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霜菊
(江華縣環境保護局 湖南永州 425000)
研究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方法
張霜菊
(江華縣環境保護局 湖南永州 425000)
針對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方法相關內容,做了簡單的論述。污水處理廠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合理選擇污染指標,通過采取類比法與在線監測法等,科學評價污水處理廠環保性能,提升驗收監測的公正性,保證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效率。
污水處理廠;竣工驗收;環境保護;檢測方法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深,城鎮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使得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各地區積極開展污水處處理廠建設,以解決城鎮污水排放問題,減少污水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開展污水處理廠建設,需要做好環境影響評價,為后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數據信息支持。
做好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對預防環境污染,提高環境保護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環境監測是為了了解項目污染源排放的實際情況,掌握環保設施運轉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主要監測廢水,以江華污水處理二廠為例,在污水處理廠進出口設置監測點,對pH、流量、CODCr、NH3-N、DO、BOD5等污染因子,采取在線監測與定期檢查的方式,由廠內分析化驗室與環境監測站負責,按照GB18918-2002標準,進行水污染處理效果檢查。
2.1 驗收監測要求
開展污水處理廠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要加強以下要點的把控:①持證上崗。監測人員必須要持證上崗;使用處于有效期的儀器;獲得的監測數據要經過三級審核。②水質監測工作。采取加標回收與質控樣等方式,以確保監測過程中檢測的準確性。③完善質量控制程序。實驗室需要健全質量控制程序,以確保監控監測與校準的真實有效性。
2.2 核實資料
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現場勘查工作的開展,重點在于核對收集的監測資料。同時要調查以下內容:污水處理廠基本狀況;廠規模與布局情況;污水處理工藝和運行實際情況等,相關人員需要做好檢查記錄,重點記錄試生產以來的月排水量與處理工況等,明確生產負荷情況,看其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要核對處理水量與工藝等情況,準確計算實現環保驗收監測工況所需要具備的處理能力[1]。
2.3 現場檢查內容
開展竣工環保驗收現場勘查工作,主要是勘查污水處理廠建設環境,明確地理位置與生產布局等,具體包括周邊噪聲敏感點以及居民分布情況等。檢查污水處理廠監測點位與數量等。檢查污水處理措施,包括生活廢水與生產污水等。除此之外,還需要檢查污水連續監測系統裝置,明確裝置連續運行情況。
2.4 編制驗收監測方案
按照環境保護檢測相關規范,包括監測技術規范與質量保證手冊等。現場監測期間,需要明確建設單位生產情況,以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與公正性,避免發生作假情況。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對采樣誤差的控制,確保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對于異常數據,做好數據分析,確保數據的真實性與代表性[2]。
3.1 案例概述
以江華水處理二廠為例,其設計規模為4萬m3/d,先期日處理規模達到1萬m3/d,項目占地約30畝,采用改良型氧化溝工藝,需達到國家規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通過采集與整理分析監測數據的方式,對此工程環保能力進行評價。此項目只負責污水減排任務,不具體分配總量指標,主要針對COD與NH3-H污染因子進行考核,現對此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做以下論述:
3.2 環保驗收監測數據
3.2.1 污染源監測標準
污水處理廠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其污染物主要包括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本文主要以水污染與大氣污染物監測驗收為例進行論述。揚塵排放標準如表1,廢氣排放最大限制中氨氣為 1.50(mg/m3);硫化氫為 0.06(mg/m3);甲烷為 1(mg/m3),按照此標準進行驗收監測與評估。

表1 揚塵排放標準限值
廢水排放標準限制如下(GB18918-2002一級A標準):pH為6~9;CODCr為 50mg/g;BOD5為 10(mg/m3);SS 為 10(mg/m3);TN 為15(mg/m3);TP 為 0.5(mg/m3)。 基于預測進水水質與出水水質要求,經過處理的污水,其污染物去除率要達到A級標準:CODCr≥83.33;BOD5≥86.67;SS≥95.45;NH3-N≥80;TN≥51.14;TP≥85.7,因為二級處理廠各項指標難以達到A級標準,因此需要采取同步脫氮除磷功能的二級強化處理工藝。廢氣處理主要采取堿吸附法與ECOLO等,以確保臭氣處理率能夠>60%。
3.2.2 監測結果
在此污水處理廠廠界位置處,布設監測點位,采取在線監測與檢查的方式,搜集與整理驗收數據。在監測期間,廠界廢氣無組織排放檢測點位,其污染物濃度監測數據如下:NH3≤1.5mg/m3,排放量為 0.482t/a;H2S≤0.06mg/m3,排放量為 1.914t/a;臭氣濃度<15,此結果符合環保驗收規范。污水泵站(污水量為7.3×106m3/a)監測結果:NH3-N5mg/L;COD 排放濃度 50mg/L;臭氣濃度<9,符合環保驗收標準。
3.3 監測管理方法
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始終是湖南省環保工作的重點,通過不斷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提升污水日處理能力。為了加強環境監管,各城市積極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在各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設置污染源監測裝置,實現在線監測,實時監控污水處理實際情況,明確污水出水質量。利用在線檢測技術,可以為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提供新方法與工具,提高驗收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能夠確保環保驗收結果的科學性[3]。
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嚴格按照驗收規范與項目要求,做好現場稽查與檢查,全面收集數據信息,為環保驗收評估,提供數據支持。在環保驗收監測工作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采取在線監測的方式,可保障竣工驗收階段的監測質量,還能夠為后期環保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極大的便利。
[1]范佳鈺.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規范的探索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6):153.
[2]胡斯翰,鐘 曉,潘淑萍.城鎮污水處理廠惡臭源強及監測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9):91+99.
[3]田志仁,夏 青.石油煉制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檢查常見問題[J].中國環境監測,2017(01).
X830
A
1005-7897(2017)16-0215-02
2017-8-11
張霜菊(1974-),女,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