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青
摘 要 四維教育理念包含“師、生、家、國”四個維度,以學生為核心,動員學校、家庭和社會乃至國家齊心協力,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最大支持。本文基于該理念,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四維教育理念 高校職業指導
1四維教育
1.1內涵
“四維教育”是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所提倡的獨特的創新教育理念?!八木S”指代師(學校)、生(學生)、家(家庭)、國(社會)共四個維度。該理念以學生為核心,倡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成長,同時建立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動機制,通過四方的有效互動和配合,為學生提供在學習、生活、心理、職業發展等方面的關愛與服務,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增進其適應社會的能力,最終達成培養“全人”的目標。四維教育是一種動態的教育理念,符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受到學生、教師、家長、企業的一致認可。
1.2執行部門
該理念的執行主要由該校四維教育協調處來負責,同時亦有縱向和橫向的推廣,延伸到不同的學術和行政部門。該校四維教育協調處是該校行政部門之一,秉承四維教育理念,積極發展和維系與家長、校友以及社會各界的關系,全方向地尋求和整合有益于學生發展的資源,并發揮及時且有效的共享平臺角色,致力于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特別是職業發展方面。為了有效地實踐四維教育理念,該校四維教育協調處下設家長事務組、校友事務組、學生職業發展組以及社會資源拓展組四大板塊。
1.3三大職能組
上述四大業務板塊由三大職能組來負責,分別是學生職業發展組、家長事務及社會資源拓展組和校友事務組。學生職業發展組受該校學生職業發展委員會的監督和指導,而該委員會成員由校長、教務長、各學部院長以及相關行政部門領導組成。類似普通高校的就業辦,該組負責協調全校性的學生職業發展工作,主要業務包括培訓咨詢、渠道拓展和服務支持。家長事務及社會資源拓展組,一方面與家長維持良好有效的溝通交流,為其提供先進的教育咨詢,使得其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與其共助學生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該組嘗試從家長群體中開拓適用于學生的社會資源,與其共建實習基地,有效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校友事務組,則圍繞校友(即社會人)開展工作,致力于發展和維系校友與母校的關系,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增進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和奉獻感,并善用校友的社會網絡和工作經驗為在校生提供實習就業資源和有效的職業指導。
2四維教育對高校職業指導的啟示
2.1對學生就業觀的影響
學生就業觀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就業觀是學生對求職就業的根本看法和總體態度,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是個體接觸、參與求職就業相關實踐的觀念化。就業觀具有發展性和社會性等屬性。其發展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即表明學生就業觀具有可塑性,可通過學生自我調整機制來實現。其社會性,實指學生就業觀受社會群體(包括學校、家庭及社會各界)的影響,并趨向于適應社會。這兩大屬性,實際上印證了四維教育理念的存在合理性,即以學生為核心,重在激發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機制,同時集合社會的多方力量,幫助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排除學生自身不說,在學生就業觀的培養方面,學校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因為學生在就讀高校的四年里,在學校呆留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是學校里的教師。學校應該善用這樣的接觸優勢,通過不同類型的培訓和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了解各行各業及工作職能,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確立合適的職業目標,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和人生觀,理性對待就業和選擇職業。至于家長,應努力擯棄“家長制”作風,努力擺正自己作為同行者的角色,以陪伴和理解為主,可以結合他們自身的職場經驗和人生經歷與孩子進行開放民主的溝通和交流,但其建議僅僅作為學生做抉擇的參考而已。
2.2對學生求職擇業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轉型和深化,以及大量新技術的應用,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升級,新興的行業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原有的勞動力因其技能不適應新的崗位需求而導致失業。同樣地,新成長勞動力,特別是高校剛畢業的學生,也因所學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的轉換缺口,加之心理準備不足,而未能順利完成初次就業的過渡。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企業,都應努力挖掘資源,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可靠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減少他們在求職過程中不必要的時間成本,以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此外,這三方還應就各行業發展和職業需求預測進行及時且充分的信息共享,以保證不同層面的職業指導工作順利開展,包括就業觀念的教育、求職技能的提升等。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企業,都只是學生在實現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同行者,重在信息和資源上的分享、關愛的傳遞以及思維觀念的引導,卻決不能代替學生做決定和嘗試。
3結語
綜上所述,“師、生、家、國”四維教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無論高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應該以同行者的角色為高校學生提供不同層面的職業指導。而四方的良性互動和配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本身實現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荊德剛.新常態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與任務[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
[2] 鐘秋明.我國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觀研究[D].湖南大學,2015.
[3] 勞動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