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凌
摘 要 以“Java程序設計”作為改革示范課程,研究構建移動學習平臺的關鍵技術,設計一個基于Android的移動學習平臺。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一學習平臺。
關鍵詞 移動學習 交互式設計 Android Java語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移動學習應用于Java程序設計的可行性
1.1智能手機的特性
在各種手持式移動設備中,以智能手機最為普及,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不僅能夠完成通話、短信息等常規業務,還能夠處理音頻、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并且提供網頁瀏覽、即時通訊、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這些功能為智能手機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
1.2 Android系統的技術優勢
Android的技術優勢首先源自于它的開放性。系統允許任何移動設備廠商加入到Android聯盟中來。眾多的支持者既可以積累人氣,還可以促進系統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次,眾多廠商的加盟誕生了功能齊全又各具特色的設備產品,為用戶帶來了不同的體驗,而設備間的數據同步和軟件兼容卻未受影響。再次,系統無縫結合了Google服務:如地圖、郵件、搜索等。這些服務已經成為連接用戶和互聯網的重要紐帶。
1.3 Java程序設計的學習需求
考察學生的學習需求:一是要鞏固和練習所學的Java基礎知識;二是想要考取Java的相關認證;三是當前的校園招聘中,企業會關注學生已完成的作品,但更主要的還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2功能分析與實現
2.1學習內容的交互式設計
2.1.1主頁推送模式
以主頁推送模式定期更新Java平臺的最新發展狀況,目的是讓學生對Java平臺的快速發展有所了解,及時關注和掌握新技術的變化趨勢。
2.1.2練習與測試模式
對于隨堂練習、課后復習或者要考取Java SCJP認證的學生來說,可以采用練習與測試模式。同一主題的相關知識點組織在同一個單元內,對于每個題目限定答題時間,學生可以在15-30分鐘之內完成一個單元的練習。
2.1.3論壇互動模式
論壇包括題庫論壇、活動論壇、收藏論壇和個人論壇。題庫論壇以筆試和面試題目為主題展開討論。發起主題的作者就某個題目發表自己的理解。參與者可以為其打分、進行評論或者收藏,甚至還可以將內容經過剪裁發布到新浪微博。論壇的重心在于技術溝通和知識共享,對于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等技術類行業,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將筆試和面試題目采用論壇的形式可以發揮它的互動性和服務性,真正做到創意思維的流通性和可衍生性。
2.1.4活動發布模式
為了方便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活動熱點,我們開辟了活動發布模式。校內活動主要包括專題技術講座和程序設計競賽的培訓輔導。校外活動以蘇州地區為主,包括園區舉辦的各類培訓和招聘信息。活動發布模式將努力成為學生及時了解業界信息的窗口,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多最新的實時資訊。
2.2實現的幾點關鍵技術
2.2.1異步數據加載
Android4.0以后,對請求HTTP服務做了限制,不允許在Activity的主線程中請求,所以需要重新啟動另外一個線程來實現。整個應用程序在請求HTTP服務時,需要生成一個線程安全的HttpClient對象。為此我們定義了一個工具類DataService,根據是否上傳文件封裝了兩組get和post方法,可以為多個請求提供服務,并負責處理HTTP異常。采用類來封裝客戶端通信處理功能,可以提高代碼的重用性。
2.2.2數據存儲機制
Android系統提供了多種方法用于保存持久性應用程序數據。系統除了遠程訪問MySQL數據庫之外,還設置了對共享偏好設置和外部存儲器(SDCard)的訪問接口。
共享偏好設置是一種輕量級機制,用于存儲簡單數據類型的鍵–值對。因為平臺的使用和特定的登錄用戶相關聯,所以需要模擬Cookie對象保存用戶信息和管理訪問次數,因此選用了共享偏好設置。同樣的,對于主頁推送消息的緩存、未做題目列表的記錄、用戶名和密碼的保持和自動登錄功能以及服務器的訪問地址等都使用了共享偏好設置來保存數據。這樣既可以持久化用戶會話信息,還可以存儲和共享應用程序組件間的特殊設置。
2.2.3定義抽象工具類
主要包括:判斷網絡連接狀態、將服務器端返回的JSON文本轉換成對應的對象類型,或者相反,根據傳入的對象類型將其轉化為JSON文本、字節流轉換成字節數組、屏幕亮度調節等。
2.3測試及界面展示
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為Java程序設計的學習資源服務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初步嘗試,獲得了寶貴的教學體驗。在未來的開發中,我們考慮的方向主要包括:以微課程的規模設計學習單元,完善教學資料;實現文檔和視頻資料的在線閱讀、觀看和下載等功能;用戶界面的美觀等。
從長遠看,移動學習是學習的未來,它必將為促進教育的規模化和個別化作出貢獻。經過探索和實踐,軟件工程專業已經形成了以Java程序設計為基礎的Java系列課程群。移動學習平臺的探索與實踐對于輔助課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我們將更加注重移動學習資源的交互式設計和內容設計,降低使用者選擇學習內容的負擔,以便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增強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劉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機的移動學習資源交互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