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強
(廣州工商學院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800)
第28屆湯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單運動員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朱強
(廣州工商學院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800)
以第28屆湯姆斯杯中日兩國羽毛球男單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從技戰術層面上對比中國男單選手和日本男單選手得分技術運用特點。研究結果表明:中國選手和日本選手得分技術運用都強調對前半場的控制,中國選手更偏重于防御性的起高球調動對手,使對手主動失誤得分,日本男單選手則更擅長搶網撲球進攻得分和搶網推球主動得分。“殺上網撲”進攻的連貫性是日本選手獲取直接得分的“法寶”;創造直接得分方面,中國選手較日本選手技術運用結構更單一。
湯姆斯杯;羽毛球;男單;得失分
湯姆斯杯羽毛球賽代表了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賽的最高水平,中國隊一直是該項賽事的傳統強隊,但就在2014年印度舉行的第28屆湯杯比賽中,中國卻意外輸給了日本隊,12年來首次無緣湯杯決賽。男子單打的比賽是湯姆斯杯所有單項里面競技水平最高的比賽項目,并且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男單比賽的成敗對湯姆斯杯團體賽最終的勝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新賽制下,羽毛球比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這種偶然性在團體賽中表現更為明顯。在新老交接、實力快速發展的世界羽毛球格局下,中國男子單打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中國和日本作為世界男子羽毛球傳統強隊和新進強隊的代表,通過對比分析第28屆湯姆斯杯中日兩國男單運動員得分技術運用特征,探索兩國運動員比賽各自在技、戰術運用的特點,并最終為指導我國運動員技戰術訓練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以第28屆湯姆斯杯中國羽毛球男單運動員諶龍、杜鵬宇、林丹以及日本男單運動員田兒賢一、桃田賢斗、上田拓馬所參加的34局比賽錄像資料(中國16局,日本18局)為研究對象。
表1 中、日男單運動員基本情況一覽表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訪問知網等各大文獻資料數據庫,下載收集90余篇有關羽毛球的文獻資料,遴選52篇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文章進行閱讀和整理分析工作,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2.2 錄像觀察法
根據研究需要選取第28屆湯姆斯杯中國和日本男單選手所參加的34局比賽錄像(中國16局,日本18局),制作并利用錄像觀察統計表格進行數據輸入,數據輸入之前對每個觀察的技術動作指標進行反復比對,確認標準一致,對各項得分技術進行了數據統計。
2.3 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本研究中觀察的數據進行均值、百分比、標準差等常規數據處理,以上計算用Excel和SPSS17.0完成。
環境話語是環境傳播學研究領域的主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就是探討人與環境互動信息的系統性生成和交換[23]。環境傳播學的學術歷史可追溯到1969年《環境教育關于什么?》一文的發表,當時環境教育和環境傳播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兩面,“旨在培養對環境及其相關問題有深入了解的公民,知道如何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并積極致力于解決問題”[24]2。此后德國社會學家盧曼[25]28將環境傳播定義為“任何一種致力于改變社會傳播結構和話語系統的環境議題的傳播實踐與方式”。環境傳播學是建立在傳播學、環境學、社會學、政治生態學等多門學科基礎之上的一門交叉學科[26],理論目標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釋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3.1 中日男單運動員前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從表2不難看出:中國男單選手前場得分最多的是挑球,占前場得分總數30.52%,其次是搓球和放網,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8.18%和16.23%,再其次是撲球和推球,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2.99%和11.69%。前場得分最少的是勾球,所占比例為10.39%。日本男單選手前場得分最多的也是挑球,占前場得分總數的23.89%,其次是撲球和推球,所占百分比分別為20%和18.33%,再其次是搓球和放網,所占百分比分別為17.22%和13.89%。日本前場得分最少的是勾球,所占比例為6.67%。
中日兩國運動員前場得分最多的都是挑球,且中國選手挑球得分率高于日本選手,出現這種原因是由于挑球相對來說運用起來沒有限制且更加穩定,也有利于爭取足夠的時間回到場地中間,同時更容易造成對手主動進攻失誤。撲球和推球都是作為前場主要得分手段。撲球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反應能力、身體爆發力和快速移動能力,比賽中常常能夠獲得制勝分;推球具有幅度平、飛行快、落點刁等特點,如果應用得當,經常直接得分或創造得分。在撲球和推球得分上日本男單選手均高于中國男單選手。
總體來說,中日男單選手前場得分各項技術運用都比較均衡,無顯著差異。雙方主要是通過控制網前進行搓球和放網得分,中國運動員更偏重于防御性的起高球調動對手,讓對手主動失誤而得分;日本男單選手則偏重于防守的同時進行搶網撲球進攻得分和搶網推球主動得分。
表2 中日男單運動員前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表
3.2 中日男單運動員中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男單選手中場得分最多的是擋球,所占百分比47.62%,其次是抽球和挑球,所占百分比分別為38.10%和9.52%,得分最少的技術是攔網,所占比例為4.76%。日本男單選手中場得分最多的技術同樣也是擋球,所占百分比50%,其次是抽球和攔網,所占百分比分別為43.18%和6.82%,挑球沒有得分。
中日男單選手中場擋球得分使用率最高,這是由于擋球多用于接殺球,能大范圍調動對手,化被動為主動,甚至是直接得分。抽球方面,中國選手抽球得分率少于日本選手,抽球能有效的轉守為攻,本屆湯姆斯杯日本在中場抽球方面比中國占優勢。攔網得分率中國選手低于日本選手。中場挑球得分率中國選手高于日本選手且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中國中場挑球技術使用比較到位。
表3 中日男單運動員中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表
3.3 中日男單運動員后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表4可以看出,中國選手后場得分使用最多的技術是殺球,所占比例76.47%,其次是吊球,所占比例13.73%,再其次是被動吊球和高遠球,所占比例分別為5.88%和3.92%,得分最少的被動抽球,沒有得分。日本選手得分最多的同樣是殺球,所占比例74.19%,其次是高遠球,所占比例10.49%,再次是吊球和被動抽球,所占比例分別為8.06%和4.03%,得分最少的是被動吊球,所占比例3.23%。
表4 中日男單運動員后場得分技術運用對比表
3.4 中日男單運動員直接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無論是中國選手還是日本選手,獲取直接得分的首要技術是殺球,其次是撲球。中國選手后場技術殺球、吊球、高球直接得分率均高于日本選手;前場技術只在放網直接得分率上比日本選手高,其它前場技術直接得分率均低于日本選手;中場技術抽球直接得分率高于日本選手,擋球技術直接得分率低于日本選手。
綜合中日雙方男單選手直接得分技術運用比例進一步分析發現:本屆湯姆斯杯,中國男單選手相比日本選手,整體身高上面更占優勢,后場殺球和吊球中國選手搶的擊球點更高,這樣殺球會更快、更深,吊球會更快、更貼網,這就給對手做反應和回球制造了非常大的難度。另一方面,中國選手是拉吊突擊的戰術打法,同時又擅長劈殺、劈吊邊路和斜角,在比賽中往往能先調動對手尋找機會再突擊一拍,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由此可見,中國選手的后場直接得分能力要強于日本選手。中場技術方面,中國選手中場抽球直接得分的比例高于日本選手,抽球在中場技術中最具有進攻性,抽球速度快、平網飛行,多出現在中場多拍相持階段,由此可見,中國選手中場抓突擊直接得分的能力相對較突出。
日本選手在本屆湯杯比賽中加強了后場進攻的火力,同時又能很好的連貫下一拍的“二次進攻”,日本選手后場殺球和前場撲球的直接得分率加起來就占了全場直接得分一多半。因此,本屆湯杯日本選手“殺上網撲”進攻的連貫性是獲取直接得分和贏得比賽勝利的“法寶”,這也反映了日本選手在身體爆發力、反應速度和移動速度上的絕佳能力。此外,日本選手本次比賽基本上控制住了網前球的主動,利用網前搓、推、勾、撲直接得分率都高于中國選手。因此我國男單運動員應著重加強進攻的連貫性和控網能力的練習。
圖1 中日男單運動員直接得分技術對比示意圖
3.5 中日男單運動員創造直接得分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從圖2可見,中國男單運動員創造直接得分主要以網前的搓、挑、放三種技術為主,這三項技術約占了全場創造直接得分技術比例的70%,其中搓球首當其沖是最得力的創造直接得分手段,搓球和放網連貫著后場的主動進攻來創造直接得分機會。通過觀看比賽錄像以及結合中日兩國全場創造直接得分技術使用比率來看,中國男單選手創造直接得分的手段相對比較單一,使得中國選手的進攻受到最大限制,這樣比較容易陷入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面。此外,中國選手對于從后場到前場的進攻連貫性不強,很容易失去直接得分的機會。
日本男單運動員創造直接得分全場各項技術都有分布,具有代表性的是前場的搓球和放球,中場的抽球和后場的殺球,其中搓球使用比率最高,其次是殺球和放網,再其次是抽球。結合中日兩國全場創造直接得分技術使用比率來看,日本選手創造直接得分技術運用較中國選手更為靈活多變,這樣就會有更多渠道進攻得分。
總體看來,中國運動員主要依靠前場的控制性技術和防守技術來創造直接得分機會,技術運用結構單一,不利于組織進攻,而日本選手創造直接得分技術運用全面,通過控制前場創造進攻得分機會;利用后場下壓連貫下一拍主動得分機會;找準中場相持搏殺當中找準得分機會,多管齊下、克敵制勝。
圖2 中日男單運動員創造直接得分技術對比示意圖
4.1 結論
中國選手和日本選手得分技術運用都強調對前半場的控制,中國選手更偏重于防御性的起高球調動對手,使對手主動失誤得分,日本男單選手則更擅長搶網撲球進攻得分和搶網推球主動得分。“殺上網撲”進攻的連貫性是日本選手獲取直接得分的“法寶”;創造直接得分方面,中國選手較日本選手技術運用結構更單一。
4.2 建議
我國男單選手前場球的處理要更加細膩、精準,同時也要注意技術發揮的穩定性,要提高控網和搶網的意識,盡量避免起高球;中場技術應有效加強中場平抽擋技術的練習,同時應著重控制好接殺擋網的失誤,提高接殺擋網的穩定性;后場球技術應特別注意加強前后進攻的連貫性,還有需要加強處理后場被動過渡球爭搶主動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后場進攻得分的能力,加強后場被動過渡球穩定性的練習力度。
[1] 戴金彪,管穎,盧志泉,蔣健.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術發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報,2008,32(2):86-89.
[2] 張輝,戴金彪,史芙英,劉雅玲,王繼紅.隔網對抗(持拍類)項目技戰術特征[J].上海體育學報,2007,31(4):65-69.
[3] 鐘建萍.羽毛球新舊賽制優秀男子單打運動員后場技戰術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l):93-96.
[4] 戴勁,鐘建萍.羽毛球男子單打優秀選手前場技戰術特征的對比分析[J].運動,2009(2):23-41.
[5] 陳滔.“2010/2011頂級羽毛球賽”男子單打運動員技戰術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5):78-82.
[6] 羅建英.程勇民.現代羽毛球運動發展趨勢及我國發展對策思考[J].體育科技,2002(1):60-62.
ComparativeAnalysisoftheScoringTechniqueUsingofMen'sSinglesPlayers in the 28th Thomas Cup Badminton
ZHU Qiang
(Guangzho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朱強(1990-),湖南常德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