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亞男
摘要: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幾經修改,但是在當前的民事訴訟領域,仍然有許多制度缺陷,比如,沒有規定民事訴訟律師強制代理制度,縱觀大陸法系的幾個國家,都相應的規定了強制律師代理制度,本文從我國的民事訴訟法代理制度的相關規定出發,分析我國民事代理制度的缺陷,通過分析國外律師強制代理制度,來比較我國民事訴訟代理制度存在的缺陷,進而在今后的立法中不斷地完善。
關鍵詞:民事訴訟代理制度;民事強制代理;程序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187-01
一、我國現行民事訴訟代理制度的規定
我國關于民事訴訟代理制度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其中,法定代理是我國代理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法定形式,它是基于親屬關系所產生的,而在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58條中,對委托代理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早在1982年民事訴訟法就規定了委托代理制度,在1991和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時以及2015年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均對委托代理進行了修訂,其中1991年修改時僅僅是取消了取消了法定代表人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條款,而2012年對1991年民事訴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其中將委托訴訟代理人的內容進行了細化①,并規定在民事訴訟法第58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兩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②。我們可以看出,在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將公民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人員范圍進行了擴大,這也是針對我國日益增多的民事案件,而現實生活中卻沒有足夠的律師進行代理,尤其是自1992年律考以來我國從事律師人數不多,而在這一時期,法律服務工作者對律師數量的短缺進行了有效的彌補,而2015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又進一步將其細化,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不得委托其作為訴訟代理人。這些相對于1991年規定明確了許多,但是仍然出現許多問題,導致我國民事訴訟代理制度仍不完善。
二、我國現行制度規定的缺陷
(一)就目前我國民事訴訟規定來說,民事訴訟委托代理人員規定過于寬泛,這樣雖然能夠體現當事人的自由權,但是具體看來,不利于我國的法治進程的建設,為什么這樣說,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當事人可以委托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以及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工作人員,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法律教育,法律意識淺薄,在法庭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當事人聘請自己的近親屬作為自己的訴訟代理人,文書寫作的過程中避免不了訴狀冗長,以及法言法語的應用,再具體的庭審中,舉證過分細化,將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在舉證時作為證據使用……一系列的行為將嚴重影響庭審進程,使得司法資源的嚴重浪費,司法效率不高,法官的辦案率低下。
(二)民事訴訟法第58條規定了當事人可以委托法律服務工作者為其進行民事訴訟代理。眾所周知,法律服務工作者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律師,當他們在為當事人進行代理是通常是以一種公民代理的身份或者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身份出現,但他們為我國的法治發展以及訴訟業務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功績,并有著豐富的實務經驗,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范圍受地域的限制,他們只能在自己居住的轄區內代理民事案件,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范圍,從現實意義上來講,這些人掌握著大量的案源,有著豐富的實務經驗,但是卻被律師們嘲笑成“土律師”但是,他們真正的在彌補我國律師數量不足,為新律師業務水平不高的道路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我國并未規定民事強制代理制度,從民事訴訟法第58條應用了“可以”說明我國并不是民事強制代理,當事人在發生民事爭議的時候,既可以委托律師,或者其他公民,這對于我國律師行業的完善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同時也會阻礙我國的法治進程。
(四)我國并沒有規定律師訴訟費用救助制度,這一項制度在德國民事訴訟法中進行了規定,如果當事人資金困難,無法負擔訴訟費,并且起訴是有意義的,可以申請訴訟費的救助,如果申請被批準,當事人可以暫時不用交這筆律師費,如果是指定代理的,一旦敗訴,則有國庫進行支付,如果勝訴,則有勝訴方承擔,這在我國的規定是存在欠缺的,在我國,規定了法律援助制度,但是法律援助的條件相對于特殊,另一方面,我國法律援助的案件律師費相當的低,基本上就是基本的交通補助,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法律援助的案件由于律師費低,多是由一些剛剛入手的年輕律師承辦。這對于當事人權益保障是及其不利的。
[注釋]
①鄧和軍.芻論我國民事訴訟委托代理制度的幾個問題[J].法學評論,2016(5).
②<民事訴訟法>第5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