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鐘元+盧敏
摘 要:分析當前我國行政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規范措施,使我國的行政執法朝著更加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行政執法;問題;規范
行政執法是行政職能的組成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的實現途徑。行政執法是實現國家行政目標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保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前提。近年來,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深入研究當前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相應對策的出臺,規范我國相關的行政執法,以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從而使我國的行政執法及民主法治建設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1 行政執法的概述
1.1 行政執法的定義
行政執法一般是指國家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相關具體實踐的方式。行政執法是需要遵守相關的國家政策以及法律條文的有效處理手段,包括行政管理權的程序、步驟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法律約束。
1.2 行政執法的特征
行政執法的目的是通過執行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法律法規賦予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與義務,完成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行政執法具有以下幾種特征:(1)行政執法是行政行為的一種,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直接或間接行為的法律效果。(2)行政執法是執行法律,法規和立法工作活動。(3)行政執法的具體人或具體事項采取行政行為。(4)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的行為。只有行政機關主動積極主動地實施行政執法行為之時,行政法律關系才得以形成。
2 當前我國行政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國的相關行政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完善,但是在實際行政執法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各種的問題,矛盾層出不窮,亟待解決。
2.1 執法權限劃分不清
(1)冗余執行,這種概念主要是體現在具體事務的處理和規劃中。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各項法律中的80%以及地方法律的90%均設有相應的行政事務的處罰權。所以在具體事務的處理中,會產生僭越或者機構重疊的效應。所以該如何進行分析和處理,是關鍵問題之所在,同時也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性和目的性的處理。避免在執法過程中發生效率低下以及執法違規的現象。
(2)執法盲點。法律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但是如果在此過程之中存在著某些空白區域,就是導致執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導致一些不良現象遲遲得不到解決,另外我國相關法律發展進程也是會受到極大的阻礙的。
2.2 暴力執法現象時有發生
屢見不鮮的暴力執法現象,一方面違背了政府相關政策的本意,同時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社會效應。如2009年7月13日,云南昆明發生3起惡性執法實踐,造成7人受傷。2010年,鄭州市一月就發生了四起暴力執法案件。2011年5月遼寧省遼陽市宏偉區行政執法局3名城管隊員暴力執法致人死亡案件等等,諸如此類表明,我國行政執法領域暴力執法現象還比較突出,仍需下大力氣整治這種暴力執法亂象。
2.3 行政執法方式仍然落后
在城市管理執法領域,很多執法亂象跟執法方式落后息息相關,也導致執法效率不高。突出表現為運動式管理,沒有形成良性機制。在日常生活中,“集中管理”,“特殊處理”等詞匯,常見于報端。有些地方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某些違法現象采取集中整治的措施,形成一種短頻快的“拳頭攻勢”。在“拳頭攻勢”來臨之際,執法力度會非常強大,執法效果會較為明顯,但是持續時間不長,“拳頭攻勢”結束之后,一切都會死灰復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3 我國行政執法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3.1 行政執法人員素質相對不高
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不高,執法隊伍履職守法能力不強,從而導致在執法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良現象。突出表現為不敢為和不愿為、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是指行政執法人員在具體實施執法行為時考慮到個人得失及怕得罪領導而影響到個人事業的發展,不敢有效靈活開展工作,從而放棄法定職責,不作為。不愿為是指一些行政工作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往往“重利輕法”,對應當積極配合的事,由于“得不到利益”就不予配合實施。不能為則是指由于現階段我國的行政立法還不太完善,法律、法規對行政主體之間的權力配置不太合理,行政機構臃腫、職權不清,致使部門與部門之間職權交叉、交疊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本應該由某執法部門主管的事,因涉及到其他部門的若干職權,于是就不得不受其制約,結果導致執法效力相互抵消,使得應當履行的部門不能作為。不想為是指有些行政執法人員工作的責任感不強,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對應管轄的違法范圍及行為,熟視無睹,放任自流。
3.2 我國行政法律、法規尚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相關行政法律法規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政策立法明顯滯后于法律的實踐,進而產生不協調狀況。其次是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在地方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障礙,這同時也是國家法律發展的重要制肘所在。最后是表現在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具體實施之間的矛盾和障礙性體現,可能政策的初衷和本意是良性的,但是實際操作中卻表現出差強人意的效果。雖然有法可依,但是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出現執法不嚴的現象,是值得深思的。
3.3 我國行政執法體制還不健全
我國政府對其行政機構進行多次的改革,但是現在仍然存在著行政執法體制不健全等諸多的問題。一方面,縱向上,上級部門和下級部門之間的權限劃分不夠合理,導致一些行政執法機關的權限重疊,上級部門和下級部門都擁有同樣的行政執法權,管同樣的事,導致重復執法、多頭執法。橫向上,各行政部門之間的權限職責劃分不清,且各個執法主體之間缺乏必要的有效協調配合,導致行政執法職責不清、各自為政,行政執法效率不高
3.4 我國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的行政監督機制不是很健全,各種監督主體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協調互動、科學高效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在行政系統內部監督,對具體行政執法監督,通常由行政執法部門負責自己的行為,這必然導致監督機能失效。由于行政執法監督機制的不完善,進而導致執法人員依法執法觀念不強、不作為、亂作為違法群眾利益的執法現象時有發生,徇私執法、知法犯法等執法亂象。
4 規范我國行政執法的措施
4.1 轉變行政執法理念
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克服各種執法亂象,從根本上來說必須盡快轉變行政執法理念。首先要倡導服務性理念。我國的政府是屬于人民的,一切政策的出發點以及歸屬點均是反映在人民利益之中。在具體的執法行動中,必須貫徹服務性的執政理念。牢記執法的權力來自于人民,要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的而監督。
4.2 完善行政執法相關法律、法規
一定法律制度往往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不例外,必須盡早完善行政執法的相關法律、法規,為科學執法提供可靠準確依據,使執法達到最佳運作的效果。此外在法律法規制定以及相應的執行過程中,需要配備有力的監督機制,如果無法充分保障,將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此外還需要適時做好相關法律的修訂與解釋工作,使其更具操作性,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4.3 明確各行政機關的職能
首先,需要協調好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關系,包括管理以及組織性原則的體現,以及公共設施的使用和共享。其次是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劃分。各行政機關權限不要越界,也不能出現盲區。增加政府各部門之間工作的協調性,以及各部門單獨執行政務時的效率。避免出現不協調的現象,進而影響政府的后續展開。此外,在執法方面要逐步實現重心的轉移,上級部門在執行中適當放權,但要加強管理、監督,進而將行政事務管理達到最優效果。
4.4 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度
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要想提高執法質量,全面系統地規范執法過程,必須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不斷加大約束力度,保障行政權力的正確行使。
監督的形式有多種,不同的情況,也有著針對性的選擇和處理。作為監督內容的重要組成,執法責任制是用作于政府部門行政過程中的具體監督操作。由于我國政務執行過程中,相關的部門存在著忽略行政責任的結果,導致其中存在著很多不良的現象。包括執法過度、執法強度高以及公職權力濫用等。這些方面均是政策執行不當的結果,需要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譬如現在最常見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相應的責任制度、監督制度還未完善。故此,需要進行深入探究,不斷完善執法監督責任制度,才能更加健康、有效的開展執法工作。
4.5 創新行政執法方式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針對現實的執法現狀,不斷完善和發展新的執法理念和執法模式,執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執法者素質不高,信息化程度差等問題導致執法效率差等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急需加強我國行政執法方式的創新。一方面,可以繼續深化政府電子信息化建設。理順執法監測、投訴、處理等電子化執法平臺,使執法更直接、迅速,提供執法效率。另一方面,要制定行政執法的長效機制。行政執法部門應當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符合法律規定的長效執法機制,以維護社會的長期和諧穩定,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
行政執法是一項與人民群眾聯系較為密切,覆蓋面較廣的執法活動,關系到我國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詳實的實施細則,構建科學有力的監督機制,轉變執法理念,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保證執法廉潔、公平、高效。
參考文獻
[1]聶華. 交通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的倫理缺失及其重塑[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付建邦,周群,李莉. 加強依法行政的對策思考[J]. 行政與法,2006,(06):35-37.
[3]肖向榮. 淺論執法規范化建設視野下的司法行政法制工作[J]. 中國司法,2017,(04):17-20.
作者簡介
劉鐘元,男,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卷煙廠行政科項目管理員。
盧敏,男,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