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婷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查閱文獻,以小學生、聯想思維能力、自我效能感、學業成績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對文獻進行分類整理、總結提出展望。
關鍵詞 小學生 聯想思維能力 自我效能感 學業成績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1概述
1.1概念界定
1.1.1聯想思維能力的概念
聯想,一般是指由于某人或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的概念。聯想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它是人們在客觀事物的彼此聯系和相互作用關系中由一事物連帶回憶起其他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學習者加強記憶,發展思維的有效途徑。
1.1.2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1977年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中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前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感。
2實證研究工具
2.1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工具
對于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至今在心理學領域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研究工具,因此本研究嘗試新編量表,對聯想思維能力進行測量。
2.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強調的是個體的主觀感受,因此其評價測量方法一般采用自我報告法。國內外的研究學者根據特定的研究需要,開發了一系列針對不同領域的自陳式量表,且具有較高的信效度。斯瓦澤爾等(1981)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主要用來測量個體在面對各種應激情境時,所擁有的一種概括、穩定的效能信念。該量表在修訂過程中由最初的20項縮減至10項,各項目均采用Likert4點計分法。對該量表的多項實證研究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該量表在跨文化研究領域中被較多使用,現已成為相關研究中的常用工具。
3研究現狀
3.1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現狀
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學領域,即提倡各個學科的教學對小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滲透以及如何培養聯想思維能力。2001年,荊鶴平提出論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他探討的結果認為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聯想思維既可提高教學效率可給學生以示范。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的首要任務是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學生以自由思維空間。2014年,王彬提出聯想是思接萬里的神經線,探討了談美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聯想能力的開發和再利用,他認為我們可以在感覺的支配下的感覺,將世界存在的各種抽象抑或具體的東西通感相連。2016年,歐先群探討了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并得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在心理學領域還沒有系統的關于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更多是將聯想能力作為一種記憶能力進行研究。
3.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
自我效能感及其理論自產生起便涉及廣泛的學科領域,二十多年來其研究成果非常豐碩,綜觀文獻,國內外關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將自我效能感作為中介變量或是結果變量進行分析。
池麗萍在2006年對自我效能感與自我決定動機的關系進行過調查,調查結果認為,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無動機簡介減少學業拖延問題,通過內部動機間接降低學業拖延程度。2015年學者索玉賢在其論文,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決定動機、學業拖延的關系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的結論。高效能感會減少被試對學業任務的畏難心里,他們不容易體驗到與學業任務相關的負向情緒,總能在恰當的時間開始學習。研究結果表示內部動機在學業拖延與自我效能感之間中介效應顯著。國外的研究中,Walker,Greene和Mansell對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決定動機的關系進行考察后發現,自我效能感與無動機顯著負相關,與外部動機無關,與內部動機顯著正相關。
4研究展望
4.1小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展望
關于小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學領域,很少有在心理學領域關于聯想思維能力的研究。這是我所關注的重點之一。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性思維能力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當今教育的突破口。無論是哪一種學科的教學,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天然的優勢。要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創設相應的開放型、發現型等教學模式;培養擴散思維、集中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最終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因此我探討小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展望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的聯想能力。教師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主體,他們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媒介作用。首先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能夠及時的引導學生產生聯想。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聯想能力的額訓練與培養。當教師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時,教師應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啟發,并開始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3)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聯想思維能力,在不同的學科。教師應該在不同的學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聯想思維能力的滲透。這種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可以使學生主動產生思維聯想,從而能夠提高聯想思維能力。
4.2小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展望
自我效能感從研究實際情況看,未來研究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與其它理論關系的研究中,不能停留在相關研究的水平上,而應進一步分析其因果聯系,確定自我效能感作為前因、后果或中介的作用。另一方面,從總體上綜合有關理論,分析其重疊性和差異性,以便心理學理論的進一步整合化。(2)重視研究自我效能感成因與發展的研究。現在的研究多是從一個橫斷面進行,所測量的自我效能感缺少動態性。但由于自我效能感與領域、情緒的密切關系,它是一個處于變動性中的變量。究其變化和發展的機制更便于從整體上把握其作用。(3)重視對自我效能感的干預研究。自我效能感在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從教育、培訓及其它社會環境的改變入手,有針對性地提高人們的自我效能感,便是一個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價值的課題。(4)進一步擴展各應用領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方面對已形成的結論再行驗證和豐富,另一方面使這一理論發揮其應用價值。(5)考查真實能力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自我效能感代表能力的信念,但并非實際能力。是否實際能力強者,其自我效能感也強?是否高的自我效能感能促進實際能力的提高?是否自我效能感越高越好?這都需要專家學者通過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給出解答。另外,實驗對象多為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此雖應被試同質性要求,卻少情境中人復雜之慮。自我效能感研究也不例外。所以,日后研究當重視現場實驗。通過更多的不同的實驗對象得出研究結果更能令人信服。
參考文獻
[1] 劉余猛.淺談對學生聯想思維能力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7):80.
[2] 劉在花,單志艷.小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其與學習態度的關系[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82-86.
[3] 陳秋珠.初中生學業拖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關系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100-106+123.
[4] 荊鶴平.論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J].鎮江高專學報,2001(04):97-98.
[5] 郭慶峰.小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1):70-86.
[6] 歐先群.讓學生展開“數學聯想的翅膀”——淺談數學聯想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0):3+10.
[7] 崔麗.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聯想能力培養[J].學周刊,2016(09):172-173.
[8] 索玉賢.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決定動機、學業拖延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9] 陳秋珠.初中生學業拖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關系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3):100-10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