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娜
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預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為目的的一種固定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探究未知的能動性,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同學的主動參與程度。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主動全面的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感受數學,提高探究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自主體驗 探究能力
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啟發、引導、把學生的內部靈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讓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感受數學,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一、更新教育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決定、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發揚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畏懼感和緊張感,以親切的面孔、鼓勵的話語使學生覺得可親可信,讓學生在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教師要由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間多邊活動的過程,真才實學的教與真情實感的愛、真心真意的幫結合了起來,就能激起學生的內心動機和智慧。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讓學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學習的快樂。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設計一段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導人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其次,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愛爭強好勝,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讓學生以賽激趣,以賽促學,以賽提效。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高潮迭起;會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除此之外老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改進教學評價的機制,多鼓勵孩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建立健全考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實施這樣的考試機制,允許考的好的孩子在下次考試中擔任監考官,讓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體驗一下監考的感覺,這樣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老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有創新精神,對于孩子們的想法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培養他們的發散思考能力。
三、創建一個動態生成的數學教學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向分數看齊,教學定位在與考試有關的知識點上,這就決定了教學的機械化。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做練習鞏固,考試時就能按圖索驥寫出正確的答案,取得好成績。整個教學過程如同一部流水線,教與學都是生硬、僵化的,按部就班,沒有靈活性。新課改的實施促使教師拋開這種教學,實行靈活執教,這樣才能讓學生很好地探究學習,鍛煉學習的能力和素質發展。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存在很多變化的因素,由于教師觀念的束縛,把這種動態的因素遮掩了、忽視了,導致了教育的機械化。現代教育要求教師要有靈活的教育機智,不能為了教而教學,不能主宰學生,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需要教師關注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與教學有關的方面。教學要形成良性的教學互動過程,到成教與學的統一。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產生作用,教學的形式、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要求。不能孤立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教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不聞不問,結果是教與學是割裂的兩個方面,教師難以教給學生,學生難以學進去,說明教學不是互動的過程,是對立的過程。要做到教學的互動,首先,師生在心理上要彼此接納,互相理解和尊重,如果教師在心里對學生不耐煩,學生對教師討厭,教師會懶得教,學生懶得學,對于兩者來說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教學效果根本不能提高。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要讓學生信服自己,必須先降低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要俯下身和學生平等相處。多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學習上更要仔細觀察學生,為他們認真的解答釋疑。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給予他們說話的權利,不能用權威的陳舊觀念讓學生必須服從自己。這樣的教學才夠活躍和開放,學生變得活潑起來,與教師的溝通增強,教與學變得靈活起來,不再有條條框框,促進了教學動態生成。
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的局面,老師應該尋找多種方式進行解決,例如數學老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針對不同章節的內容可以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數學來所知識的相對簡單可以讓老師更好的授課,因此必要時老師還可以用一些數學道具來對知識進行講解,以實際的動作讓孩子們感受課程的豐富和精彩。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一是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二是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教師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切實把握教材內容所反映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涵,真正把學生的內部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學生的參與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新.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2(14).
[2]王燦.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鏈接,2012.
[3]劉春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數學窗/課改導航,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