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冬斌
摘要:醫療犯罪是指非法進行醫療行為以及在合法的、非法的醫療行為中過失致被害人人身傷害的行為。與危害公共衛生罪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相同;是衛生犯罪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醫療犯罪;危害公共衛生罪;衛生犯罪
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117-02
自從97《刑法》規定了醫療事故罪與非法行醫罪以來,在理論上就有醫療犯罪的提法,但是何為醫療犯罪?由于在刑法中并沒有以專章或專節的形式規定醫療犯罪,因此對醫療犯罪作定義就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威的立法上的標準,理論界對醫療犯罪所下的定義也并不統一,而且對于醫療犯罪,往往在不同層次上對其做了內涵與外延大小不同的界定。醫療犯罪與衛生犯罪和《刑法》中的危害公共衛生罪之間是何關系,在理論界,認識各不相同。厘清有關醫療犯罪的模糊認識,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域外刑法中醫療犯罪的概念
在我國臺灣刑法理論界,有人提出了醫事刑法的概念,認為醫事刑法可謂為結合醫學與刑法學雙方面之知識,以檢討醫療犯罪之刑法,目前并無專為醫療犯罪而制定的專法,故所謂醫事刑法并非指特別刑罰法規,而是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等法規中的相關條文所組成而已。[1]在國外以及臺灣刑法理論界也有稱其為醫事犯罪的,[2]其實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并無實質上的區別,兩者在外延上基本相同。在本文中統一采用醫療犯罪的稱謂。
在我國臺灣地區,有學者將醫療犯罪在三個不同層次上做出了定義:第一為狹義之醫療犯罪,認為醫療行為在本質上屬于危險行為,故醫師于實施醫療行為時,不當而過失致人重傷或死亡時構成業務過失致人重傷、死亡犯罪,此為狹義之醫療犯罪的表現形式;又認為醫師由于執行醫療業務而構成之犯罪在事實上并不限于醫療過失犯罪,醫師在醫療行為中故意對病人實施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而故意侵犯病人的身體健康,此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亦構成刑法中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犯罪,也屬于狹義的醫療犯罪的表現形式,因此,狹義上的醫療犯罪不僅包括醫療過失犯罪,還包括醫療故意犯罪,其共同之處即在于所侵害者均為病人之生命身體法益,即屬于人身犯罪,是傳統性犯罪。第二為廣義之醫療犯罪,認為這些犯罪并非出于醫療失敗或錯誤,其之所以被歸類于醫療犯罪是由于醫師利用醫療機會、方法或濫用其醫療權而實施之犯罪,并認為這些犯罪可以分為四類,其一為醫師利用醫療機會實施不當之醫療行為,如醫師違法從事人體實驗、器官移植或非出于優育目的之墮胎;其二為醫師利用醫療技術實施尚未被法律所許可的醫療行為,如醫師違法從事安樂死、變性手術或人工受精等行為;其三為醫師濫用醫療權實施不法行為,如醫師制作不實之診斷證明、死亡證明、身體檢查報告書等;其四為醫師違反醫學倫理實施不法行為,如醫師利用實施醫療行為的便利條件殺害自己的病人、強奸女性病人、將無自救能力的病人予以遺棄等,廣義之醫療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并不限于人身法益,有時還包括財產法益或其他社會法益,醫師制作不實之診斷證明即為一個例證,這些犯罪的一個共同特征即是這些犯罪的主體均是具備合法醫師資格的醫師。第三為最廣義之醫療犯罪,這一類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并非刑法上的法益,而是行政法上的法益,至于對人身法益和財產法益等是否造成侵害則在所不問,在內容上一般只有非法行醫犯罪一種情況,在我國臺灣地區也稱非法行醫為密醫,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者擅自執行醫療業務,只要無醫師資格擅自行醫即可構成犯罪,行醫時是否對病人的身體或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則不是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法律純粹在于保護社會公共法益或國家之行政法益,嚴格來講,非法行醫犯罪不屬于醫師之犯罪,之所以將其作為醫療犯罪對待即在于有醫療行為的實施。[3]
我國臺灣地區以及日本刑法學界對醫療犯罪的這種認識符合其刑法理論基礎,對我們研究醫療犯罪固然有所幫助,但是我們卻無法將其照搬過來建立我國刑法理論中的醫療犯罪的概念體系。
二、中國大陸刑法中醫療犯罪的概念
在我國大陸刑法理論界,目前尚沒有對醫療犯罪的界定。從上述我國臺灣地區刑法學者對醫療犯罪的界定來看,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上看,其中主要的具體犯罪在97《刑法》中均存在。
在我國刑法中,與醫療有關的具體犯罪倒有不少。醫務人員在醫療行為中利用醫療行為之便利條件故意對被害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與一般人故意實施的同種犯罪行為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而且在范圍上具有不確定性,固然可以依照一定的標準將這些犯罪也歸入醫療犯罪的范疇,但并沒有什么意義,這些犯罪在犯罪的客觀方面、主觀方面等犯罪構成要件上與非醫務人員實施的該種犯罪并沒有什么區別,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將這些犯罪也歸入醫療犯罪并不合適,因為這些犯罪與典型的醫療犯罪,如醫療過失犯罪,在犯罪構成要件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很難將其作為一類犯罪來研究其間的共性。
除去這些醫務人員利用醫療行為的便利條件實施的故意犯罪,所剩余的就是一些直接與醫療行為有關的或者在醫療行為中所發生的與醫療行為有密切關系的犯罪,這些犯罪在我國刑法中的數量并不是很多,具體來說有第334條第1款規定的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罪;第334條第2款規定的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第335條規定的醫療事故罪;第336條第1款規定的非法行醫罪;第336條第2款規定的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就上述五個具體犯罪的犯罪行為而言,只有醫療事故罪和非法行醫罪能夠完全歸入醫療犯罪的范疇,在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罪和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的犯罪行為中,只有血液的采集行為屬于醫療行為的范疇,因而也就只有非法采集血液的行為和違反規章制度采集血液的行為屬于醫療犯罪行為;在第336條第2款規定的擅自為他人進行節育復通手術、擅自為他人進行假節育手術、擅自為他人進行終止妊娠手術和擅自為他人摘取宮內節育器四種行為中,除了為他人進行假節育手術之外均屬于醫療犯罪行為。這五個具體犯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于在合法的醫療行為中因行為人違反規章制度造成危害結果,屬于這一類的有第334條第2款規定的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和第335條規定的醫療事故罪;而另一類屬于不具備相應的資格而進行醫療行為,屬于這一類的有第334條第1款規定的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第336條第1款規定的非法行醫罪和第336條第2款規定的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但是這其中,在有些情況下,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則可以包含于醫療事故罪中;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則可以包含于非法行醫罪中。因此本文所研究的醫療犯罪在外延上就包括醫療事故罪和非法行醫罪。在我國臺灣地區和外國刑法中均規定,非法行醫造成被害人人身傷害的,以業務上過失致人傷、亡犯罪來論處,與合法行醫過失致被害人人身傷害一樣。在我國大陸刑法中,雖然非法行醫致就診人人身傷害的仍以非法行醫罪來論處,但是非法行醫致就診人人身傷害與合法行醫致就診人人身傷害除了主體的身份不同之外,在危害結果、主觀過失、因果關系等方面并沒有什么區別,有必要將其放在一起進行研究。
筆者認為,我國刑法中的醫療犯罪是指非法進行醫療行為以及在合法的、非法的醫療行為中過失致被害人人身傷害的行為。
在考慮醫療犯罪時需要注意區分危害公共衛生罪和衛生犯罪。危害公共衛生罪是我國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一節犯罪,它是一個小的類罪。至于危害公共衛生罪的概念,有學者認為是指違反衛生管理法規,危害公共衛生,情節嚴重的行為;[4]還有學者認為是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以公共衛生管理秩序為主要客體,以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為次要客體,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5]一般而言,危害公共衛生罪是指違反國家有關公共衛生的管理法律、法規,危害公共安全,情節嚴重的行為。在我國刑法立法中,醫療犯罪屬于危害公共衛生罪的范疇(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講,醫療事故罪并不屬于危害公共衛生罪),二者具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從法律上講,所謂公共衛生,是指不特定或多數人的人體健康、生命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6]危害公共衛生罪的同類客體是復雜客體,其主要客體是國家對公共衛生的管理制度,次要客體是不特定或者多數人即公眾的健康、生命安全,[7]醫療犯罪行為當然也侵犯了國家的醫療工作管理秩序,但是醫療犯罪行為則未必會侵犯到公共安全,因為醫療犯罪的犯罪對象往往是特定的,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醫療犯罪的犯罪對象是不特定的情況的出現,衛生防疫行為中的醫療過失犯罪即為一個例證,但是這并非是在每一個具體的醫療犯罪行為中均會出現的,因而公共安全在醫療犯罪中只能屬于隨意客體,并不是醫療犯罪的客體。當然,醫療犯罪與其他一些危害公共衛生罪一樣,均屬于法定犯,只是醫療事故罪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法定犯。在犯罪的主體方面,許多危害公共衛生罪都可以由單位構成,而醫療犯罪的主體則僅僅是自然人。在犯罪的主觀方面,危害公共衛生罪當然也包括過失犯罪,但是主要的還是故意犯罪,而醫療犯罪則不然,盡管非法行醫罪屬于故意犯罪,而非法行醫致人傷、亡時,行為人對此危害結果在主觀方面亦是持過失的心理態度的,醫療事故罪則是單純的過失犯罪,研究醫療犯罪的關鍵在于其過失,也就是醫療過失,這是醫療犯罪與危害公共衛生罪在犯罪的主觀方面的區別之所在。另外,在危害公共衛生罪中有不少犯罪屬于危險犯,而在醫療犯罪中則不存在這種情況,醫療犯罪大多屬于實害犯。
現代意義上的衛生有多種含義,廣義上的衛生泛指為維護人體健康而進行的一切個人和社會活動的總和;狹義上的衛生則僅指大眾化的防疫活動,是廣義衛生活動中的一個方面。衛生犯罪是違反衛生管理法規,嚴重危害公民身體健康,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衛生犯罪的數量相當多,例如第141條規定的生產、銷售假藥罪;第143條規定的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第145條規定的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第148條規定的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第360條第1款規定的傳播性病罪等等,由于數量過多,就不再一一列舉。從某種程度上講,醫療犯罪是衛生犯罪的一個組成部分。醫療犯罪與衛生犯罪的最主要的區別即在于,醫療犯罪違反的是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中的醫療規章制度,而且,衛生犯罪中大多數是故意犯罪,而醫療犯罪則以過失犯罪為主。
[參考文獻]
[1]蔡墩銘.醫事刑法要論[M].臺北: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自序.
[2][日]米田泰邦.醫療行為と刑法[M].東京:一粒社,1988.1.
[3]蔡墩銘.醫療行為與犯罪[J].法令月刊,1994(9):12-13.
[4]陳興良.刑法疏議[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520.
[5]劉遠.危害公共衛生罪[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1.
[6]劉遠.危害公共衛生罪[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3.
[7]劉遠.危害公共衛生罪[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