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飛
摘要:共享單車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新事物,本文將對涉及共享單車的幾個犯罪問題進行辨析,并對共享單車的價值判定進行探討,期望能幫助解決新事物在發展初期所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共享單車;犯罪;犯罪辨析;價值判定
中圖分類號:D9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136-02
如今,共享經濟發展如火如荼,伴隨著互聯網+的推廣,相關的產業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單車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個案例。共享單車的發展速度之快超乎人們的想象,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周時間內就能夠迅速覆蓋一個大中型城市,隨著這種爆發式的擴張,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例如:有的共享單車被上鎖或者藏到自己家里,成了“專屬單車”;有的被焚燒、拆解、扔到河里,破壞方式相當暴力;還有的人在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處“亂涂亂畫”,用“溫和”的方式使其喪失使用功能。
根據不同的行為,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破壞生產經營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盜竊罪、侵占罪和尋釁滋事罪等。其中,破壞生產經營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盜竊罪與侵占罪可能存在定罪上的分歧。同時,還出現了以尋釁滋事作為處罰依據的案例。另外,因為財產型犯罪常常要判定涉案財產的價值,共享單車的價值又該如何確定。以下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破壞生產經營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辨析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破壞生產經營罪)規定,由于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二)破壞生產經營三次以上的;(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壞生產經營的;(四)其他破壞生產經營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規定,犯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關于該罪立案標準的司法解釋參考破壞生產經營罪的規定。
媒體上經常曝光某地在公共場所停放的共享單車被上鎖的消息,有的甚至連著幾輛被鎖在一起(此處上鎖的情況并非是使用人短時停車時為了防止他人竊走而臨時上鎖,而是長期掛鎖又不使用的行為)。筆者認為,這種掛鎖的方式從外觀上來說并沒有毀壞財物,或者說并沒有造成財物的實質性毀壞,難以用故意毀壞財物罪進行規制。但該行為已經使共享單車無法使用,實際是在破壞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根據具體情節,可能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至于涂畫二維碼的行為,如果將二維碼視為共享單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這種行為可能涉及故意毀壞財物罪,但是從自行車原始的使用價值角度上來看,二維碼似乎又不是必須的,因此還存在定性上的爭議。而直接將共享單車從物理上予以破壞的行為,則很可能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傳統刑法認為,破壞生產經營罪不是單純的毀壞財物,而是毀壞生產資料(與機器設備、耕畜等具有相似的生產屬性),但是司法實踐明顯擴大了本罪的處罰范圍,例如利用他人訂票賬號,惡意大量訂票又不付款,給航空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的案例。①筆者認為,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客體“生產經營”應當作更加全面的解釋,不僅指第一、第二產業所涵蓋的生產活動,還應擴大到第三產業的經營或服務活動。
另外,破壞生產經營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區別還在于主觀方面,在具體判斷的時候還需要具體分析。如前一段時間媒體報道的成都一家農家樂將附近的共享單車焚燒,就是因為該農家樂之前提供租借單車的服務,但共享單車到來后,搶了其生意,導致經營者心懷不滿。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就比較符合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由于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的表述。
二、盜竊罪與侵占罪的辨析
刑法地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占罪)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位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據媒體報道,北京昌平一男子李某先后5次將停放在某大學門口的共享單車騎回家中據為己有。根據李某交代,他平時在某大學門口擺攤做小買賣,某日凌晨準備收攤時,發現邊上停著一輛沒有上鎖的黃色自行車,于是產生將車據為己有的念頭,并用面包車將自行車運回出租房。這一次盜車經歷讓李某產生僥幸心理,他先后5次將共享單車占為己有。經公安機關鑒定,5輛自行車(4輛黃色單車,1輛黑色單車)共價值3434元。檢方認為,共享單車屬于公共設施,李某明知單車是公共財產,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先后盜竊5輛,數額較大,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之規定,已經構成盜竊罪。
筆者認為,如果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使用后沒有上鎖的自行車騎走,或者將未開鎖的自行車搬走,并且私自藏匿、拆除定位系統甚至出賣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但是,對于通過合法途徑將共享單車騎走,拒不歸還歸個人隨時使用的行為,則可能構成侵占罪。因為行為人通過合法途徑(即手機app)打開車鎖后,該單車就處于行為人的合法占有之下,共享單車的所有權歸單車企業所有,行為人實際是在代為保管該單車,如果僅僅供自己使用,而拒不交給其他人使用或者拒不交還給共享單車企業,則違背了共享的初衷,可能構成侵占罪。
三、關于尋釁滋事罪的探討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規定,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其中,某些涉共享單車的行為可能符合該條第三項規定“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的客觀要件。筆者認為,尋釁滋事的外在表現是“尋釁”,但實質目的是“滋事”,即追求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公共秩序。②之前在網絡上傳播的一段視頻中,警察對一名給共享單車上鎖的人提出了尋釁滋事的指控,筆者認為不管是從刑法角度,還是從治安管理處罰法角度來看都并不妥當。
四、共享單車財產價值的判定
共享單車的成本同普通自行車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單單包括自行車本身的成本,還包括自動鎖具、二維碼系統、定位系統,以及背后的運營和調度成本。在上文所舉的案例中,公安機關認定五輛共享單車的價值為3434元,而根據筆者從網上查閱的信息來看,ofo三代單車(黃色單車)成本是360元左右,摩拜一代單車(黑色單車)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因為共享單車需要雇傭專業人員進行充電、維護以及搬運等,其背后的調度和運營成本可能高達上千元每年。從該案例來看,執法機關應該是沒有考慮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這可能也是從刑法的謙抑性,以及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在市場條件下存在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這兩個角度進行考慮的。
以上涉共享單車犯罪問題,僅僅是從行為模式上進行的探討,至于是否構成犯罪,還要從數額、情節以及主觀上進行綜合考慮,另外,還要與違規停車、一般性損壞、過失性損壞等做出嚴格區分,以防止刑事處罰過分干預日常生活和經濟創新。
[注釋]
①張明楷.刑法學(第五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1027.
②趙秉志主編.尋釁滋事的罪與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