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才
【摘要】:樟子松是抗旱、耐寒性較強的喬木針葉樹種之一,在干旱沙丘上,其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達4m,側根扎深 50cm,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本文對樟子松的種子的生產的研究主要圍繞影響產量的因子和增加產量的措施以及樟子松結實規律的研究。
【關鍵詞】:樟子松; 人工林; 培育; 經營管理
1、樟子松人工林的育林措施
1.1選地整地:根據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利樟子松生長。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細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cm,床面寬40-50cm ,溝間距80-90cm 。做床時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細碎無土塊。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進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墑情。
1.2種子處理:采用由黑龍江購進的國標三級(千粒質量 6.909g,發芽率 60%-70%,凈度達 90%以上)樟子松種子進行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50kg/hm2以內。在播種前先將樟子松種子清洗干凈,用體積分數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30min進行種子消毒。種子撈出后漂洗干凈,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將種子與濕河沙按 1∶1 的體積比混勻,放置在陰涼的地方進行層積。
1.3播種:當春季5cm 土壤溫度穩定達到 15℃以上(一般在每年5月初)即可播種。播種前應土壤消毒,對床面土壤進行噴灑質量分數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 1kg/m2,播種時先用耙子將床面耙成麻面,然后將催芽后的種子和干沙混合,均勻撒播在苗床上,隨后用鋸末、河沙混合物進行覆蓋,厚度1-2cm,最后鋪地膜,以保持土壤濕度和提高地溫。
2、苗期管理
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須進行遮蔭處理,以降低地表土壤溫度和減弱光照強度。一般在播種后10d左右,幼苗即開始出土,待出苗量達60%以上時即可揭摸。應在傍晚時進行揭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傷。揭膜后應及時遮蔭。采用高棚遮蔭方式,棚高1.8m左右,使用遮蔭率55-70%的遮蔭網。一般到9月上旬氣溫降低,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長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時即可拆除遮蔭網,以利于幼苗積累有機物質,提高木質化程度,安全越過寒冷的冬季。另外,在幼苗整個生長期內,應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熱狀況,減少土壤水分、養分損失,為樟子松幼苗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樟子松雖耐瘠薄,但為了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必須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養分和蓄水保墑通氣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和雞糞作底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長高峰期,可葉面噴施質量分數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d噴1次。進入秋季后期,對苗床床間溝內深施1次有機肥,為翌年春季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二年生苗木生長最旺盛時期,平均每旬高生長量達2-3cm,此時可以加強水肥投入,每周葉面噴施質量分數0.2% 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同時勤松土除草。
3、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管理
密度是決定林分結構的重要因子。是提高人工林生產力的關鍵措施,也是樟子松研究熱點之一。樟子松固沙林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按兼用林經營。為取得最佳防護效益和經濟效益,采用定位觀測和定量分析方法,對其有主導影響的密度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密度對主要林分因子和樹冠發育均有顯著影響。密度對林分產量影響遵循密度效應規律,有自然稀疏過程。撫育間伐是人為調節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既提高林分的穩定性,又有可觀的間伐經濟收入。在穩定防護效果前提下,間伐調節林分密度,是對沙地資源持續合理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分析了可供不同年齡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利用的有效水量;在保證土壤供水充足的條件下,估算出不同年齡單株樟子松的年蒸騰水量,據此推算出不同年齡單株樟子松的合理水分營養面積及合理密度,為建立穩定的沙地人工林提供科學依據。初植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長。但隨著單株個體的生長,密度過大,易引起水分和養分的競爭,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長,因此,進入中齡期后,必須對初植密度進行人為調控,才能保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穩定。樟子松造林密度和經營密度的效應隨著試驗地域擴大和試驗林分年齡的增長,對其規律的認識也逐步深化而豐富。對樟子松固沙林而言,水分條件是影響林木生長的主導因子和限制因子,水分狀況決定著林分的生產力水平和穩定性,只有確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經營密度,林木才能正常生長。在確定合理密度時,可以根據水量平衡來計算年降水量不同的地區的造林密度和經營密度,同時可利用胸徑與樹冠面積的相關關系來確定不同徑級林分的合理密度。但是這只是從某些個別的主要的因素來考慮其合理的林分密度,要真正做到科學的對林分密度進行管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
4、樟子松人工林林分更新研究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主要從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特征、更新的障礙因子以及出現提早更新問題等幾個方面來討論。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進行了研究。指出能夠進行天然更新的引種地區天然更新在時間上是不連續的,與特定年份的某些降水因子密切相關;在空間上主要有三種更新方式:林隙更新、林緣更新、闊葉林下更新;天然更新幼樹生長情況與人工林的生長差異不大。
5、其它經營措施
在樟子松的經營管理研究中還涉及到有關間伐技術、栽培模式、封育和施肥等一些經營措施的研究。林木生長到一定年齡需要間伐來改善林木生長條件,撫育間伐在森林經營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撫育間伐對改善森林林冠層的營養空間以及地下水肥的供應條件,保證林木個體和群體生長,提高森林生產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間伐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間伐強度,對樟子松幼齡林進行了不同強度間伐試驗,指出一定生長階段間伐強度過大或過小均達不到間伐的目的,只有合理的間伐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20世紀90年代初還對樟子松人工中幼林撫育間伐,歷經20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