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萬興+周君+劉玉+唐義紅
摘要:面對當今社會中尖銳的醫患矛盾,培養具有強烈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過硬的綜合型醫學人才刻不容緩。如何有效構建醫學生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大數據時代,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從數據中了解醫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再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入手對構建醫學生法律意識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以期能夠為提升醫學生法律意識開辟出新的途徑,為培養新世紀綜合型醫學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醫學生;法律意識;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063-02
一、醫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在大數據時代,筆者用自行設計的《醫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涉及醫學生對一般醫學法律知識的了解和學生的法律意識與醫學院校法律教育的相關問題。共收到問卷517份,其中有效問卷有500份,問卷有效率為96.7%。調查對象都是醫學生共有500人,男生173人,女生327人。其中護理專業48人占總人數的9.6%,臨床專業122人占總人數的24.4%,其他專業330人占到了總人數的66%;先用Epidata3.0軟件將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17.0統計軟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經過統計分析,醫學生法律意識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醫學生法律知識不足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醫學院校在校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掌握的與醫學緊密相關的醫事法律知識卻嚴重不足,仍然有大部分醫學生對于自己所承擔的法律義務不是很明確。但是除了這些方面的欠缺,筆者認為還應該看到這一調查結果呈現出的另一方面,目前參與調查學生中有90%對相關法律有學習的熱情,他們愿意更多的了解與進一步學習相關法律,這是在暴露出的問題中凸顯的有利一面。
(二)醫學生法律能力欠缺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仍有大部分醫學院校在校學生在遭遇醫療事故或醫患糾紛時,不能依法處置相關證據,醫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證據意識淡薄。當法律的正義與自身利益發生矛盾時,保存自我成了第一選擇,而不是維護法律正義。這些明確展現出了在校醫學生的法律能力出現了極大欠缺的問題。
(三)醫學生法律信仰缺失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在醫患關系中,醫學生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患者權益至上的服務意識,對醫患糾紛的發生范圍也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些都表明了醫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度不夠,法律信仰缺失的問題,導致部分醫學生能基本辨別是非,但態度不堅定,對今后職業中對價值的判定有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四)醫學生法律教育未受重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醫學生主要從課堂和網絡中獲得法律知識,但是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教學形式和手段落后的傳統的法學理論教育,缺少與醫學相關的法律實踐教學,不能充分的給醫學生展現出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思考模式。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醫學院校在校學生的法律教育未受到正真的重視。
二、培養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障患者權益
從法律層面上來說,醫患合同關系的形成于患者就醫時,因此醫務人員有義務尊重并保護病人的合法權益。醫務人員身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是法律意識不高,就可能在治療過程中使患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使醫患矛盾進一步激化。若在醫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再培養法律意識就比較困難,因為此時作為醫務人員的醫學生在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同時要兼顧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對自身法律意識的提升無暇顧及。要讓患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的保障,就必須在醫學生在校期間大力培養法律意識。
(二)有利于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
部分患者家屬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對于患者在進入醫院得到治療之后卻發生正常死亡的現象難以相信,又或是在醫院或相關醫務人員那里沒有得到自己能夠理解的答復時,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對有關的醫務工作者大打出手或采取極端的手段,嚴重威脅到了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甚至生命健康安全。于是具有深厚的法律意識和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在合法權益遭到不法侵害時就成為醫務人員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推動醫療機構發展
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是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最主要部分,隨著醫療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服務對象需求的日益增長,醫患糾紛也越來越普遍和復雜,處置不好則會增加醫療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同時給醫療衛生機構的名譽帶來嚴重影響;因而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的高低與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醫務人員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可以促進醫療服務質量的優化,進一步推動醫療機構的發展。
三、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構建
要改變當前醫學生法律意識的嚴峻現狀,對醫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有效構建,必須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著手。
(一)構建醫學生法律教育的新理念
1.學校教育是醫學生法律教育的主渠道
醫學生主要通過課堂法律學習來獲得法律知識和逐漸形成法律意識。醫學院校應建立起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識培養教育新理念。注重在校醫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醫學生的法律教育中來,從而在思想上逐漸改變醫學院校只重視醫學知識學習,而不重視人文教育特別是法律教育的情況。
2.社會教育是醫學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方式
醫學生的法律意識會不知不覺受到社會教育的感染、影響而發生變化。雖然社會中輿論導向和公眾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對醫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影響存在于醫學生法律思想的內部尚未顯露出來。但通過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讓醫學生通過網絡、報紙等多種形式了解社會大眾對醫務人員的具體要求,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作用。大力在社會公眾中宣傳法律知識,在社會上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水平從而對醫學生法律意識產生積極影響。
3.自我教育是醫學生自我發展的深層要求
醫學生要切實認識到法律知識在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在自己的思想中樹立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等理念。積極主動接受法律教育,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特別是與醫學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積極參與法律事務,將法律知識應用于實際,學會處理醫患糾紛與醫療事故,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二)構建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方式
在實踐方面可以從改革法律課程設置、提高教師法律教學水平、多方面教育相互結合、采用多種途徑等多種教育方式著手,對醫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有效構建。
1.改革醫學院校相關法律課程設置。毫不夸張的說,每所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嚴重缺乏人文知識已經成為醫學生知識體系的常態。這主要由于大部分醫學生在高中時期主要學習理科知識,較少涉及文科知識。在被以教授醫學知識為主的醫學院校錄取之后,就進入醫學院校學習,造成醫學生集中學習人文知識特別是法律知識的機會和時間有限。要注重醫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調整目前的法律課程設置,將法律教育貫穿醫學教育的始終,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前后內容的銜接遞進。
2.提高教師法律專業水平。教師是整個教育活動的關鍵,他們是引路人,其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對學生有深刻的影響。法律教育過程也不能背離這個規律。筆者認為,醫學院校的教師教育水平提高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原有師資隊伍需要整體提升并重點突出有針對性的開展再培育工作,缺醫補醫、缺法補法,將他們打造成融醫明法、內外兼修的復合型教師隊伍;第二,引進新人才,加大與醫法教育領先高校聯系,跨區域調動人才,優勢互補。通過以上教師人才的開源,達到教育水平的提高,進而帶領醫學生走進法律世界,最終完成整體法律意識的構建工作。
3.多方面教育相互結合。從醫院方面來看,教學醫院在醫學生臨床實習中扮演者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首先,加強管理。醫院在不與上位法沖突的前提下,制定出臨床實習生管理制度,加強對臨床實習生的管理。其次,做好崗前培訓。在臨床實習輪轉之前,組織學習醫學相關的法律和院內各科室的具體管理規章。最后,強化帶教老師法律教學意識。帶教老師要在加強自己的法律知識學習的同時要寓法于教,展示法律知識是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得以運用的。總之,通過實習期間的法律實踐,使醫學生的在學校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得到具體運用和掌握,讓法律意識得到升華。
4.采取多種途徑的教育方式。醫學院校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手段,來打破醫學院校傳統法律教育的困局,讓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首先,在法律課堂教學中利用案例教學法讓醫學生對醫患糾紛案例進行實際模擬;其次,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如開展模擬法庭,讓醫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切身體會醫患雙方的看法;再次采用法律教育與網絡相結合;另外還可以開展培訓講座,邀請知名法學專家進行講學,讓學生感知真實的法律工作,讓學生明白法律系統的基本原則,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實踐技能。
醫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構建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達成的。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法律教育只是一個階段,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還需要國家、社會、家庭的綜合作用,才能使醫學生順利成長為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旺洪.法律意識論[D].中國人民大學,2000.
[2]李喜.淺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5(02):35-36.
[3]閻輝,李志遠,馬利霞.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現代法律意識的消極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3(0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