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濤
(柳州市綠化工程處 廣西柳州 545002)
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的情況分析及發生特點
韋柳濤
(柳州市綠化工程處 廣西柳州 545002)
日本雙齒長蠹蛾作為危害我國洋紫荊主要害蟲之一,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及破壞能力。因此,本文從日本雙齒長蠹蛾生物特性出發,探討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的具體情況及相關特點,在文中最后提出解決措施,為促進我國園林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日本雙齒長蠹蛾;洋紫荊;措施
日本雙齒長蠹蛾主要分布在我國山東、河北等省份,是觀賞植物洋紫荊、羊蹄花等主要危害生物。日本雙齒長蠹蛾的幼蟲及成蟲均喜花木枝干,特別是幼樹枝干。樹枝在日本雙齒長蠹蛾長期蛀食下枝干內部被食空,當護林員發現時,樹枝大多死亡,無法挽救[1]。洋紫荊是我國主要觀賞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街道,是春季觀花效果較好的植物。但洋紫荊飽受日本雙齒長蠹蛾折磨,不僅嚴重影響觀花效果,還影響樹木長勢,為掌握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規律及特點,本文根據現有研究條件對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的情況予以分析,目的是為園林防治提供必要數據支持,促進相關研究的發展。
1.1 幼蟲危害
日本雙齒長蠹蛾產卵時間主要在每年的5月上旬,一次性產卵可達數百顆,蟲卵遍布洋紫荊樹枝內部,成蟲會在洋紫荊樹枝內部啃食出卵道,將蟲卵產于卵道內。因每天5月上旬天氣逐漸變暖,洋紫荊枝干開始復蘇,汁液較多,蟲卵會在1個星期內卵化,變成幼蟲,因此5~6月為幼蟲為害期。此時期的幼蟲多為低齡幼蟲,它們食量僅為成蟲的1/5,鉆食洋紫荊樹枝深度較淺,多數幼蟲均處于樹枝皮下0.3cm處。觀察洋紫荊樹枝外部可發現,大量蟲糞及皮屑,這些幼蟲產物構成最初的幼蟲通道(圖1)。幼蟲在傍晚時通過通道爬出,啃食洋紫荊樹枝外側皮層,此危害較小,噴砂殺蟲劑即可起效。

圖1 通道
1.2 成蟲危害
當幼蟲變成成蟲時,紫荊樹枝內部蟲道不斷擴大,外部甬道長度及寬度也在增加。此時成蟲食量大增,啃食速度及消化速度極大,據相關統計每只日本雙齒長蠹蛾(成蟲)每天可啃食3.5cm×25.9cm的樹干。此時,一般除蟲措施對日本雙齒長蠹蛾(成蟲)無效,洋紫荊死亡速度加倍。成蟲體積多為6mm長,寬度有2mm,顏色多為黑褐色,身體大部分被鋸齒狀組織包圍。老熟幼蟲(圖2)多呈現乳白色,體長為4mm,有3對足,爬行能力較好。

圖2 老熟幼蟲
2.1 1年1代
1年1代是日本雙齒長蠹蛾生物特點,老熟幼蟲在樹枝內的蟲道過冬,直至來年3月份蘇醒,進行尾交,成蟲于每年5月份羽化,尾交當晚立即產卵,產卵時間持續4d。據觀察,日本雙齒長蠹蛾羽化時間多選擇在午后,羽化后成蟲將蛹殼直接插入去年啃食出的蟲道內,將蟲卵無規則的產于蟲道內。但成蟲生命期較短,一般只有3d左右的生命期,其重要生物學功能即為繁殖,日本雙齒長蠹蛾(成蟲)飛行功能一般,具有明顯的弱趨光性。
2.2 重要危害洋紫荊枝干
觀察顯示,日本雙齒長蠹蛾無論是成蟲還是幼蟲主要危害洋紫荊枝干,危害部位集中在樹干中下部,即距離地面1.2~3.2m處。樹枝主干處,多見幼蟲皮屑及糞便,外通道明顯,幼蟲啃食過的樹枝外側表皮嚴重受損,樹枝營養供給不及時。內部樹干被幼蟲不斷啃食,樹木紋理遭到破壞,全身“經脈”受損,營養無法傳遞到樹干各處,致使樹木枯亡。
隨著園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防治措施不斷應用到殺蟲滅蟲工作中[2]。針對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的情況分析及發生特點,可以實行以下幾種預防措施:
3.1 燈光誘殺
這種殺蟲技術主要依靠日本雙齒長蠹蛾的弱趨光性,園林工作人員可以采用頻振式誘蟲燈進行誘殺[3]。該措施主要誘殺成蟲,推薦在4~5月應用。將成蟲誘殺,阻止其在洋紫荊枝干處產卵。
3.2 強化檢疫
因日本雙齒長蠹蛾體積較小,蟲道隱蔽,活動多出現傍晚及夜晚,不易被發現。在危害選擇上,主要啃食苗木,不傷害樹葉及果實,因而很難被發現。針對這樣的客觀情況,只能加強檢疫措施,嚴防死守,杜絕其擴散及繁殖[4]。①在選擇洋紫荊苗木時,要嚴格檢查苗木質量,實行檢疫流程,證明洋紫荊沒有健康問題,不攜帶蟲卵后方可種植。②對周邊樹木的檢疫,嚴格檢查周邊其他品種觀光植物是否出現日本雙齒長蠹蛾,已經發現立即處理。③嚴格的復檢,對已經出現日本雙齒長蠹蛾的洋紫荊,要執行嚴格的復檢,對相關情況予以了解,在執行滅蟲措施。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在我國實行時間較早,措施較為齊全,此種預防措施多是在蟲病不能控制的前提下進行。常規措施為清理已經遭受到日本雙齒長蠹蛾啃食的洋紫荊,進行焚燒或無公害處理,將蟲源盡可能降到最低。
3.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園林殺蟲中使用最多的措施,該種殺蟲措施是針對日本雙齒長蠹蛾時間活動特性進行。以噴灑20%速滅殺丁3000倍液或12%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為主,時間一般選擇為3~4月,6~8月。此時,要求殺蟲人員嚴格按照殺蟲程序進行,在藥液配比上一定要嚴格遵守藥液配比比例。日本雙齒長蠹蛾成蟲時外出時間不規律,因此要選擇具有長效性的殺蟲液。如噴撒殺蟲液效果不理想,可使用殺蟲液堵塞蟲孔。將殺毒液與泥土混合,或與木屑混合,員工手帶橡膠手套將混合了殺蟲液的糊狀物體,涂抹在樹干外甬道處,進行堵塞,從而殺死日本雙齒長蠹蛾。但此種殺蟲措施耗時費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進行,一般園林單位均不采用堵塞蟲道防治措施。
3.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首選管氏腫腿蜂,其主要寄生在日本雙齒長蠹蛾幼蟲及蛹時期。放蜂時間多為每年5月中旬,管氏腫腿蜂尋找到樹干內蟲卵后立即寄生,可快速消滅正在卵化的蟲卵,達到祛蟲的效果。
3.6 加強管理
加強對日本雙齒長蠹蛾的管理,一旦發現日本雙齒長蠹蛾立即上報,制定可行除蟲措施。同時,要加強洋紫荊生長能力,定時輸送營養液,提高樹木抗蟲能力[5]。同時做好景觀園林除蟲、布控措施,詳細掌握蟲口密度,分析蟲口遷移路線,制定來年預防措施等。
日本雙齒長蠹蛾危害洋紫荊情況惡劣,需及時防治。但危害前期,樹木外觀無明顯表現,均有少量通道貼服在樹干外側。危害后期,洋紫荊枝干內部被完全蛀蝕,僅剩一層樹皮,洋紫荊完全枯萎,死亡。加之日本雙齒長蠹蛾具有反復取食的習性,對城市園林綠化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分析日本雙齒長蠹蛾侵害特點及生物學特性,可以為防治日本雙齒長蠹蛾提供可靠信息。也為我國園林綠化工程做出一份貢獻,為祖國春夏添一份“紫荊”色彩。
[1]劉 晨,朱耿平,陳易彤,等.球孢白僵菌和綠僵菌對日本雙棘長蠹林間防治效果的研究[J].環境昆蟲學報,2015,37(2):343~347.
[2]陳漢杰,曹川建,雷銀山,等.不同劑型迷向劑處理對蘋果蠹蛾控制效果比較[J].生物安全學報,2015,24(4):315~319.
[3]尚素琴,柳永花,劉 龍,等.亞致死質量濃度吡蟲啉對蘋果蠹蛾解毒酶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3):131~137.
[4]楊曉軍,李 洋,鄭斯竹,等.北美地區常見4種齒小蠹屬昆蟲的檢疫鑒定[J].植物檢疫,2017,31(2):41~45.
[5]劉學偉,呂 全,孟賢靜,等.中國落葉松八齒小蠹伴生粘束孢屬真菌的鑒定及其系統發育分析[J].林業科學,2016,52(8):76~87.
S763.7
A
1005-7897(2017)16-0221-02
2017-8-5
韋柳濤(1978-),壯族,廣西柳州人,助理工程師,大學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