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些年來人們人權意識的加強,對于性騷擾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隨之在2005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性騷擾第一次被納入立法范圍內。在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應地方法規,有些學者更提出全國的性騷擾訴訟案件將大幅度增加的氛圍下,真正提起訴訟的性騷擾案件卻屈指可數。一方面,中國傳統女性將受到性騷擾認為是一種恥辱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全國勝訴案件寥寥無幾。法學專家們對20個有關性騷擾的典型案件調查分析后發現,在這20例典型案件中,大部分案件都以受害女性敗訴而告終,受害女性普遍面臨著“立案難”、“取證難”、“賠償難”三大訴訟難題。
關鍵詞:性騷擾;立法規制;舉證責任倒置;雇主責任
中圖分類號:D9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209-01
作者簡介:崔馨予(1992-),女,遼寧撫順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性騷擾概述
2005年《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第39條規定:“婦女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宣揚隱私等方式損害婦女的名譽和人格。”而這兩條都沒有實質內容,既沒有關于性騷擾行為的具體定義,也沒有具體懲罰措施,十分空洞。
二、性騷擾的立法
我國臺灣以及香港地區法律也規定了性騷擾的問題,有明確的定義、責任主體以及賠償方式,這些都是我國大陸地區法律中空白的部分,有其借鑒意義。
(一)我國臺灣
臺灣于2003年3月8日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在其中專門規定性騷擾之防治。在第12條規定了性騷擾的定義,第13條為雇主責任和防治措施。27條、28條、29條分別規定雇主和行為人的賠償責任,第193條為有關損害賠償。①
(二)我國香港
我國香港在《性別歧視條例》中規定了有關性騷擾問題。另外,根據香港判例,受害者可以請求以下多種賠償:精神痛苦賠償金、健康損害賠償金、經濟利益損失賠償金、名譽損害賠償金、加重損害賠償金和懲罰性賠償金,此外還可請求多種形式救濟,如請求法院頒布禁令。
(三)我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正案》第40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第5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三、我國性騷擾立法建議
(一)完善性騷擾的定義
性騷擾概念的界定是有效規制性騷擾行為的基礎,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其采用什么樣的法律模式規定性騷擾行為,都要明確哪些行為是其所規制的性騷擾行為,劃定性騷擾的范圍,惟有如此,相關法律才具有可操作性。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已經明確規定“禁止性騷擾”,但其規定是原則性的,缺乏可操作性,因為其沒有規定“什么是性騷擾?”這就給法律規定的具體適用帶來困難。然而,《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規定對我國性騷擾立法有了良好的引導,反映出我國性騷擾立法的動向。在將來的立法修改或司法解釋過程中,應對性騷擾的法律概念加以規定,明確清晰地回答“什么是性騷擾”,和“滿足哪些條件才能構成性騷擾”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性騷擾這個抽象的概念變成司法中可適用的類型。②筆者認為,性騷擾是違背他人意志,以具有性內容或者與性有關的語言、文字、圖像、電子信息、肢體行為等形式騷擾他人,使之感到不快,人格尊嚴受損的行為。
(二)制定較為合理的證據規則
在現在的性騷擾訴訟中一般都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而由于性騷擾本身的性質,如隱蔽性等,導致原告舉證的難度大大加大,以至于目前的性騷擾訴訟基本都以證據不足,原告承擔敗訴后果。這也在一方面表現出此類案件訴訟中的不公,筆者認為應該調整證據規則,使在舉證難度加大的情況下適當減輕原告的舉證責任,以平衡雙方利益。
性騷擾還未在法律中歸納為民法中的特殊侵權行為,隨意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是不合適的,還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這一般規則,一般規則是不可以隨意破壞的。如適用舉證責任倒置,讓被告承擔自己并沒有進行性騷擾的舉證責任,那么這個舉證難度顯然比原告的舉證難度更大,這對被告是相當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保護一方的權利而忽視另一方的權利。
(三)增加雇主責任
在性騷擾案例中不難看出,一般在職場性騷擾中上司對于下屬進行性騷擾時單位是持默認態度的,這也導致了當受害者拒絕性騷擾后上司就可以對下屬進行個人針對乃至逼其辭職。受害者往往在受到心理創傷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份工作,這也是單位必須承擔起保護員工責任的理由。只有單位充分保護職工在工作中不被性騷擾,才能更多的抑制此類案件的再發生。在美國、歐洲以及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區都相應增加了雇主的責任,筆者認為大陸也應在法律中增加相應條款。
2012年頒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雖然有提到雇主責任的規定,但卻是粗略帶過,并沒有詳細闡述。另外,此法僅僅是保護了女職工的權利,而沒有包括男職工不受性騷擾的權利。筆者建議,可以在《勞動法》中增加相關雇主責任的規定,并詳細制定具體責任,使雇主能夠做到事前預防與事后救濟,保證員工利益,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注釋]
①楊立新.中國人格權立法報告(第1版)[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2005:57-58.
②林琳.論性騷擾及其法律規制[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