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曹越洋
摘要:網絡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微商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的不斷成熟。在微信支付為消費者帶來操作便利的同時,亦出現了資金安全和信息保障力度弱、消費者權益合法權益保障難、稅收、金融風險及監管效率不高等問題。筆者聯系國內微商經營中支付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已有制度,提出對微商經營中微信支付予以監管的建議,供以參考。
關鍵詞:微商經營;微信支付;監管;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2.2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045-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的普及應用,微商這一新型經營主體的興起,微信支付已成為繼支付寶后,消費者利用網絡的又一大支付渠道。2016年上半年支付寶市場占有率為55%左右,而在2014年其占有率高達80%。短短兩年時間,支付寶的市場占有率減少25%,而這一部分基本是被微信支付吞噬掉。微信支付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32%,而在2014年這一數字僅為10%。
微信支付快捷方便,經營成本低,交易效率高,正逐漸成為在線支付的主要渠道。因其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故實際支付中存在有交易無明細、出現糾紛無憑證或取證困難、支付監管缺失等諸多問題。本文筆者將從法學視角,以微信支付發展現狀為基礎,綜合第三方支付平臺國內外已有的優勢,闡述對微信支付監管之必要性,并提出建議,供以參考。
一、國內微商經營中支付現狀
微商的交易結算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即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為專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于2004年開始發展,自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廠商;微信支付,即利用微信綁定銀行卡或充值微信自帶的零錢包,消費者即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或直接與對方在聊天頁面上進行轉賬支付,因而微信支付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是第三方支付通道。
微信支付于2013年正式上線,2014年首次投入實體商家,經兩年發展,微信支付市場占有率逐步上升,已形成龐大規模。據中國信息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與企鵝智酷聯合發布的2016年《微信影響力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3月,微信支付走向線下的優勢為簡便和優惠,超過半數的微信用戶將微信支付作為線下付款的重要工具。而微信用戶數量截止到2015年9月已達6.5億人次。相比較支付寶用戶數量從2004年發展至今,在2016年底達到3億人次;此外,根據信諾數據公司TrustData在2016年8月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微信日轉賬筆數增長超過一倍,用戶對微信支付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其中,2016年4月至6月,微信每日C2B掃碼支付數上升近6成,用戶在020場景下對微信支付愈加的依賴。微信支付作為微信社交的衍生品,相比較傳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交性而更加方便打開操作;而支付寶因其本為特定的支付軟件,若非需要支付,用戶一般不打開,這就大大削弱了用戶的使用率。然而,支付寶經10余年發展至今,已有完善的支付安全管理系統,理財產品相對完善,支付明細有跡可循,交易安全也有所保障。而微信僅作為快捷支付手段存在著安全系數較低等問題。
二、微商經營中微信支付存在的問題
(一)微信支付資金安全、信息保障弱
微信支付主要以綁定銀行卡或充值零錢包的方式實現。快捷、直接、高效是其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中間平臺緩沖,缺乏交易憑證約束,在發生付款而沒有發貨或需要退貨退款,甚至發生詐騙事件時,容易造成已付資金無法保障退還的問題;此外,鑒于微信信息安全防護沒有經過公允的方式得以檢測認證,其安全保障以微信運營商自覺為主,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堪憂。包含用戶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在內的銀行卡、信用卡信息,一些信用卡的用戶前腳開卡,后腳就遭遇各種騷擾電話,甚至銀行存款丟失、銀行卡被盜刷事件屢有發生。
(二)微信支付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困難
微商經營中,由于交易僅以買賣雙方在微信聊天為主,而且常常消費者微信支付價款在先,微商發貨在后,鑒于交易行為各自獨立性,發生微商經營者不履行發貨義務或者發貨后消費者不滿意商品退貨等問題需要退款時,一些微商經營者往往采取將該消費者刪除的辦法予以逃避。這種僅僅依靠微商信譽擔保而無其他約束的交易方式,致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即使微信中有交易數額往來記錄,但微信賬號并無真實姓名,交易信息中與誰交易、交易標的物名稱無從查詢。而無法取證或取證困難最終導致消費者貨款退還異常艱難,甚至無望。
(三)微信支付存在稅收漏征問題
由于微商交易活動發生在社交中,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使得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難度加大,故對微商還沒有成熟的監管方法。如稅收問題,微商的整個交易過程都無任何單據、書面憑證,亦無進貨發貨環節的依據證明。交易完成,稅務機關連賣方是誰都無法確定,更難去核定其收入和成本。隨著微商隊伍的日益壯大,從國家角度,重視微商征稅管理須提上日程。忽視該問題,不僅僅是國家稅收的減少,重要的是,微商漏稅將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對傳統商家不平等。
(四)微信支付存在金融監管風險與監管效率不高等問題
微商發展起初的交易量還不大,每筆交易的額度也相對較小,國家從鼓勵創業創新,促進就業等方面考慮,不必將微信支付上升到金融監管高度。隨著支付寶、財付通,包括微信等非銀行網絡第三方支付業務的迅速擴張,作為國家金融風險管控機構——央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諸多跨行、跨境交易中,微信支付提供著“巨大商機”,對于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都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管控困難。
微信支付依托微信+銀行卡即可實現,發展初期以微信運營商自律、經營者誠信即可維持正常運轉。但隨著微信支付業務的擴大,各種問題和風險必須通過國家層面監管和法律規制才能夠確保其持續健康發展。當前,國家雖然已經出臺一些針對支付環節的制度規定,但微商業發展迅猛,仍然趕不上社會發展需要。同時,由于許多制度規定出臺滯后或操作性不強,導致監管效率不高。
三、國內外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的監管
(一)國內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監管規制現狀
對于網絡交易的監管,我國目前主要以相關基本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電子簽名法》、《侵權責任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或規章為主要依據。對于微商交易,鑒于交易中發貨和付款互為獨立,無法取證交易事實,實質上無規可依。一旦發生侵權行為,只能夠以普通民事糾紛來對待。如何在保持微信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微商交易快捷、簡便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監管規制,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商事問題。
(二)國外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監管規制借鑒
對于電子貨幣的管理,歐盟在1994年《預付價值卡》報告中指出:“代表購買力價值的儲存在電子錢包中的資金需要被看作銀行存款,因而只能由銀行處理。”另外規定:在某些情況下,比如該政策出臺之前已經運作得電子貨幣系統,地方銀行相關機構可以允許其繼續由非銀行機構運作的,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只能在國內提供服務,二是必須遵守適當的規定,三是由銀行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即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加入公權力監管,使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的運營在國家可管控的范圍之下。
牙買加于2007年4月生效了《電子交易法》,要求以可靠的方式對個人身份進行認證、電子合同成立的要件、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并制定了相應的違法措施。
四、對微商中微信支付監管的建議
(一)對現有法律進行完善,使其具有操作性
如在《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更多的只是規定了經營者應當履行什么義務、承擔什么責任、消費者擁有哪些權利、監管部門應當履行什么職責,且條文大多籠統,并未列舉出違反辦法的懲罰性措施或其他不作為后果,監管缺乏可操作性;如第十三條中,電子發票由誰批準下放,是由經營者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又由哪一部門進行統一管理,《辦法》中并未說明;同時,加快對微商稅收征用法律或制度的制定,進一步明確界定納稅主體、征稅對象、納稅期間和納稅地點等,包括明確納稅地點涉及稅收管轄權和常設機構等問題,為規范市場公平競爭提供依據。當然,在當前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對于小微企業,即小型微商可以享受稅收減免或優惠。
(二)加快對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建立及監管等專門立法,將國家公權力置入對微信支付的監管中
首先,微信支付應在賬戶推行實名認證基礎上建立專項支付平臺,專項服務于轉賬等交易行為;其次,借鑒支付寶貨到前先對貨款保管,貨到無爭議后將款額支付微商,第三,對微信支付平臺發放執照,央行統一監管,抓緊推行“網聯”平臺上線等做法,確保資金安全和保護消費者權益。
(三)在法律規制中明確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責任
將微商交易行為列入《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的適用范圍中。進一步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運營中對于消費者支付資金安全、交易時開具電子發票和保留交易記錄等負有義務責任。若出現資金安全等權益受損問題,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應承擔賠償責任。
五、結語
微商及其微信支付作為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產物,對方便生活和促進經濟社會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微商及其微信支付中伴隨的系列問題更不容忽視。隨著相關法律規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電子商務必將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令俊.支付寶社交急于求成,因微信支付市占率已超30%[N].時代周報,2016-12-7.
[2]中國信息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與企鵝智酷聯合發布[R].2016年微信影響力報告.
[3]2016年支付寶用戶量近3億,余額寶“普惠”農村及偏遠地區[EB/OL].南方財富網,2016-12-9.
[4]信諾數據公司TrustData在2016年8月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5]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道)的法律問題分析(二)[EB/OL].中國電子商務法律網.
[6]李倩.我國微商監管立法的研究——以微信平臺為例[EB/OL].萬方數據,2016.
[7]李明洋,張志花.淺析微商稅收管理現狀[J].商,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