中毒的患者人數分別為8例、5例和4例,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81%,新生兒中巨大兒和低血糖的發生率分別為25.42%(15/59)和23.73%(14/59);實驗組中發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酮癥酸中毒的患者人數分別為2例、2例和1例,則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47%,新生兒中巨大兒和低血糖的發生率分別為5.08%(3/59)和3.39%(2/59);組間差異經檢驗有統計學意義(χ2=7.989 1,P<0.05)。
2.2 血糖指標對比
就空腹血糖水平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參照組[(6.38±0.52)mmol/L vs (7.21±0.69)mmol/L];就餐后2 h血糖水平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參照組[(8.46±0.63)mmol/L vs (9.86±0.83)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31,16.84,P<0.05)。
2.3 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參照組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人數分別為16例(占比27.12%)、13例(占比22.03%)、13例(占比22.03%)和17例(占比28.81%),則護理總滿意度為71.19%;實驗組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人數分別為38例(占比64.41%)、10例(占比16.95%)、7例(占比11.86%)和4例(占比6.78%),則護理總滿意度為93.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這種發病率很高的妊娠期常見合并癥使得生殖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產后出血、產褥感染、酮癥酸中毒等產婦產后并發癥以及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等發生率大幅度增加,如果產后干預不及時或者干預不當,則有可能真正發展成為糖尿病,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內分沁水平嚴重失衡的情況,這也是導致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有可能導致腎臟、心血管以及腦血管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6]。妊娠糖尿病產婦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因此對產婦給予精心、系統、規范以及科學的護理措施能夠使產婦平安以及順利的度過妊娠期,并且對降低新生兒缺陷、促進胎兒健康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產后給予產婦血糖監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健康宣教以及運動指導等整體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糖耐量的恢復,臨床應用價值極其顯著。
在該次研究中,將常規護理和整體護理分別應用于在該院住院分娩的11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結果顯示:就產后并發癥發生率而言,實驗組患者明顯低于參照組(8.47% vs 28.81%);新生兒中巨大兒和低血糖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參照組(5.08%、3.39% vs 25.42%、23.73%);就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就護理總滿意度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參照組(93.22% vs 71.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踐證明,整體護理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產后護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控制血糖水平、減少產后并發癥、降低巨大兒和低血糖的發生率以及提高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均具有極其顯著的優勢,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俊清,曹雅娜,史偉,等.產后膀胱殘余尿量≥400 mL 121例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5(3):209-210.
[2] 黃慧玲,郭杏容,郭澗華,等.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在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2,38(22):209-210.
[3] 譚小燕,顏曉東.妊娠糖尿病患者產后家庭護理干預相關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6(10):990-991.
[4] 李芳,陳國英,徐德佳,等.社區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產后血糖的影響[J].內科.2016,11(1):136-137.
[5] 韋秋燕,徐德佳,陳國英,等.社區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產后控制體重的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27(15):170-171.
[6] 韋香葵.1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2(3):98-99.
(收稿日期: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