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青
摘 要 虎日——彝族宣布戰爭的日子,在2002年的這一天寧蒗縣跑馬坪鄉的彝族人公開宣布了對毒品的戰役。《虎日》這部人類學紀錄片主要講述了寧蒗彝族動用家支的力量,舉行儀式,幫助家支成員成功戒毒的事情。這部紀錄片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影視人類學的新視角,更加推動了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學不再是關在象牙塔里的學科,有了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功能。
關鍵詞 虎日 戒毒 家支
中圖分類號:R169.1 文獻標識碼:A
在虎日這一天,由今古忍所家支帶領的一千多人,分為了三個分支,每個分支的頭人將家支成員(包括吸毒成員)聚集在開闊的山坡上,舉行了肅穆的戒毒儀式。那么為什么寧蒗彝族家支要為成員戒毒呢?戒毒儀式中的各個象征符號又是什么意義?為什么這樣的家支力量會促使戒毒成功率高達60%以上?
首先,我就自己的觀點分析寧蒗彝族為何要將吸毒這種看似個人的事件,上升到整個家支的層面,動用家支的力量來幫助成員戒毒。寧蒗彝族所固有的家支觀念,使每一位家支成員只相信血緣,他們認為血緣相近的人才是可靠的。當一個人染上毒品時,他最先想到的交易對象一定是自己的親人,只有家支成員才是可靠的。這樣固有的血緣觀念將原本私人的事情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威脅到了整個家支的穩定,這便是動用家支力量戒毒的原因之一。我們也可以聯想到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的論述,寧蒗彝族家支無疑是鄉土性的,每一個社會成員在這里土生土長,完成社會繼替,社會結構是鮮少變動的,這無疑是費孝通先生論述的鄉土社會的典型。這是一個穩定的,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當毒品出現之后,社會的穩定性遭到破壞。當這樣一種穩定的傳統遭到沖擊時,長老(頭人)權力便跳出來發揮其教化的作用。我們可以說彝族動用家支的力量來幫助成員戒毒,本身就是從社會層面出發的,家支的頭人發揮其權威來教化不合傳統的家支成員,以恢復整個家支的穩定。
在整個《虎日》的記錄片中不斷出現多種儀式,儀式本身指不運用技術程序,單純的求助于神秘力量的場合時的規定性正式行為。在這樣一個求助于神秘力量的儀式中的種種象征符號究竟有什么意義呢?特納所說象征符號是保留著儀式屬性的最小的單位,每一個象征符號都有其指示的意義。詳細來說,豬膽牛膽作為儀式中的象征符號是用來占卜,占卜整個儀式是否成功;雞血象征著一種決心、信任、結盟、不背棄;摔碎的碗本身就是一句話,一句表決心的話;而每個人的血手印也有類似的集體表象;虎日所象征的是宣戰,對毒品的宣戰。我們看到的這一系列象征符號的意義,從其兩極性來看,是在激起吸毒人員情感的同時達到重新整合社會的需求。
在分析過動用家支力量幫助戒毒、象征符號的意義之后,我們不禁會想到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幫助這些吸毒人員成功戒毒。就我粗淺的分析來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便是家支的力量,我在之前的分析中也提到過今古忍所家支社會的穩定性,這樣的一個穩定的社會,傳統的教化足以解決當前的吸毒問題,彝族家支便動用了頭人的權力,讓代表社會規范的頭人來教化這些吸毒人員。從吸毒人員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中的規范是他們從小到大都在不自覺遵守的,是多年教化的結果,當他們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他們與生俱來的規矩被打破時他們便會感到恥辱。而本身這樣的家支力量就是一種地方的權力話語,這樣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力是彌散式的參與式的,家支中的每一個人都參與了權力話語對主體的塑造,每一個人都是權力的共謀犯。
第二個原因便是寧蒗彝族家支的一種規范化的裁決,也可以說是一種規訓的手段。在這里家支充當了一個小型的“司法機構”,有自己特殊的審判機制,用福柯的話來說這樣一種規訓懲罰是在縮小差距,劃分等級。這也解釋了為何寧蒗彝族家支戒毒人員的復吸率如此之低,當他們復吸時便被自動化分出去,他們便成為了家支社會的邊緣人物,他們喪失了自己在這個社會的一切尊嚴和權利。家支這樣一個小的規訓懲罰“機構”,會對成功戒毒的人加以獎賞,對復吸的人進行懲罰,當然這樣的獎賞與懲罰是建立在靈魂上的而非肉體。但這樣靈魂上的懲罰對這些復吸人員來說更為殘酷,我們之前也討論過了,寧蒗彝族的家支社會是一種穩定的熟人社會,當其中的某一個社會成員被這樣一個熟人社會邊緣化,處于差序格局中的最外一圈,原本熟悉的關系網絡被打斷,這無疑是十分殘酷的懲罰。這也解釋了記錄片中所講的,一些復吸人員會采取自殺這種極端方式。這樣一種自殺的方式是把原先對靈魂無止境的懲罰轉移到了對肉體的短暫懲罰之上。
第三個原因我認為是信仰的力量,彝族的祖先信仰也為戒毒的成功做出了貢獻,人們處于對祖先的敬畏便不敢再接觸毒品。正如涂爾干所論述的神圣與世俗的二分法,這樣一種戒毒儀式無疑是神圣的,是在追求一種與祖先產生聯系的神圣的信仰,當這樣的聯系一旦達成便不能違背,違背就會遭受祖先的懲罰。
類比特納所提出的延伸個案法,我們可以將“虎日”這一寧蒗彝族戒毒個案放置到更廣闊的語境中,構建一張更宏大的網來捕捉戒毒儀式在各地的可行性。這樣一種動用感情的力量來幫助抵消生物成癮性的方法是可觀的,這讓我們在欣喜之余不禁思考人類學的功用,希望在對社會的整合方面人類學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鄉土重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 特納.象征之林[M].趙玉燕,歐陽敏,徐洪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 福柯.規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書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