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
摘 要 所謂參與式教學,即合作式教學或協作式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環境作為前提,需要在平等、寬松的氣氛下進行。學生作為教學中一員,如果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與教師共同推進教學進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和學情,可以采用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過程中補充參與式教學法的元素,這樣既可以保留傳統教學法的優勢,又可以發揮參與式教學的特點,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 參與式教學 生理學教學
參與式教學需要很好的氛圍,所以教師需要應用創設場景,讓學生真正參與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心臟的泵血周期各期的變化,這部分對于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如結合解剖,再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的展示,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還有講到腎糖閾的概念時,可以先說一下,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然后再講解,這樣就順理成章了,學生們就會感興趣。情景的巧妙設計依賴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這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發散思維。創設意境,營造氣氛,為我們實施參與式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依托教材及實際,設置問題,設置懸念。提問的方式可以是教師自問自答,也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還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這樣使得學生的思維靈活化,會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提高學生興趣。然后,教師圍繞著問題作解答的方式進行講授或者做出回答。這樣就形成了平等的學習氣氛,化被動為主動。例如,在講心血管調節時,向學生提問心血管活動能否調節。然后結合生活常識來解釋:劇烈運動后心跳加快,久坐或躺久了后起太快會頭暈,過會兒不暈了等。若學生回答能調節,接著再問如何調節,按照學生的思路,講有哪幾種調節方式。這樣層層引導,環環相扣,使學生產生共鳴,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生理學開課一般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對于這門課程而言,學生剛剛涉獵,難免無法輕易理解,普遍主觀感覺比解剖更抽象和復雜,又是以解剖為基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先回顧解剖相關內容,由淺入深,先運用最熟悉的生活現象,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滿意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尿生成的影響因素時,可以問學生在夏天劇烈運動后尿量的情況,輸液后尿量的變化。接著就可以問學生為什么,這樣順理成章就引出了抗利尿激素影響尿量,其又與血漿晶體滲透壓有關。再比如,講亮適應和暗適應的變化,結合疼痛的感覺講肌肉注射的原則,還有講到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時,一個人久蹲后突然起來時會感到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片刻恢復正常是為什么等等。學生就會聯系自身在生活中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情景,學習興趣就會大增,主觀上感覺生理學知識就在身邊,是無處不在的,不僅強化了生理學學習的意義所在,而且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又在潛移默化中傳授了知識,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讓知識真正接地氣。
實驗教學在生理教學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實驗教學大多是成型的實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但是學生自身主動能動性無法激發。而學生做實驗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得到實驗的結果,實驗的過程草草做完就算完事,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說,在實驗教學中,不要把授課的重點只放在步驟上,更重要的是實驗的設計。我們可以事先讓學生預習將要進行實驗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實驗前就對該實驗有了自己的了解,通過提前預習實驗,從中發現問題,在真正實驗過程中才會做到真正解決問題。實驗過程中就一些解決不了的疑問,老師給出不同解決的方案,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 慢慢地,學生就愛上了生理學,學會善于思考,善于運用邏輯思維去解決知識所帶的困惑,使“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生理學本身是抽象的,而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空洞地講解,學生就會覺得枯燥,時間長了不僅造成學生失去了興趣,而且無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多聯系臨床知識,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為以后的專業課提供理論依據。聯系臨床知識,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在課前導入臨床病例,設置疑問、構造懸念、創設情景,就會強烈激發學生對后續學習濃厚的興趣和欲望,由被動的學習變為我要學、我要聽。例如,講到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把甲亢、甲減病人的癥狀,體征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形象生動,一目了然。總之,參與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找到自身的位置,對自我價值更加肯定,不再覺得學習是乏味的事情,學習的興趣高漲、各種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包括敏銳的觀察力、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不斷進取的開拓力、與時俱進的創新力。
因此,參與式教學法并不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矛盾,傳統的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法仍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恰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不同的手段達到讓學生對生理學感興趣,從不想學或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誠然,一種新方法的建立,必定還有許多方面有待于完善,這更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不斷地加強業務素質,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