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時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引發同學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現今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和過度的保護以及個別的家庭環境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學生之間一旦發生矛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會使事態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小學教師,應當重視合理有效地處理學生之間的沖突,創造一個和諧、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關鍵詞:合理處理;學生沖突;班級和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今學生的心理變化已經不同于以往。以往老師在處理學生沖突時常采用“三步曲”的辦法,首先將爭吵、打鬧的雙方叫到一起,了解事發的緣由、經過以及事態輕重程度,然后依據校紀、班規做出評判,對過錯一方進行批評教育,寫檢討書,最后設法讓爭執雙方來個握手言和。這種方法雖然表面上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問題的實質沒有得到解決,事情仍然可能有后續發展。在新形勢下,班主任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合理處理,切實保護學生心理健康,這對于構建和諧班級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理性認識學生沖突
雖然沖突對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是壞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是學生用來宣泄自己不滿情感的一種途徑。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每件事都會對學生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事情逐漸累積,學生沒有合適的機會和正當的途徑宣泄,內心壓抑的情感遇到一個導火索自然而然就爆發了。由此可見,時常疏導學生內心情感,給學生制造一個合適的宣泄情感的途徑,對有效預防學生沖突有一定的作用。
二、公平、公正對待學生
教師對所有學生都要做到平等對待,尊重學生人格。在學生遇到問題或者發生沖突時耐心傾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適當地批評和責備給學生以警告,但是要注意分寸。由于小學生的成長經歷相對較少,在我們看來是很小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卻很大。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會驅使他們在發生矛盾時用告狀的方式解決問題,老師要耐心聽雙方解釋,公平地分析問題,可以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賴。
三、及時發現,盡早解決
老師不僅僅只關注學生的上課時間,也要多關心學生的課余時間。及時發現同學之間產生的小矛盾和小沖突,并盡早解決。學生在發生沖突后心理可能會處于焦慮和壓抑的狀態,如果事情得不到及時解決,可能會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老師在處理沖突后,可以和發生沖突的學生單獨聊一聊,及時疏導學生的情緒。
四、創造機會,恢復同學友誼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有時雙方都不愿意主動解釋,或者是不好意思解釋,老師應當適當調解。例如,在調解好發生沖突的學生后,可以把他們的座位編排在一起,給他們更多接觸的機會,兩個人更容易握手言和;在課堂提問時,可以把他們分到一個小組,相互討論問題,并相互補充;在勞動時把他們分在一組,協同勞作,增進友誼。通過這些小的調節,學生有更多相互了解的機會,在心理上互相理解對方,這是沖突雙方握手言和的心理基礎。
五、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
矛盾的發生,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師把沖突雙方叫到一起,首先讓他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再讓他們分別談一談自己和他人做錯的地方。錯了要向對方誠懇道歉。當一方做自我批評時,另一方也就消氣了。抓住時機,老師進一步對雙方進行引導,有分寸地進行批評。
六、讓學生集體發揮愛的感召力
發生矛盾的雙方在一段時間內會抗拒和對方接觸,這時老師應該鼓動其他同學幫助發生沖突的學生。比如,組織同學們玩個游戲,其他同學主動邀請發生沖突的學生一起玩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兩個人相互接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集體的溫暖關愛他們,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七、教給班委干部處理同學之間矛盾的方法
有的學生發生了矛盾,不愿意向老師透露太多的實情,但是對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卻可以坦誠相待,愿意吐露心聲。老師可以把類似于借筆沒還、本子撕碎了等小問題交給班委干部處理,教導班級干部如何解決問題,班級干部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老師對方案進行分析和改正,班委再對沖突雙方進行調解,最后向老師匯報調解結果。交給班級干部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不僅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也能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相對而言叛逆心理不強,對老師的教育能記在心里,對老師的批評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老師應當抓住這個時期學生的特征,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及時、快速、合理地解決學生之間產生的沖突,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維護學生人格,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構建班級和諧生態。
參考文獻:
[1]楊青.關于小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職業,2011(3).
[2]黃曉玲.立足疏導與防范加強院校學生沖突管理[J].當代教育論壇,2011(7).
[3]季樹濤.實現生命對話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11).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