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新入園幼兒因為不能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就會出現情緒緊張,表現出許多行為問題,會影響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教師要重視幼兒入園時的行為表現,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兒的情緒迅速穩定,以便教育教學正常開展,使幼兒的心理在學前教育的影響下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入園幼兒;情緒;興趣愛好;生活自理能力;注意力;安全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年開學都會遇到新入園的幼兒,有很大一部分幼兒入園時,會因為環境、生活方式等發生了改變,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恐懼、哭鬧的情緒,使家長不安心、不放心,讓老師沒法開展正?;顒?。因此,為盡快穩定新入園幼兒的情緒,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保證教育教學正常開展,“入園教育”便顯得十分重要。
一、家園積極配合,豐富幼兒對幼兒園的感性認識,做好入園準備
做好入園準備,一方面要求教師熟悉幼兒,教師要詳細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起居習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工作情況、孩子的身體狀況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指導家長做好配合。
具體內容有:(1)讓即將入園的幼兒參觀幼兒園,讓他們能親自接觸到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熟悉幼兒園老師。(2)也可以讓幼兒在家中看一些反映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圖片和電視節目,并講一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讓幼兒喜歡到幼兒園去看、玩。(3)準備好豐富、多彩、有趣的圖書和玩具。
二、親切接待幼兒,安定幼兒情緒
接待是入園教育的重要環節。幼兒入園時的情緒往往會持續一整天,因此,接待這一關顯得尤為重要。開學第一天,幼兒正式入園,教師應親切接待,多與幼兒接觸,例如: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小腦袋、抱抱他、親親他、直呼孩子的小名、給孩子喜歡的玩具,讓初入園的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對于哭鬧特別厲害的小朋友,教師應毫不猶豫地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像媽媽一樣哄一下、抱一下,給孩子以安慰和鼓勵,要求家長盡早來接他回家,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三、把握接送、進餐、午睡三個環節,合理安排幼兒入園活動
但凡帶過小班的幼兒教師都清楚地知道,新入園的幼兒情緒波動突出在三個時間段,即接送、進餐、睡眠,因此,教師要安排好這三個時間段。在接送上,盡可能讓幼兒來園離園的時間相對集中,防止遲到幼兒產生消極情緒;要適當縮短幼兒在園的時間,要求家長遲送早接;教師要待幼兒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老師和同伴后,情緒相對穩定時,再安排幼兒在園休息,這樣就可以減少幼兒的痛苦經歷,讓幼兒的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的方向發展。
四、用豐富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幼兒入園的興趣和意向
幼兒最大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因此,要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如帶幼兒去玩滑滑梯、騎木馬、走迷宮、坐轉轉椅等;帶幼兒做丟手巾、貓捉老鼠、切西瓜、吹泡泡等各種游戲??梢越桃恍┖⒆酉矚g的淺顯易懂的兒歌和簡單易學的舞蹈,講一些情節有趣、主題單一、語言生動淺顯的故事,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情緒,讓孩子在歡樂的氛圍中忘了離開父母、家庭的焦慮和不悅,逐漸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
要培養幼兒持續入園意向。有的兒童第一、二天高高興興入園,但以后“覺醒”過來,就哭哭啼啼,不愿去幼兒園;也有的幼兒情緒已經逐漸穩定,但幾個星期后卻發生反復。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持續入園的意向。例如:在周五離園前,給孩子們獎勵“小紅花”,以表揚高高興興入園學習的幼兒;給孩子們簡單化妝、表演節目做游戲,告訴他們下一個星期還要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
總之,教師要針對幼兒的特點備好課,要組織好各項活動,來激發學習興趣和樂于入園繼續學習的意向。
五、適時進行初步的常規訓練
開學伊始,教師就要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各種常規訓練。語言上,讓幼兒懂得“老師早”“再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生活中,活動、吃飯時能到指定的位置;行為上,能聽老師的琴聲、鼓聲而行動;活動中,玩玩具不爭搶;習慣上,別人的毛巾和水杯,不亂用等。幼兒常規的訓練,可以幫助初入園的幼兒快速適應全新的生活,而且能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更能促使全班建立良好的秩序,為正常教育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常規訓練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清楚明確,盡量用正面的表達方式,否則,幼兒面臨的幾乎完全是“不準……”,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造成緊張。例如:“不要使用別人的毛巾”,可以表達為“用自己的毛巾”。
新入園幼兒教育是一項耐心、細致的工作,同時又是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教師只有把握幼兒的共性特點和個體差異,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寶琳.新入園幼兒教育初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0(1):59.
[2]官穎柔.幼兒入園適應策略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7):43-45.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