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邰 蔚
園丁多辛勤 桃李滿天下
——記民革合肥市委主委、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謝海濤
記者/邰 蔚

民革合肥市委主委、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謝海濤
30年前,謝海濤從(當時的)蕪湖機電學院畢業,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崗位,從合肥市職工科技大學調入合肥學院的前身——合肥聯合大學任教。
因為幼時受到當教師的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謝海濤憑著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眷念,毅然投身于教師崗位,矢志不渝地堅守在教師崗位上。“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便要對我的學生負責,對我的工作崗位付出,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謝海濤的言語中透露出他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熱愛。“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我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工作。”
他的頭銜很多,但他只讓學生們稱呼他為“老師”,他說只有“老師”是永恒的。
在教學中,多媒體授課簡單方便,但是謝海濤依然堅持用板書,他說:“我不覺得辛苦,這是我的工作,希望能多與學生交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有些知識網上也能找到,但用筆寫下來的都是多年的經驗之談。”記者從采訪的幾位學生中得知,謝海濤更側重從自己多年的經驗出發,講述實踐經驗,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課本知識,他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他上課時精神飽滿、侃侃而談、聲情并茂,還旁征博引,常常把枯燥深奧的知識結合具體事例,生動地傳達給學生,寓教于樂,引人入勝。“謝老師講課十分精彩,介紹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同學們也非常喜歡聽謝老師講一些在工作中的經驗與感受,經常在課堂上引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學生郭珊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作為一名教師,謝海濤始終沒有放棄自身對專業的追求,他覺得只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力證自己的辦學理念。在教學、行政工作之余,謝海濤潛心研修,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近年來在業界重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項目多項。作為專業負責人,他帶領的團隊3年來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上獲獎達90余項。
鑒于多年來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2012年,謝海濤被授予“安徽省級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2014年又獲得“合肥市先進工作者”稱號和“安徽省模范教師”稱號。
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最初只有20位教師和兩百多名學生。只有兩個本科專業的藝術設計系,經過謝海濤十年的奮發積淀和藝術設計系師生的共同努力,發展為有50余位碩博陣容的師資團隊(其中不乏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的高材生),1100余名在讀學生,本科專業增至7個(其中,工業設計專業作為省級特色專業,躋身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藝術學碩士點即將招生),近3年來就業率平均達到98.97%。
自擔任系主任以來,謝海濤的工作量明顯增加。“當領導要盡心盡職,這樣才能起到帶頭作用,作為系的領導,要條理分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結合藝術設計系的實際情況開展各項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不是一個人和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系上下常抓不懈。”他在談及系部管理工作時表示,“在這項工作中,不僅要抓制度的規范,更要抓執行的規范。”對于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他因材施教,帶領藝術設計系不斷進步。在合肥學院綠模大賽中藝術設計系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獨特的設計理念,獲得冠軍。在首屆全國高校美術設計大賽和首屆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中,藝術設計系均取得優異成績。
在人才培養方面,謝海濤說:“人才培養方案是我系辦學指導思想與學科特色的具體反映,直接決定著我系能否培養出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它的制訂與改革關系到系部教學改革的成敗,是一項需要進行細致深入研討的重要工作。”對于教學管理,謝海濤總結到,“責任心、事業心、奉獻心”都要具備。校園中,他的身影總是那么忙忙碌碌,來去匆匆——他在研討有利于教師發展的規章制度,在召開工作會議,在安排外事接待任務,等等。他是藝術設計系的管理者,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于學校,為學校健康有序的發展默默地奉獻著。
藝術設計系能有今天的碩果,成功的背后總是飽含著奮斗者無言的艱辛。為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有相關專業職業經驗,為了藝術設計系更好的發展,謝海濤制定了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謝海濤積極與外界溝通交流,尋找合作對象。他曾獨自驅車到深圳與相關企業洽談合作事宜,苦累不怕,辛勞不懼,最后終于成功與深圳建筑裝飾集團簽訂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研究,為深裝集團定向培養室內設計專業和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謝海濤進一步完善了該培養方案,具體課程教學中,理論課以藝術設計系與深裝集團共建的嵌入式實驗為平臺,實踐環節將集中在深裝集團池州產業園開展。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將實際設計項目帶入教學,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謝海濤還鼓勵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多介紹一些有關職業的經驗,讓學生們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以身作則,為系里的教師做好榜樣。“開展對外合作和交流,是提升辦學理念和提高辦學水平的有效渠道,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與德、韓等國諸多高校良好的合作關系,取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推進了藝術設計系辦學理念的提高。”在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方面,謝海濤如是說。
在管理藝術設計系的十年中,謝海濤一直秉持著“優秀的師資決定著系部的未來”這一理念,支持、鼓勵教師學習、深造,運用“在職深造與擇優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師資隊伍。許多教師考取了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博士碩士,還有從英國、日本、德國、韓國歸來的高材生加盟藝術設計系。赴德國、韓國、日本等國高校學習的年輕教師通過學術交流,引入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為藝術設計系的教學模式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安徽省政協委員和民革合肥市委主委,謝海濤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認識參政議政的使命和任務,長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民生,注重調查研究,在歷次省、市政協會議中提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提案,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一次看到國外的一本雜志上說到關于一個城市的創新能量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所占的比重要達到多少才算是創新型城市,他很快下決心要來了解合肥的情況。他幾次跑到統計局、商務局、文化局以及高新技術開發區,進企業、廠區、學校、圖書館,了解相關的背景,并結合合肥的實際情況,圍繞合肥當年的工作重心,提出了《加強合肥動漫產業的發展,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合肥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幾次約見他了解情況。
為了使調研深入進行,謝海濤和課題組的幾位同志一道,動用一切資源聯系相關人員。有時候為了把一個數據弄得更加準確,使一個建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使整個調研更具有說服力,讓成果能夠推廣出去,他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成本。正是這種“釘釘子”的精神讓他參與的課題年年獲獎,備受關注。同時也促使謝海濤更加努力,“一絲一毫的懈怠都不敢有,好多人都在關注著你,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更應該維護好黨派的形象,樹立一種集體榮譽感,這樣,同志們才能信任你。”談起這樣做累不累的時候,謝海濤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