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推進東盟國家語言譯配中國優秀影視劇并在對象國傳播的綜合對策建議
東盟國家是我國對外傳播的重點區域,自貿區的大背景下,建設命運共同體,目前正值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優秀電視劇的譯配、交易和播出剛剛起步,空間巨大,卻面臨資金不足、人才匱乏、資源短缺、體量不大的困難,也存在著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建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相關部門對東盟國家語言譯配中國電視劇的譯配、交易和播出給予宏觀政策扶持,包括版權政策、資金政策、交易政策、播出政策等方面的積極支持。并基于廣西電視臺的實踐總結和探索研究,給予特殊的扶持。
塑造中國國家新形象、提升中國軟實力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中國需要在對外傳播中尋找更恰當的方式,消除國際社會的隔閡和疑慮,在國際傳播中還原中國“和平與發展”的真實國家形象,并最終實現民族復興。建議國家適當調整對外傳播策略,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東盟傳播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東盟國家語言譯配中國優秀影視劇并在對象國主流電視媒體播出的支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對象國語言本土化譯配項目”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這個工程的開展,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影視合作和交流拓展了很大的空間,也為廣西電視臺拓展面向東盟國家的優秀國產電視劇對象國語言譯配工作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空間。如果能夠加強該項目的戰略規劃與政策引導,強化可持續動力,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面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可持續發展角度,對以影視劇對象國語言譯配為代表的國際傳播戰略進行系統規劃,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做好頂層設計。根據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國一政策”的指導方針和實施細則,不同的國家,應該提供更適合播出的影視節目可供選擇,給予應有的推廣經費,確保能夠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比如越、柬、老、緬、泰五國,雖然都地處與中國接壤的中南半島上,越南與中國意識形態相近,歷史關系特殊;泰國開放度高,經濟較為發達;其他三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文化產品稀缺。國情各有不同,需求各有不同。
另外,“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對象國語言本土化譯配項目”能否把各個語言包擴容,并保持一定年限內的一貫性和關聯性,避免出現今年是這個語言包,明年是另一個語言包,而同一國家的語言包今年有明年沒有,或者是今年有了不知道哪年還有的狀態。電視劇的題材類型和內容上,不同國家應有所區別,相同國家應有連貫性;語言包的體裁上,電視劇、電影、動漫和紀錄片既要關聯,又有差異。廣西電視臺與泰國國家電視臺在合作協議項下常年合作,每年合拍不少于一部紀錄片,這一合作已經堅持了八年。項目上充分溝通,差異互補,留下備忘;規劃上充分協商,簽署紀要,逐年執行。因為有這樣的合作基礎,廣西電視臺與泰國國家電視臺的合作發展得非常順暢。在常年的合作中,增進互信,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情誼。針對東盟十國的重點國家,電視劇譯配項目如果都能有個五年規劃,廣西電視臺的工作就能夠精心布局,有計劃地推進,對象國也能夠心中有數。
這需要從政府層面為電視劇譯配與發行交易創造寬松的環境,鼓勵適當的市場行為,再通過良性的市場競爭,培育出一批優秀的譯制、制片和發行人才。如韓國政府對于韓劇的海外發行十分鼓勵,對于報批的制片商可給予制作費用80%的補貼,對于韓劇海外宣傳推廣也有相應的優惠政策。國家應該大力扶植有能力走向海外的制片商,在經費和宣傳上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包括通過與國內有影響力的電視臺和有區域外交任務以及有電視劇譯制經驗的電視臺或公司合作,鼓勵更多的優秀電視劇作品走出國門,走進東盟。
廣西電視臺這些年的對外傳播實踐表明,廣西電視臺可以擔當國家對東盟傳播的相關任務。把廣西電視臺的對外傳播活動系列納入國家層面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規劃,把譯制劇作為對東盟國家傳播的重要內容,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投入力度,利用廣西電視臺與東盟國家主流電視平臺建立的友好關系,大力推進合作傳播,拓展合作傳播渠道,著力推進“借船出海”“借臺唱戲”。國家要鼓勵合作播出,鼓勵與東盟國家的主頻道、主流媒體合作。從國際傳播“渠道”建設角度來看,不單單只重視跨境采訪、駐站設點、巡演展播、購買時段、租用頻道等簡單手段,因為這些行為組合往往容易被貼上意識形態滲透的標簽,引起對象國的猜疑和戒心。更現實可行的路徑是與東盟國家主流媒體進行泛文化、純市場的影視劇譯制交易合作,讓同樣為東盟國家老百姓接受和歡迎的中國優秀電視劇進入對象國的千家萬戶,架起兩國人民之間相知相融的文化之橋、影視之橋。

↑廣西電視臺譯配推廣團隊攜多部越南語譯配作品參加2016年越南國際影視技術展
本土化是提高國際傳播效果的有效舉措,也是國際一流媒體的通行做法。通過對象國本土化,能準確了解當地受眾需求,充分適應當地歷史、文化環境,提供符合當地受眾口味的電視劇等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增強對當地受眾的吸引力,贏得當地受眾的喜愛。建議大力拓展東盟傳播陣地,逐步實現機構本土化、人員本土化、內容本土化,進而突破市場本土化、資本本土化,實現信息采集、編輯制作、印刷發行、信號傳輸、產品營銷等在當地完成,提高傳播效率,增強傳播實效。
2016年7 月在越南河內舉辦的“2016 越南國際電影電視技術展”上,廣西電視臺展出了近年譯制的部分影視精品節目,包括反映中國當代社會風貌的都市情感劇《大丈夫》《北京青年》《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反映廣西地理人文風情的優秀紀錄片《秘境廣西》《長壽廣西》等,越南國家電視臺(VTV)、新加坡 Global Screen 公司、西貢環球影視傳播公司等多家版權采購商與廣西電視臺進行了有關版權銷售方面的業務洽談,這些采購商都表示,他們更加傾向于采購譯配成自己國家語言的中國電視劇。
2016年12月,廣西電視臺譯制團隊再次走進越南國家電視節,更充分深入地了解對象國電視劇的本土化市場。與開辦電視展播周和異地采訪的目的不同,不是送什么,而是深入了解人家有什么、要什么、缺什么。把兩國不同的影視內容與市場需求的信息對等,明確和豐富起來,有的放矢地研究確定我們的影視市場譯制交易機制和策略。這項工作仍遠遠不夠。

↑ 越南配音演員阮氏青玄、阮紅茸向越南影視采購商發放譯配作品簡介
目前,國內影視劇節目產量巨大,制片公司分散,版權價格逐年上升,國內制片公司數以千計,節目較為分散,溝通效率低下。以電視劇為例,國內超過3000家電視劇制作機構,每年獲得播出許可劇集為15000集左右,每年播出量約8000集。制片公司大多會選擇銷售獨家版權的方式合作,將風險和資金壓力轉移到購買方。①張柳.國內影視劇內容版權市場分析[J].視聽,2015(6).
電視劇版權交易在我國還屬于一個比較新的課題,目前還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需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場規律的版權交易服務體系做支撐。現階段全國實際上有十幾家影視版權網絡平臺,其中有幾家是由有官方色彩的行業協會主辦,以行業資訊和智能管理服務為主,實際交易很少;也有幾家以媒體集團主辦為主的平臺,雖然以交易為核心,但仍不夠開放和規模化。
目前,如何搭建一個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平臺,建立譯配電視劇版權公正合理的交易規則,降低成本,規范市場規劃、程序和行為,讓市場能有效配置資源,顯得尤為緊迫。當務之急是針對中國與東盟影視劇交易的現狀,開展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建議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在廣西南寧搭建中國—東盟電視劇版權交易平臺,把東盟國家和中國內地、港臺地區的電視劇都納入這個平臺,以影視版權為核心,著力打造基于大數據技術支持的影視版權評估定價交易系統,為電視劇譯配和播出機構搭建一流專業水準的信息發布、版權交易、金融支持和專業服務平臺。
中國—東盟電視劇版權交易平臺將圍繞影視版權產業的“產供銷”環節,以交易為核心、提供版權登記、版權代理、版權融資、版權維權等功能。
在當下“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用互聯網手段來建立版權保護流程,確保交易各方的誠信和交易。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創新理念,采用第三方托管的電子支付方式,為影視版權的上下游服務,讓目前中國多而散的電視劇版權集中到平臺上交易。劇目生產方和播出方的對接、交易,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完成。這個系統讓交易各方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前期服務管理成本,建立起一個順暢優惠快捷的版權交易網絡平臺市場,符合互聯網大數據的新興生態環境,符合市場規律,符合包括廣大網民在內的受眾的需求和業界規律。
廣西電視臺在近年對東盟的傳播實踐中,遭遇的最大難題就是人才與資金短缺。廣西電視臺雖然比較了解對象國的需求,也具備主動應對的能力,但由于沒有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很多策劃好的項目沒法實施,由于版權費用高而拿不到優秀影視劇,譯配劇數量有限,形不成規模,平臺建設的投入更是無從談起。
中國與東盟十國相鄰,地緣相近,文化相融,與西方國家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廣西有著豐富的對外傳播資源,擁有對東盟國家傳播的便利條件,建議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作為國家廣播電視傳播方面的權威部門,在政策上加強引導和扶持。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廣西電視臺對東盟傳播專項資金扶持,既保證國家重點對外傳播項目的順利實施,更多地支持、鼓勵各地方媒體在對外傳播上的強強聯合,整合地域資源,搭建平臺,形成聚攏效應,聯手打造品牌,實現對外傳播的目標。
在對東盟傳播方面,政府主導是前提,市場化運作是手段。現在國家的對外傳播工程,光靠國家掏錢,不是長久之計。國家可以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導,成立社會化對東盟文化傳播基金(或是影視劇譯制引導基金),支持對東盟傳播,加快推進用東盟國家語言譯制中國優秀電視劇在東盟國家播出工程。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財政部門、新聞出版廣電文化部門主導,國有、民營的企業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東盟文化傳播基金(或是影視劇譯制引導基金),促進文化與資本的有機融合,搭建資本與產業的順暢通道,為東盟文化傳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以應對廣西對東盟傳播工作中面臨的市場活力不足、平臺影響不夠、企業融資困難、投資渠道不暢等問題。在運作過程中吸納國有資本、民間資本的加入,充分發揮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
目前,東盟譯配劇盈利模式缺乏,市場處于培養開發階段,多元化經營理念欠缺。其實,譯配劇在衍生品開發方面有著較為開闊的市場空間,電視劇本身只是這個市場中一個環節,圍繞電視劇內容,在屏幕之外,可以有所作為。優質的電視劇并不是一次性資源,其后期價值也并不只是二輪甚至三輪重播。成功的電視劇播出后,能帶動其主題歌、周邊產品、原著小說、漫畫、劇集DVD的熱銷,緊跟而來的是續集、特別篇,甚至電影。進而國內企業廣告跟進,為其他產品進入東盟市場開路,所謂電視劇搭臺,產業產品唱戲。韓劇就是這樣的一條發展路徑,憑借其國內精良的制作水平,將韓劇產業的投資源延伸到國外,增強了產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制作商也賺得大筆外匯。
借鑒國外的做法,可以積極鼓勵和引導國內巨大而活躍的資本市場進入東盟影視傳播產業。比如吸引上市文化企業和大型民間企業投資中國優秀影視劇對東盟國家傳播,既可以靠賣劇贏利,更可以引發其他文化產業對電視劇的持續投入。東盟華人的數量并不小,并且有一定的影響力,引導民間資本和海外資本攜手,多方合作,加速中國譯配劇在東盟的傳播也是一種途徑。
產業的競爭在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國與國之間存在著顯性或者隱性的審美差異、語言差異、文化制度差異等諸多文化差異,再加上文化貿易自身所具有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使得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遇到了許多限制與阻礙。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一支強大的專業團隊作保障,以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東盟各國國情不同,語言相異,中國文化產業要與之對接,亟需大量既懂東盟各國語言、又懂文化產業的國際性專門人才。要實行高端人才引進戰略,開辟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引進一批懂得國際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熟悉國際文化市場的專業人才,完善人才選拔、聘用、激勵機制,通過“引進來”和“送出去”,造就一批通曉東盟國家文化市場運行規則、熟悉當地法律法規、具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復合型跨國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廣西電視臺譯制劇團隊在合作中引進東盟國家專業人才,發揮了很好作用。
在此基礎上,制作和播出機構可以共同組建成立中國—東盟影視劇譯配產業聯盟,建立“聯盟+平臺”合作機制,以統一的交易模式、交易規則、收費標準及會員體系聯合運作。通過孵化優質譯制劇項目、培育影視制作企業、培養影視專業人才,整合影視版權產業的各方優勢力量,聚集人才,吸引企業,形成行業,發展產業,為中國—東盟影視行業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生態環境,提升東盟傳播中影視劇譯制、交易、播出的市場占有份額。
綜上所述,國產優秀電視劇要真正走進東盟國家,走向市場,走入對象國千家萬戶,自我發展,需要機制創新、支持探索、賦予政策、投入資金、聚集人才、重視版權等等,積極推進搭建中國—東盟影視劇譯配、交易、播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