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玲
摘 要: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幼兒早期閱讀的要求納入了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這充分顯示了對幼兒早期閱讀的提倡和重視。幼兒園中多采用集體閱讀繪本或者是選取其中某一段進行自主閱讀的形式,這樣很難將繪本的價值體現在一次活動中,繪本作者精心提煉的文字、聲動的圖畫以及富含邏輯性的情節,很大部分都被我們“浪費”了。如何將繪本的價值以合適的形式體現出來,挖掘它們潛在的最大價值,并能讓幼兒接受、理解、消化呢?這正是幼兒教師應該長期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繪本;游戲;潛在價值
一、將繪本融入晨間談話
1.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對繪本內容進行講述
在晨間談話中,教師可以利用孩子的表現欲望,鼓勵幼兒復述近期繪本中的主要故事內容。如果是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故事內容,如果有的幼兒不能復述故事,教師可以用“故事接龍”的形式,請一個一個幼兒將所記得的內容復述出來,并且按順序說下去,將故事講完整。這樣不僅給許多幼兒表現的機會,還能讓幼兒再次欣賞、理解繪本。
2.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對繪本內容進行聯想
我們都知道幼兒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他們能想出很多令人驚奇又有道理的事情,那我們為什么不讓幼兒對繪本進行一下想象呢?例如,適合小班閱讀的《老鼠阿姨的生日禮物》,幼兒在活動中就會通過各種感官來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生日禮物,那么教師在晨間談話中可以列舉更多的小動物,讓幼兒猜猜老鼠阿姨會送什么禮物給小動物,以此來刺激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的提取,以及拓展他們的想象力。又如,適合中、大班的繪本《小真的長頭發》,我想幼兒聽完故事后,一定會說:“要是我也有一頭長頭發的話……”,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讓他們在晨間談話中說個夠呢?
3.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繪本內容進行拓展
我們都知道除了語言領域的繪本,還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繪本,如科學領域、藝術領域,這些繪本也同樣值得幼兒學習。例如《尋找消失的爸爸》是一本有關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數學繪本,但是單在一次活動中,幼兒很難將這些立體圖形很好地轉變為平面圖形,那么我們便可以在晨間舉行“你見過哪些建筑物從上面看起來是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的”談話來讓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拓展,讓幼兒通過繪本延伸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樣繪本對于幼兒來說會更有價值。
二、將繪本融入游戲
1.利用繪本豐富幼兒的區域游戲
許多語言類繪本我們都可以放入幼兒的“語言區”,準備繪本中的頭飾,讓幼兒在語言區表演繪本中的故事,幼兒在進行繪本表演時,往往并不拘泥于作品本身的內容,而是會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展現作品的內容,這也是幼兒對繪本內容的一種延伸。一些數學類的繪本我們也可以延伸到科學區,如繪本《一寸蟲》,將活動中的材料再次投放進科學區,讓幼兒對區角中的東西進行測量和記錄,相信各種各樣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兒的測量欲望。而繪本《小熊不刷牙》這類要求幼兒養成好習慣的繪本,我們可以延伸到生活區……其實每個繪本中都有值得幼兒學習的地方,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我們不可能在一次活動中就得到很好的結果,我們可以將繪本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他們繼續學習。
2.讓繪本中的情節成為幼兒喜歡的小游戲
在活動開始前、用餐用點心后,教師們往往會想一些小游戲讓幼兒集中注意力或是放松心情,但也不希望他們亂糟糟的。也許繪本中的一些東西能幫到我們。如《熊叔叔的生日派對》繪本主要是讓幼兒學習相反詞左右、上下等,我們正好運用這些“間隙時間”將繪本內容變成一個好玩的小游戲,教師說“左”,幼兒說“右”,這樣的形式既有趣,又能促進幼兒對這些相反詞的學習與鞏固,而且這樣的游戲能夠隨時開始隨時結束,既能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也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用繪本促進家園合作
相較于教師而言,家長給孩子講的故事一定不亞于教師。我們可以讓家長與幼兒在家自主閱讀繪本,并鼓勵家長向孩子提問,再請幼兒來園交流,聽聽別人的想法。這一過程中,幼兒就是繪本閱讀的主人,他們通過與家長的一起學習,接受家長的不同教育方法以及吸收不一樣的知識,再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集體面前再次將這些東西呈現出來,這是一個主動學習與主動交流、探索的過程,而家長、教師只是活動中的“引領人”與“總結人”,幼兒對繪本也不是一聽而過,他們需要吸取、轉化、總結、呈現,實現了對繪本的“自我加工”“自我消化”,從而再“自我反饋”。
一本好的繪本一定是作者精心設計、提煉的東西,教師往往在一次活動中只是關注到繪本的冰山一角。在活動延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領域、多手段來探索繪本的更多方面,讓幼兒在一個繪本故事中學習到豐富多彩的知識。繪本不能只停留在閱讀、操作的層面,而更應該走進幼兒的一日生活以及家園合作中去。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幼兒園繪本閱讀現狀與對策[M].學周刊,2016(7).
[2]馬晶.淺談小學繪本閱讀的指導[M].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2013(6).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