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AI雖已來,未來還未知。
2006年,人工智能迎來大爆發。可以說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深度學習(DeepLearning)的提出,人工智能開始迎來第三次發展高潮。毫不夸張地說,這個時代可能會讓人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突變”。一批批科學家、工程師離開實驗室,在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領域踏上“創業”之路。

在創業者的預想中,人工智能將像水、電、網絡一般,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變成人類的一種基本能力。在李彥宏等人的想象中,人工智能是可以讓物體都“懂人話”。
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汽車、家庭機器人等場景正撲面而來。未來,數以億計的終端還會把數據源源不斷地傳回云端,并聯合邊緣計算,使機器的“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完成更多任務,也更懂每個人的需求。
AI+場景
2014年加入人工智能創業大潮的Misa是國內領先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公司Rokid的創始人,“月石”是Rokid最近才發布的一款新品。Misa稱,他們很快會再發布第三款產品,快速迭代,為應對市場更激烈的競爭做準備。
行業如今的發展速度讓Misa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他說:“如果放在兩三年前還好,但現在,人工智能技術演變得太快了,以前一年一次技術演變,現在幾乎幾個月就有大的技術演變。把人工智能產品當作高效工具用完全沒問題,這個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公司也在2014年11月上線了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三年來亞馬遜不斷更新、強化Echo,如今的Echo已經具備語音購買、語音支付、閱讀新聞、播放音樂等功能。它所實現的人機對話在今天的機器場景應用中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亞馬遜如今取得的成績跟它的整體策略有很大的關聯,那就是產品落地。亞馬遜硬件負責人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亞馬遜是從消費者需求中推導出了Echo的形態:首先必須是家居設備,價格不能太貴,最好每個人都買得起;其次是共有需求。
押注語音和無人駕駛的百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曾說,對話式的人工智能需要合適的場景。百度的做法是推出DuerOS系統,將其作為對話服務和技能框架的接口。對于前者,DuerOS可為終端設備提供各項請求支持,體現的是DuerOS的終端能力,比如:將DuerOS嵌入手機,用戶就可以通過語音操作打電話給家人或者向餐館訂餐;將DuerOS搭載在汽車上,則可以實現車輛控制功能。對于后者,DuerOS可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豐富的創建方式,體現的是它的技能開發能力。在場景上,百度現在主要布局了智能家居、車載和手機三塊,已和美的、海爾等家電品牌以及手機廠商vivo等達成合作。
出門問問則選擇打造覆蓋多場景應用的虛擬個人助理產品“問問”,通過自家智能穿戴設備如問問手表、問問耳機、智能車載產品、手機語音助手App以及智能家居產品全面覆蓋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消費者而言,只需登錄一個“問問”賬號就能得到以上所有服務。對場景應用的把握讓出門問問提前意識到了產品落地的重要性。今年,在各家公司將爭奪重點轉向前裝市場時,出門問問選擇與大眾建立合資公司,發力車聯網技術。CEO李志飛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哪怕現在是寒冬,出門問問資金很充足,明天泡沫掉下來都不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還有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等中國創業公司,它們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金融等熱門領域。因為有較好的商業回報,資本市場也對這樣的公司特別青睞。前不久商湯科技完成了B輪4.1億美元的融資,成為AI企業中融資金額最多的一家;依圖科技C輪融資額也高達3.8億元。
正如格靈深瞳CEO趙勇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說的那樣,如果只是一味地專注于學術上的進展,產品卻沒給社會提供價值的話,資本市場會反過來懲罰我們。
未來未知,但機會每個人都有
從更深層次來看,科技公司進入細分市場,目標是切入更大的人工智能市場,因為每個場景下的科學技術都有機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重要一環,以至于有可能成為全新產業生態不可或缺的關鍵。
亞馬遜通過Echo和Alexa為語音交互找到了一條商業化落地之路。人工智能技術儲備不及谷歌和蘋果的亞馬遜,用先發優勢讓蘋果產生了危機感,這也是后者在自家開發者大會上不得不開放Siri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場人工智能入口之爭才剛剛開始,很難說誰是最終的贏家,反而因大公司的激烈競爭給了創業公司在垂直細分領域更大的發展機會,就像十年前誰也不曾想到科大訊飛會成為語音技術領域的科技巨頭。
達闥科技黃曉慶曾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表示:“人工智能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所有人都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將要發生什么。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