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相比較傳統的施工管理來說,業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規避設計風險、采購風險、費用風險等。但這種模式下,如果業主缺少法律風險管理意識和動態管理,有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本文從業主的角度出發,分析了EPC總承包模式下業主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出了如何防范風險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EPC工程總承包;業主風險
中圖分類號:D922.2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212-01
作者簡介:陳芳(1984-),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經濟師,研究方向:法學。
EPC為Engineer,Procure and Construct的縮寫,是由總承包商負責建設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并對建設工程的工期、價格、質量、安全等全面負責,依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向業主交付滿足使用要求、具備使用功能并經竣工驗收合格的建設工程承包模式。軍工企業的一些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由于財政部、國防科工局、軍工集團公司等對于建設項目的質量、進度、費用控制及調整十分嚴格,建設用地可能需要規劃、城建、國土和政府多個部門審批,審批周期長,程序復雜,就更傾向于選擇EPC工程總承包模式。
一、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中業主存在的法律風險
(一)合同內容約定不明
在傳統模式下,工程項目是分階段招標、分階段簽訂合同、分階段實施,所以合同不健全的風險也比較分散。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以合同約定的承包范圍為基礎,按照雙方確認的初步設計及其概算一次性包死。所以合同一旦簽訂,就必須從設計貫穿到竣工的全過程,如果合同條款遺漏、約定不清或不嚴謹,給業主帶來的風險就很大。
(二)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風險
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總承包商經常會將其設計失誤、施工失誤的責任通過各種手段歸于業主造成的,由業主來承擔這些損失或成本。由于承包商在EPC項目中處于主導地位,監理單位、業主方項目聯絡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其,因而在發生仲裁或訴訟時,總承包商可能會處于有利地位,業主將難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業主違約的情形主要包括業主在執行合同中履約時間不當和履約瑕疵,如遲延付款、監督與指示有誤、未及時審核材料、驗收等。
在合同履行中,我國的法律或者政策的變化會影響承包商履行合同義務,合同價格會增加且工期可能延長,這部分風險也要由業主來承擔。
雖然,對于自然作用不可抗力,如地質和天氣災害等,業主只需要承擔工期延長的風險;但對于自然力作用以外的其他不可抗力,如罷工、政府政令、戰亂等,業主既要承擔工期延長的風險,同時又要承擔合同費用增加的風險。
(三)與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相關的法律法規仍很不健全
雖然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尚未普及且認識上還有欠缺,我國尚沒有制定出專門的、具體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督ㄖā?、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只對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有規定,而對于EPC這種工程建設項目模式,我國沒有制定相應的明確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此種工程模式。
二、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風險防范措施建議
(一)明確合同約定內容,按照約定嚴格履行合同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我國還不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工程承包模式,故在合同簽訂前,應當聘請有項目經驗的專業律師就合同條款進行把關,并對合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供咨詢服務。
由于EPC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優點在于,以合同約定的承包范圍為基礎,按照經雙方確認的初步設計及初步設計概算一次性包死,總承包商盈虧自負。所以在合同中,對于工程價款的一次性的性質要約定清楚,避免工程結束后,承包方因工程量的增加等原因要求業主增加工程款。另外,對于因合同變更而導致對合同價款、工期以及雙方的責任的影響也應盡量約定清楚,避免爭議。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應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如及時向承包商提供現場、水電設施,及時審核承包商供料、文件等,按照合同約定的付款進度及時支付工程款。另外,應盡可能減少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合同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以確保按照預期投資額和預測工期完成工程項目建設。
特別是業主相關人員(主管領導、業務員、合同具體承辦人、項目負責人等)要高度重視合同文件中的隱含條款,即這些條款可能是從明文條款中合理、明確地引伸出來的,也可能是其隱含之義是有利于合同實施的。這些隱含條款一般都是涉及雙方重大利益的內容的。
(二)要求承包商通過銀行向業主方出具保函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工程項目從設計、采購到施工都由總承包商控制,業主的控制極大減弱,為了保證業主的利益,承包商應當向業主方提供保函,以保證其在違反投標規則、設計、采購、施工等合同義務時,業主方能夠獲得有利、便捷的索賠權。工程承包項目合同中,保函一般有三種:投標保函、預付款保函和履約保函。合同中還應明確規定業主獲取保函項下款項的條件為:無條件,即銀行應見索即付。
(三)實施EPC項目風險管控
為了更好地落實EPC項目,應當成立EPC項目風險管控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相關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矩陣式管理機構。設立組織機構,配備人員之后,就應編制項目風險管理計劃,識別項目風險,定性與定量分析項目風險,制定管控措施,實施風險管控活動。
同時,還應實施合同項目管理,妥善保管EPC工程全部資料,包括合同、技術材料、往來函件;負責監督控制合同履行進度;規范合同變更管理;處理好糾紛等。
[參考文獻]
[1]朱毅等.基于總承包商視角的EPC國際工程風險因素分級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2.
[2]王娜.建設工程EPC總承包模式及其相關法律問題[J].法制與經濟,2016.
[3]王伍仁.EPC工程總承包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