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直接融資發展不盡如人意,銀行信貸的持續較快增長直接推動了杠桿率的上升。而政府信用又在一定程度上為國企債務水平攀升提供了隱性背書。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國際市場不確定性預示著經濟運行仍有一定下行壓力。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去杠桿,要控制好力度和節奏,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對此,有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應當更加關注我國的杠桿結構問題。雖然我國整體杠桿率不算太高,但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偏高,這是具有明顯負面效應的結構問題。
第二,應當以企業降杠桿為重點,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并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僵尸企業”的存在意味著較多的金融資源配置給了效率較低的企業,不利于整個經濟體的勞動生產率提升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并潛藏著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三,應當既加強宏觀調節,又從微觀入手。從總體上看,應控制好貨幣信貸的增長,決不能搞“大水漫灌”。應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制機制,大力發展股權融資。
最后,應當既控制增量債務,又化解存量債務。完善機制、簡化流程,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企業存量資產。(8月4日)