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薇
摘要:公務員錄用制度完善與否與保障公民平等就業權、公務員系統的人才選拔情況密切相關。然而受社會風氣、公務員職位供求不平衡、法律制度缺學歷歧視等歧視現象層出不窮。為了消除歧視,保障公民的平等就業權,完善公務員錄用制度,本文以學歷歧視為例對公務員錄用條件不平等進行分析和思考,并試圖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公務員考試;招錄條件;學歷歧視
中圖分類號:D9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157-02
、公務員錄用條件
公務員招錄條件即就是要成為公務員所需要具備的資格。我國《公務員法》雖然規定了公務員招考條件,但由于缺乏明確性、具體性,為實踐操作帶來不便,造成我國各地區、各類型招考部門有關招考條件千差萬別的混亂現象,也給一些部門留下徇私舞弊的空間。近年來,有關公務員錄用條件不平等的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熱議,例如,2003年備受關注的公務員錄用歧視案——“乙肝歧視第一案”。不僅如此,招考單位針對報考者的性別、學歷等條件作出不合理要求的事件也屢屢發生。
二、學歷歧視的表現形式
(一)學歷層次歧視
每年公務員考試前考生都會根據招考單位發布的職位表查詢職位所需條件并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報考職位。職位條件中有一項為學歷,主要包括僅限本科、本科或研究生(碩士)、本科及以上、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碩士)及以上這幾類。近年來公務員招考單位對于應試者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實際上剝奪了很多人參與招考的機會。
(二)學校歧視
學校歧視是指公務員招考單位根據應考者畢業學校的檔次高低、社會口碑的好壞選擇應考者。近年來,社會中最常見的學校歧視表現為對985、211工程大學的追捧和對非985、211工程大學的偏見。985、211工程本屬于高校的院校特性,如今卻演變為劃分學校好壞、選擇應考者的標準。筆者認為,這種以學校特性差別對待考生、剝奪一部分人競爭機會的做法是對非985、211大學的歧視。公務員招考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求有適當的學歷,還應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僅以學校衡量應考者的素質是對部分學生的歧視。
(三)高學歷歧視
公務員招考職位表中對學歷的要求有“僅限本科”一項,這項職位規定在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前就曾引發民眾的熱烈討論。2013年國考中約有20%以上的職位明確要求“僅限本科”,而根據要求,研究生不得自降身份報考。經過專家的解讀,實際上“僅限本科”與往年“本科生”的要求等同。筆者認為,這項規定涉嫌對高學歷的歧視。如果一個職位對學歷的要求是本科,那么研究生(碩士)及以上就當然符合職位所需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皟H限本科”的報考條件就是對高學歷者報考資格的剝奪,是對高學歷的歧視。
三、學歷歧視的產生原因
(一)法律規定不完善
《公務員法》中關于招考中有關學歷的規定過于原則化,導致各地區、各部門學歷標準不一。因此,公務員法對學歷的要求應當細化到各個不同等級的職位上,限制各部門自主決定權的同時,減少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豆珓諉T法》第23條指出省級以上的招考部門可根據需要設置部門或崗位要求的資格條件。筆者認為,這項規定雖然是為了適應各省的具體情況,靈活制定相應條件,但是,正因為現行法律缺乏對各部門設置特殊條件的規范程序監督,才導致各省的標準不一,條件的合理性難以衡量,從而產生一系列亂象問題。
(二)公務員職位供求關系不平衡
公務員作為一個收入穩定、福利好的職業近年來吸引了大批人報考,“千里挑一”已是一種競爭常態。正是由于這種供大于求的現狀使得公務員招考單位長期處于優勢地位,設置一些苛刻的挑剔條件。相反,應考者處于劣勢地位,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達到招考條件才能脫穎而出。這種供與求的極度不平衡使得各招考單位不得不設置更苛刻的條件篩選人才,優中選優。
(三)社會文化及風氣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學歷都愈發重視。長期受我國“以高考定終身”思想的影響,很多人在重視教育的同時也形成了“唯學歷論”、“學歷代表能力”等錯誤認識。學歷不等同于能力,我們不能盲目、片面的僅以學歷衡量一個人,過度的放大學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認為低學歷者或普通學校學生就是低素質、低能力。正是受到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許多公務員招考單位形成學歷歧視。
四、消除學歷歧視的解決辦法
(一)完善相關法律
第一,按公務員系統中的職位級別劃分學歷標準。根據職位級別制定相應的學歷標準既能科學、合理的對報考者學歷做出要求,也可以統一各單位、各職位的學歷要求,使其具有一致標準。職位級別越高,在位者就需要肩負更大的責任,需要處理的問題更加復雜困難,因此,對職位級別越高者應該設立更高的學歷要求,倘若報考者擁有豐富的經驗,可適當降低學歷要求。
第二,只能設置最低學歷要求。正如上文所述,公務員招考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對高學歷者的歧視,例如某些職位要求“僅限本科”。法律在對學歷進行要求時應該僅設定能勝任該職位的最低學歷,不人為的限制和剝奪高學歷者的考試資格。這樣既能放寬選拔人才的范圍,也能更加公平的給予應考者機會,使之參與競爭。
第三,按地區設置學歷要求。我國法律應當綜合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文化程度及城市大小等因素設置地區的學歷要求。筆者認為,在我國大陸地區,5個自治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且受民族政策的引導和自治區法律的保護,各招考部門可以《公務員法》中的學歷要求為基本前提制定其他合理要求。貴州、云南、青海、甘肅四省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可設置統一的學歷標準且適當降低,其余省份均制定一樣的學歷標準。
第四,省級以上招考部門設置特殊學歷條件時應遵循程序。筆者認為,省級招考部門設置學歷特殊要求時應遵循以下程序:1、說明。各招考部門在制定職位表時應對某一職位或高或低的要求做出說明并在學歷欄中注明理由。2、備案。省級以上招考部門還應就職位表中的特殊學歷要求向國務院備案,接受上級的領導和監督,防止任意設置學歷條件的亂象。
(二)公務員錄用單位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筆者認為,要想消除公考中的學歷歧視,公務員招考單位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設置合理的學歷條件。公務員招考單位的招錄對象是人才,而不僅僅是一名高材生。公務員招考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除了要求應試者具備與職位相符合的學歷外,還應當綜合考慮其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把“綜合考量、擇優錄取”作為選拔標準。
(三)加強對公務員錄用單位的規范管理
筆者認為,國務院及招考單位的上一級行政部門應組織專人對招考中的特殊學歷條件進行審查,分析其是否合理,對于不合理的條件,督促下級部門盡快改正。俗話說:無救濟無權利。因此,負責審查學歷設置的專人或小組在監督下級工作的同時,也要受理考生對學歷設置條件提出的異議和投訴,及時審查找招考答復考生并積極與下級部門協商。
[參考文獻]
[1]周偉.中國的勞動就業歧視法律與現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王春鳳.從公務員錄用制度論平等就業權及其法律保障[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3(2).
[3]陳春鵬,顏燕師.我國公務員錄用制度的完善思考——基于公務員錄用不公平性視角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9).
[4]蔡劉暢.論公務員招錄中就業權的平等保護——以性別、健康歧視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2(5).
[5]駱正言.公考擠壓高職生涉嫌學歷歧視[J].成人教育,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